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四谱·画谱》的几个问题

2020-04-18 12:37
新美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画谱杜氏唐伯虎

明刻本《杜氏四谱》一书存世数量有限,国内公藏仅见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杜氏四谱》共四册,分“诗”“文”“书”“画”四谱,系明刻本。版框高19.1厘米,宽12厘米;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双行夹注,字数同,左右双边,单鱼尾,白口。书前有自序题“晋陵逸休生杜浚深伯父”,无年款。该书卷末题“弟杜泾、杜渐校梓”。本文依该书版本特点和刻字风格认为大致可定为明季刻本。另,据王重民辑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目》:“杜氏四谱十二卷,四册,一函,明刻本,十行二十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593页。其中《杜氏四谱·画谱》凡三卷一册,杂辑历代各家画论成书,但所收录文章多有裁汰,并不完备。该书各卷所收篇目如下(括注原文所附撰者)。

卷一收录文章凡七篇:“叙画之源流”(张彦远)、“制作楷模”(郭若虚)、“图画名意”(不著撰人)、“画训”(郭熙)、“画意”(郭熙)、“画题”(郭熙)、“画格拾遗”(郭熙)。

卷二收录文章凡十篇:“山水诀”(王维)、“山水赋”(荆浩)、“画说”(不著撰人)、“山水节要”(黄子久)、“画诀”(黄子久)、“六法三品”(谢赫)、“六要六长”(刘道醇)、“三病”(郭若虚)、“十二忌”(饶自然)、“书画一法”(不著撰人)。

卷三收录文章凡二十六篇,“画龙辑议”(董羽)、“写像秘诀”(王思善)、“采绘法”(不著撰人)、“调和服饰器用颜色”(不著撰人)、“合用颜色细色”(不著撰人)、“衬绢色式”(不著撰人)、“用笔”(不著撰人)、“用墨”(不著撰人)、“皴法”(不著撰人)、“辨古今名画优劣”(不著撰人)、“古画真迹难存”(不著撰人)、“古画用笔设色”(不著撰人)、“名画无对轴”(不著撰人)、“士夫画”(不著撰人)、“无名人画”(不著撰人)、“没骨画”(不著撰人)、“院画”(不著撰人)、“粉本”(不著撰人)、“御府书画”(不著撰人)、“画难题名”(不著撰人)、“题跋画”(不著撰人)、“赏鉴”(不著撰人)、“古画绢色”(不著撰人)、“古画绢素”(不著撰人)、“装禠”(不著撰人)、“装禠定式”(不著撰人)。

该书编撰者杜浚在自序中对于书中文章的集结有一番宏论,他认为这套书可以为后学“理烦去汙,统胥循轨正辙”,而且自信地表示“若夫剸犀象、伐鲸鳌、驾风鞭霆、荡鸿蒙而抟扶摇乎六合之士,深望为吾南针指其谬”。然而,概览《杜氏四谱·画谱》所收历代画论,编纂者似乎只是将所见各家之说杂抄成册,书中对所录文章的内容、时代、撰者并未做排序和分类,收录文章篇目也不尽完备。该书体例类似《王氏书画苑》,只是体量较小,更像可以放在案头、枕边备览的画论手册,或与明人张岱撰写的《夜航船》相似,充当明时文人的知识备要手册。

另一部出现于明代中后期的画论合集《六如居士画谱》2《六如居士画谱》又名《六如唐先生画谱》,关于该书名称的讨论见后文。,作者署名唐寅(唐寅别号六如居士)。清代以后该书见诸多家著录,并由许多画学论著引录。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以唐寅其人其才当不屑辑录此书,《六如居士画谱》很可能是托名唐寅之作3关于《六如画谱》真伪的讨论,参见谢巍编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第314页;丁福保、周云青编著,《四部总录艺术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170页;余绍宋著、江兴祐点校,《书画书录解题》,西泠印社出版社,第350页。。迄今为止该书的真伪问题尚有待论证。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杜氏四谱·画谱》与《六如居士画谱》之间的对勘,进而讨论两书的关系及《六如居士画谱》的刊刻和真伪,并试图勾陈《杜氏四谱·画谱》的作者。

