浅谈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
——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

2020-03-05 11:00刘雯雯黎健龙王志林罗财荣
广东茶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潮州绿色食品茶树

刘雯雯 黎健龙 王志林 罗财荣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 广东广州 510640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 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潮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 广东潮州 521011 4 潮州市紫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广东潮州 521051)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气温为22.1℃,全年降雨量为1476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026.9 小时[1]。土壤类型以黄壤、红壤、赤红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黄壤和红壤多分布于海拔400 m 以上,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适宜优质茶树生长。潮州产茶历史久远,相传始于宋朝,《潮州府志》亦记载了明嘉靖时期饶平县进贡茶叶的史料。目前,潮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9.7 万亩,总产量2.5 万吨,产业产值约35 亿元[2],是广东省乌龙茶传统产地和重要产区。潮州以单丛茶为主,已建成潮安区凤凰单丛茶和饶平县茶叶2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凤凰单丛茶和岭头单丛茶均被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潮安区凤凰镇亦被授予“中国乌龙茶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3]。

生态茶园是指在茶园中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使茶树的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达到和谐统一[4]。通过建设生态茶园能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减少茶园病虫害发生,提高茶叶品质,达到生态产品综合供给能力强,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健康食品的需求,进而促进茶园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潮州市生态茶园的建设管理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建设高质量生态茶园、推动特色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茶园基本情况

紫莲茶园位于潮安区赤凤镇,地处凤凰山山脉东南方,地理环境优越,有良好的生态林和水源。茶园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目前种植约2000 亩茶树,年产茶叶60 吨,其中白叶单丛20 吨,凤凰单丛十大香型40 吨。茶园配套有约2000 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具有各种相关制茶和贮藏保鲜等设备,产品主要以生产加工单丛茶为主。茶园以“公司+农户+工厂+O2O”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带动高品质茶叶生产的发展。

2 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茶园栽培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潮州茶叶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的开拓,茶园开垦规模也逐年扩大,然而现有老茶园日常管护不规范,新建茶园中普遍存在着种植管理经验不足、用工短缺等问题,茶园的栽培管理模式偏向于粗放型,这会影响茶树整体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而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以紫莲茶园为例,目前在水土保持、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茶园中大部分茶树的栽培管理不甚到位,导致无法培养健壮树势,引起产量降低。如为节省人工在茶园使用除草剂,导致了土壤板结严重,地下水难以顺着土壤空隙蒸腾到地面,在干旱季节时茶树容易缺水干枯。缺乏科学施肥,施用化肥及偏施氮肥,导致茶园土壤状况不佳,茶树长势较弱以及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变差;较多采用雨后撒施的施肥方式,而较少使用开沟或打穴的施肥方式,也导致茶树根系向表层生长,根系吸水能力变弱。同时大面积开垦也造成茶园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茶树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此外由于茶叶种植、采摘都靠手工劳作,工作艰苦且产值不高,导致茶园工人较少,正常的茶园田间管理跟不上。

2.2 生产加工有待改进

潮州茶叶在加工工艺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技术规程,各家茶园加工工艺不一,茶叶产品质量难以保持一致。加工设备不够先进、加工方法和理念守旧等问题也影响了茶叶产品质量。

紫莲茶园的茶叶产品以单丛红茶为主,鲜叶采摘以后,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工艺加工而成。如在鲜叶采摘方面,由于劳动力缺乏,采摘水平低下,导致鲜叶品质不匀净,很多茶树没有及时有效采摘,而且,采摘不匀的茶叶会对后续的萎凋过程造成影响。在萎凋方面,现多采用自然萎凋方式,容易萎凋不完全、失水率不一致,进而导致成茶水味较重、香气不明显。

2.3 品牌化建设力度仍不足

潮州市大部分茶园以传统小集体、家庭作坊生产经营为主,对产品品牌认识不足,并且对区域品牌、优质产品认证的影响力以及市场潜力不够重视,未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如紫莲茶园正在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已获得部分名优茶质量竞赛奖项,但在广东省外的品牌影响力依然较弱,且目前还未有社会认知度高的品牌产品认证,如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阻碍了企业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3 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3.1.1 推广茶-草栽培模式