一 《六如居士画谱》与《杜氏四谱·画谱》的关系及成书考

《六如居士画谱》(以下简称《六如画谱》)流传版本较多:明万历甲寅刻本、清鲍氏知不足斋刻本、清唐仲冕果克山房刻本、惜阴轩丛书本、啸园丛书本、清石室山人刻本、清马光楣抄本、《美术丛书》本等。从流传版本众多可知,《六如画谱》一书流布广泛,从明、清两代直到近现代都一直是研究者和书画学习者较为熟知的一本画论书籍。清代康熙间编纂的《佩文斋书画谱》对《六如画谱》所收文章也多有采录。

经《六如画谱》4本文所用《六如唐先生画谱》版本为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甲寅何大成刻本。和《杜氏四谱·画谱》两书互勘,可知如下异同。

《杜氏四谱·画谱》版框高19.1厘米,宽12厘米;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左右双边,单鱼尾,白口;《六如唐先生画谱》,据台北“国家”图书馆馆藏信息记录如下:版框高22.9厘米,宽15.3厘米;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左右双边,版心花口。

除个别字不同外,两书录文完全相同,裁汰段落完全相同,录文各段落顺序一致。

两书都为三卷本,且各章节内容排布完全相同。

录文署名不同。卷一“图画名意”,《杜氏四谱·画谱》未署名,《六如画谱》署名“郭若虚”;卷二“画说”,《杜氏四谱·画谱》未署名,《六如画谱》署名“荆浩”;卷二“山水节要”,《杜氏四谱·画谱》未署名,《六如画谱》署名“荆浩”;卷二“书画一法”,《杜氏四谱·画谱》未署名,《六如画谱》署名“饶自然”;卷三自“写像秘诀”始,其后各文《六如居士画谱》均署名“王思善”,而《杜氏四谱·画谱》仅“写像秘诀”署名“王思善”,其后各文均未署名。综上可以看出,凡是《杜氏四谱·画谱》未署名的文章,《六如画谱》都一律照搬前面一篇文章的署名。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甲寅本《六如画谱》卷一有缺版,失两个半叶。5经与《杜氏四谱·画谱》对勘,缺版内容为从卷一“画意”条内“穷处坐看云起时。六月杖藜来石路。午荫多处听”一行至“世说所载戴安道就范宣之读书,安道学画,宣以为”一行。另,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本《六如居士画谱》有缺版,其他版本如清果克山房本和《啸园丛书》本并未缺版。

公藏《六如画谱》今见最早版本为明万历甲寅(1614)何大成刻本。该画谱附于《唐伯虎先生全集》,题名为“六如唐先生画谱”。由此本袁袠序可知,《唐伯虎集》最早应刊刻于明嘉靖甲午年(1534),全二卷6明嘉靖间袁袠编刊本《唐伯虎集》二卷现存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等处。,录乐府诗三十二首、赋二首、杂文一十五首,未收《六如画谱》;后万历丁未年(1607)又辑成《唐伯虎先生外编》,曹元亮于万历壬子年(1612)将《唐伯虎集》与《唐伯虎先生外编》合刊为《唐伯虎先生汇集》7明万历间曹元亮校刊本《唐伯虎先生汇集》四卷附录一卷现存台北“国家”图书馆等处。,四卷附录一卷,未收《六如画谱》;何大成于万历甲寅再增《唐伯虎外编续刻》十二卷及《六如唐先生画谱》三卷,并成《唐伯虎全集》,所收《六如唐先生画谱》应是最早出现的《六如画谱》,清唐仲冕刊刻果克山房本《六如居士全集》将《六如唐先生画谱》改名为“六如居士画谱”,内容一仍旧本,以后各本依其名。从成书时间来看,《六如画谱》应晚于《杜氏四谱·画谱》(《杜氏四谱·画谱》成书时间的相关讨论见后文),又鉴于两书对勘结果,可判断《六如画谱》并非子畏手笔,应是何大成托名唐寅之作。

以上讨论大致廓清了《六如居士画谱》的成书,此公案的始作俑者何大成的生平踪迹可在文献中检得一二8关于何大成的记载,见叶昌炽著《藏书纪事诗》、吴晗著《江浙藏书家史略》、任继愈编著《中国藏书楼》、梁战、郭群一编著《历代藏书家辞典》等。。何大成,字君立,号慈公,江苏常州人,明末藏书家,著有《娱野园集》。冯舒《怀旧集》9[清]冯舒辑,《怀旧集》,有滂喜斋丛书本传世。收录何大成二十四首诗作,其中一首五言诗〈同冯已苍昆季入寒山钞《玉台新咏》毕,遂游天平〉10[清]冯舒辑,《怀旧集》卷七,见[清]潘祖荫辑,《滂喜斋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248页。回忆了何氏与冯氏兄弟三人相约于朔风飞雪,往赵宧光家借抄《玉台新咏》的往事,一时传为书林佳话。除了冯舒、冯班兄弟二人,何大成与黄承圣11见[清]王士祯辑,《渔洋山人感旧集》,〈同何慈公、李梦芳登秋水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39页。、钱谦益12见[明]钱谦益著,《牧斋初学集》,〈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四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69页。等人也有交游,想必与当时常熟一地的藏书家多有联络,互通有无。书中冯舒为何大成所作小传生动地勾勒出一位明末常熟藏书家的轮廓。冯舒与慈公交好,了解他的生活境遇,其细节描写让人觉得宛在目前,触手可及,读来不时莞尔,且慨叹文人憨直的一厢情愿与世事苍白。冯氏记载,慈公出身世家,祖父何矿乃万历甲戌年进士。慈公为人伉急、耿介,早年在陈禹谟军中做参议,虽有军功却终未得官。何公“善骂人”,何妇更是“奇妒”,夫妇二人日常争吵的情状由冯氏生动地载诸小传。又,《滂喜斋藏书记》“明刻《文潞公集》四十卷”条记此书:“书前有赵琦美印,后有楷书钤记,云‘吴郡何慈公娱野园珍藏书籍’。盖由脉望馆归于何氏。卷末有慈公手跋云:‘崇祯庚午吴军平以是集售,此故内兄玄度物也。亟收之入宋文集部。’”13[清]潘祖荫编撰,《滂喜斋藏书记》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第9页。据此,玄度乃赵琦美字,所以小传中所言“奇妒”之慈公妇极有可能就是赵用贤女,赵琦美之妹。

慈公外父赵用贤编《赵定宇书目》14见《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著录《杜氏四谱》,而后赵琦美编写《脉望馆书目》15同上。子部小说类著录“诗谱”“文谱”“书谱”“画谱”各二本,未说明是《杜氏四谱》,但是考虑到赵用贤身后赵琦美继承乃父藏书,所以上述四谱很有可能就是《杜氏四谱》。无论如何,据滂喜斋藏《文潞公集》卷末何氏手跋可知,慈公应该较为熟知外父及内兄之藏书,考虑到赵氏父子提倡同好之间交流私藏,传抄借阅,所以何大成极有可能至少通过外父家藏阅读或抄录过《杜氏四谱》,或者《杜氏四谱》后归何氏也未为可知。慈公生卒年不详,《怀旧集》收何氏诗〈癸酉自寿〉一首16同注10,卷七,第247页。,自言“六旬老我成何用”云云,且上文何氏自称于“崇祯庚午”收《文潞公集》,可推知“癸酉”为崇祯癸酉即公元1633年。再结合《六如唐先生画谱》何大成序题为“万历甲寅年”(1614),可推知慈公刊刻《六如唐先生画谱》时年四十有一。