紫莲茶园目前主要为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应推广建立茶-草栽培模式,做好水土保持和土壤培肥工作。通过在茶园内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高的草本作物,如广金钱草、鼠茅草、花生、黄豆等等,形成灌—草两层结构,可在短时间内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也提高了茶园土地的利用率。结合适当深翻,打断茶园浅层土壤的浮根,可促使茶叶根系向土层深处生长,增强根系从土壤中吸水。并且,固氮类植物本身就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采摘季节结束后,对垄间及边坡上的植被进行锄剪,锄剪下的部分覆盖在垄间、地面,由于雨水过后草本植物腐蚀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腐蚀质的含量,还可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3.1.2 适时适量科学施肥

新开垦茶园在种植之前必须进行土壤整理,并将足量的基肥深埋在茶沟内,促进和加速土壤熟化,为茶树生长提供条件。在日常栽培管理中,建议更多地使用有机肥,促使土壤产生更多的腐殖质,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加强松土除草,促进茶园由粗放型向生态型转变。

3.1.3 实施绿色防控

通过维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群落的结构息息相关,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增加各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可维持茶园的生态平衡。其中天敌是控制茶园病虫害的有效手段,在茶园及周边环境作业时,要注意保护植被,为天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尽量不用除草剂,适量保留一般性杂草,为害虫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保护茶园固有天敌,进而使整个茶园内各种花、草、茶、树、昆虫、蜂类、飞鸟及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相生相克的生态系统,使茶树不会遭受严重的病虫害。此外,亦可采取悬挂粘虫板、安装太阳能灭虫灯等物理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当发生较严重的茶树病虫害确实需要使用农药时,应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及时合理管控,并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及使用时间。

3.2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推行茶叶标准化采摘和加工,通过加强控制生产加工中的每个环节,保障茶叶产品品质。如在鲜叶采摘方面,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为采摘标准,并做好采摘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鲜叶的形态均一性,才能在后续萎凋过程保持较一致的失水率。以及在茶树芽期应及时采摘,避免影响后续季节的产量。另外,针对部分合适的茶园区域,还可推广机械化采茶,促进茶叶增产增效,并缓解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在萎凋等加工方面,通过增加抽湿机等设备促进鲜叶萎凋,或者在萎凋过程中结合一至两次的碰青增强香气。为确保茶叶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建议应详细记录每批次茶叶的加工参数,对比不同条件变化后成茶的品质,摸索出适合茶园实际情况的茶叶加工工艺,并且建议适时引进高效连续式机械化加工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此外,考虑到其他季节时茶园仍有一定的产量,可适当开展茶叶深加工,丰富茶产品的种类。如对于品质略逊的茶叶,可加工成茶饼作旅游纪念品出售,壮大企业知名度,也可发展茶食品、饮品等,提高经济效益。

3.3 开展优质产品认证

加强优质农产品认证是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走出区域限制,实现茶叶异地销售、外销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自然、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普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因其绿色、健康、优质的特性,在消费者群体中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茶认证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潮州茶叶的信心,并树立良好的品牌印象。

3.3.1 绿色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5]。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关键控制参数集中在产地环境和生产加工等方面。(1)对于产地环境,要求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对于茶园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提出要求;(2)对于生产和加工,要求分别符合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绿色食品茶叶生产过程中有明确的“允许使用农药清单”,一般不建议使用农药,确需使用时应对照清单,合理使用农药,同时应严格执行农药间隔期制度。

3.3.2 有机茶认证

有机茶是指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及相关产品[6]。有机茶生产的关键控制参数集中在转换期、产地环境、投入品、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1)对于转换期,茶树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发展需要经过转换,经过转换期后的茶叶才可作为有机茶销售。茶树属于多年生植物,转换期至少为收获前的36 个月;(2)对于产地环境,规定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9630《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中的相关要求,并对产地环境的土壤、灌溉用水、空气质量提出要求;(3)对于投入品,要求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植物保护产品、设备清洁剂和消毒剂必须满足GB/T 19630 中附录A 的要求,因此特别需要注意所使用产品必须在附录中,不在附录中的不得使用;(4)对于病虫草害防治,建议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包括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垄、间作套种,灯光、色板诱杀害虫或机械捕捉害虫,机械或人工除草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5)对于采收和贮藏,使用器具应与常规器具分开使用,以保持有机生产的完整性,同时有机产品需要与常规产品分开存放。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观念的增强,当今消费者期望获得更加安全、健康、绿色的优质食品。生态茶园建设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危害和污染,是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保护环境的可靠途径。通过生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还可大幅度提高茶叶的直接生产价值,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茶园建设,还有助于推进潮州茶叶特色化、优质化、生态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潮州绿色食品茶树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什么是绿色食品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