作为一位秉性耿直又心无城府的世家子弟,何大成刊刻《唐伯虎全集》当不至全为趋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明末常熟一地藏家不仅收集古籍善本相互传抄,而且重视校刻刊印,一时蔚然成风,仅赵氏父子就刻印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同是藏书家的何大成受其影响在所难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唐寅与慈公同为吴郡人,吴地文人明代时多以“吾吴”为荣,所以为乡贤扬名的同时,为自己留名很可能也是托伪的初衷之一。事实证明,《六如画谱》在后世广为刊布,为书画研习者所熟知,多少有赖于子畏之名。

二 《杜氏四谱·画谱》作者考

据上文讨论已知,《六如画谱》实乃据《杜氏四谱·画谱》伪托。那么《杜氏四谱·画谱》又出自何人之手?刊刻于何时、何地?目前所见著录《杜氏四谱·画谱》的资料不多17所见著录如王重民编著《中国善本书提要》《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目》;谢巍编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余绍宋编著《书画书录解题》(余绍宋将其编入散佚类);丁福保、周云青编《四部总录艺术编》等。。明代以后有四种私家藏书目著录此书:明祁承㸁《澹生堂藏书目》,该书目将《杜氏四谱》各谱分别著录;明朱睦㮮《万卷堂书目》,但撰者为牧淡(疑为手民之误);明《赵定宇书目》;清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录有《杜氏书谱》三卷。18《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

通过以上四种明清时期的书目可以推知,《杜氏四谱》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关于该书编者杜浚的生平,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19杨廷福、杨同甫著,《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58页。一书记明代有三位“杜浚”:杜浚,字仲通,号九河,任邱人;杜浚(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邨,黄冈人;杜浚,字良玉,号雪崖、雪崖先生,扶沟人。而《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20同注19,第253页。只记录有一位“杜浚”,即杜氏于皇。由此可看出:三位杜浚籍贯均非“晋陵”;明代的三位杜浚只有杜茶邨活动于明末至清,最接近《杜氏四谱》的成书时间,且最负盛名,所以茶邨似乎最有可能是此书编者。茶邨在遗民中抱节安贫,为时人所重,加之享有诗名,在明清文学史和文化史中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编撰、刊刻书籍是当时文士乐见之事。但本文考证,《杜氏四谱》与杜茶邨联系甚微。

是书自序落款“晋陵逸休生杜浚深伯父”。晋陵,在今江苏常州境内,旧称毗陵。据《(康熙)常州府志》21《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江苏府县志辑,《(康熙)常州府志》。:汉高祖五年己亥初改延陵乡为毗陵县。晋永安元年甲子,因惠帝以毗陵郡封东海王世子,毗避讳改为晋陵。常州得名始于隋高祖开皇九年,“平陈罢晋陵郡置常州”。明时常州号南直隶。然而,据现存史料,杜茶邨乃“湖广黄冈人”,顺治二年徙居金陵,后客居广陵、娄东、淮阴、江都、淮扬、泰兴、扬州、松江等地,且在冒氏水绘园(今在江苏南通)久住,他的生平和晋陵未见交集。此外,按自序题名,杜浚,字深伯,号逸休生,而明遗民杜浚(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邨,又号蹇翁、半翁、西止、逢源、黄民、不来子、赎道人、变雅堂、饥凤轩、尊古斋、抱节轩、郑枟园、云望堂、徐无山人、深褭山人、金陵山佣、黄鹤山樵、双寂寞庵等。可见茶邨雅号虽多,“逸休生”却不在其中。又,据《杜氏四谱·画谱》卷末题“弟杜泾、杜渐校梓”可知,编者杜浚有弟“杜泾”“杜渐”。而《杜茶邨先生年谱》22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汪漪园编,《黄冈二处士集·杜茶邨先生年谱》,民国二十四年,黄冈汪氏铅印本。明确记载杜氏行二,兄方朔,弟绍凯(杜岕),所以杜浚又常被同人称为“杜二”,应无“杜泾”“杜渐”二弟23当然不能排除杜浚有名叫“杜泾”和“杜渐”的堂弟,或者同族弟弟,我虽然查找到了黄冈当地的《杜氏族谱》,惜并非杜浚家族的族谱,而且根据杜浚《变雅堂文集》自序,家谱已亡,故此待考。。

如前所述,著录《杜氏四谱》的明代书目有三种:《赵定宇书目》《澹生堂藏书目》及《万卷堂书目》,本文根据这三本书目编者的生卒年,大致推测出了《杜氏四谱》的成书时间。《赵定宇书目》为明赵用贤所撰,赵用贤生卒年为公元1535—1596年24按《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明代卷第二册影印说明。,因此该书目应成书于赵氏卒年之前;《澹生堂藏书目》书前有“藏书约”,文末题“万历癸丑(1613)中伏”及“庚申整书小记”,文末记“庚申之七月望后一日”,又据编撰者祁承㸁生卒年为1563—1628年25同注24。,所以“庚申”应为1620年。据此该藏书目应至少成书于1620年之前;《万卷堂书目》书前“万卷堂家藏艺文自记”记载书目编成于“庚午八月中秋”,编撰者朱睦楔的生卒年为1518—1587年26同注24。,所以该年应为“隆庆庚午年”,即1570年。虽然《万卷堂书目》乃叶德辉依其旧本校刊,但叶氏“刊万卷堂书目序”自言:“余就四部分为四卷,于字之显然谬误者随手校改,其他缺文与字在疑似间无从据正者,悉仍其旧,思误书为一适是。”因此,可以判断叶氏所刊《万卷堂书目》一仍旧本所录书目,并无擅改之处。所以,《万卷堂书目》应于1570年之前刊成。综上可知,《万卷堂书目》成书最早。据此可确定《杜氏四谱》成书的下限应在1570年之前,而茶邨此年还未出生,遑论编纂《杜氏四谱》。

杜茶邨的遗民生活举火为艰,应该没有经济能力刊刻这样一套书籍。王士祯《感旧集》27[清]王士祯辑,《渔洋山人感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和方苞为其撰写的墓志均记载先生著述等身,佚失者十有六七28按《变雅堂遗集·附录一》,《续修四库全书》本。,《变雅堂集》是在其身后由乡人搜其遗稿才得以刊行。杜茶邨连自己的著述都无力刊印,应当不会刊印一套集结前人成说的书籍。

依据卷末所题“弟杜渐、杜泾校梓”,大致可判断《杜氏四谱》为明代家刻本。晋陵杜浚的生平如何,目前仍然无从得知。为什么编纂这套《杜氏四谱》?因时间久远和文献缺失,这些问题难以探查。他也许是个籍籍无名的底层文人,为糊口受书商所托而纂辑四谱?也许他本人即是牟利的书商?又或者他是位晓知文墨的地方士绅,凭一时兴致将所读书籍辑录成册?遗憾的是,经多方查找地方志、家谱等文献资料,未能找到关于杜浚生平的只言片语,《杜氏四谱》的成书经过只能留待考证。

《杜氏四谱》存世稀少,以前并未引起学界的关注,但是《杜氏四谱》作为一套知识备要书籍不仅在明代文人阶层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继承和传播前人艺术理论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代刻书业得以发展的同时,私家藏书之风气也在吴地风靡一时。由藏书进而提倡刻书对于藏书家来说成了普遍之举。藏书家为使古籍流传后世,同时也可让更多的读书人坐拥百城,或将自家所收难得一见的稀有善本翻刻,或将前人散落各处的文集、抄本集结成册,并校刻成书。何大成所集《唐伯虎全集》便是后者,然而可能是处于求全责备的心理,又或者为了发扬乡贤的文名,也或者为自家声名计,他将《杜氏四谱·画谱》的作者托名为唐寅编成《六如唐先生画谱》收入集中。从此世人只知《六如画谱》而不闻《杜氏画谱》。如今有赖于《杜氏四谱》的存世才让我们得以了解历史的真相。但是,关于《杜氏四谱》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

猜你喜欢
画谱杜氏唐伯虎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八至十世纪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经洞文书的“偏向性”
唐伯虎赞画
《历代画谱类编》
唐伯虎送画
不同浓度氮、磷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
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功能结构域的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