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回顾分析

2020-12-13 14:50仲淑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2期
关键词:颌面部概率群体

仲淑娟

(邳州市中医院口腔科,江苏 徐州 221300)

颌面部骨折属于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且尤以老年患者居多。随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入,颌面部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1]。而对于老年患者,因其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且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发生颌面部骨折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成为临床有待深入探究的内容[2]。传统临床多采取保守方式治疗,优势在于可以避免手术所致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手术治疗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颌功能,但术后易出现神经损伤、张口受限等并发症,因此,就需深入分析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特征,有效选择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颌面部功能。本文以我院收治70例颌面部骨折老年病患为例,归纳总结临床特征,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颌面部骨折老年病患7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80.5±1.4)岁,患者均于受伤后10小时内入院就诊,经X线、CT诊断确诊为颌面部骨折。

1.2 方法

归纳总结患者基本资料,询问患者受伤原因,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1.3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经卡方、t值验证,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分析

据统计,老年男性出现颌面部骨折概率高于女性,受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摔倒、高空跌坠为主,其中以下颌骨骨折占比最高。颌面部骨折患者多伴有颌面部以外创伤,如四肢创伤等,且多数老年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具体分析见表1。

2.2 治疗方法分析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其中30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占比42.86%,4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7.14%,包括小型接骨板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手术等。

3 讨 论

面部损伤属于创伤类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类型之一,由于面部属于人体中暴露率最高的部位,加之其较身体平面更加突出,因而更容易受到损伤。根据国内大数据调查显示,每年国内有超过10万人因创伤死亡,而发生创伤的病患数量每年也超过百万之众,其中颌面部损伤占30%~35%,说明该类损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颌面部骨折占所有面部损伤的1/3,可见骨折是引发颌面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3]。根据人体骨骼解剖学研究指出,颌面部的骨骼中上颌骨、下颌骨所占比例较大,因此该部位发生骨折的概率也普遍较高,还包括鼻骨、颧骨、颧弓等,且骨折病变的性质也略有不同。实际情况下颌面部骨折的程度与外界作用力大小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联性,发病后部分患者为单纯颌面部骨折,部分患者会伴有颅脑振荡性损伤、胸腔损伤等多种合并症。由于人体颌面部结构复杂程度较高,在发生骨折后会对咀嚼功能、面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继而导致患者心理和饮食障碍,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心理疾病或社会功能障碍等[4-5]。根据病因学研究显示,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发生颌面部骨折的原因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发达国家人口因暴力导致颌面部骨折的概率最高,而发展中国家的颌面部骨折患者大多因交通意外所致,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与经济发展、文化类型、环境结构等均有着密切的关联。临床颌面部骨折的患者群体中男性比例相对较高,且不同年龄段患者群体男女比例也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老年群体的研究数据显示男女比例为3.95:1,而60~69岁的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群体中男女比例上升至4.85:1;年龄70岁以上患者群体中男女比例则下降至2:1,说明60~69岁年龄段内男性老年人比例最高,也是颌面部骨折的高发群体。需要注意的是,当颌面部骨折患者发病后如存在合并颅脑损伤的情况,则容易导致死亡,因此临床治疗颌面部骨折时需同时应对各类合并伤,在完全确认患者病情状态的条件下方可实施治疗。

3.1 颌面部骨折的发病原因

老年颌面部骨折的发病原因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国家人群的发病原因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发病原因也存在差异。其中非战争国家地区中发达国家首要发病原因为暴力侵害,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概率最大的发病原因为交通意外,而战争国家地区则主要以爆炸损害为主。进一步对我国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显示,交通意外、高空坠伤、跌倒损伤等所占比例均相对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跌倒损伤引发的颌面部骨折概率逐渐提升[6]。造成这一发病特征的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患者自身神经功能呈衰退状态,导致身体容易失去重心或平衡,且一旦发生跌倒的情况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保护性动作。同时老年人肌肉功能也下降明显,在跌倒时不能很好地支撑身体重量,因此无法完全保护颌面部安全。加之老年人大多合并慢性关节炎症、视力障碍、高血压等疾病,身体整体呈虚弱状态,因此更容易发生跌倒性骨骼损伤。而交通意外所导致的颌面部骨折则分为车辆撞击和安全气囊撞击两类,其中车辆撞击多发生在人体与车辆的碰撞过程中,由于冲击力的不同会导致人体颌面部与车辆表面、地面等发生碰撞,因而造成损伤,部分骑行者在行驶过程中如未按照要求佩戴头盔,或头盔质量不合格,也会造成颌面部损伤。安全气囊撞击发生在车辆碰撞后的弹射阶段,对驾乘人员产生缓冲保护作用,但由于部分车辆的气囊设计问题,导致气囊弹出后力量过大,也会造成颌面部骨折的情况,因此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仍在大力增加安全气囊的防护效果,避免对颌面部造成的损伤[7]。

3.2 颌面部骨折部位

颌面部骨折的病变部位主要受外力作用点、骨折病因、受力性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且根据临床大数据统计显示下颌骨发生骨折的概率最高2/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下颌骨较上颌骨更加突出于面部平面,因此受到外力作用的概率更高;老年患者在发生骨质疏松后,其下颌骨伴有骨质萎缩的概率进一步提升,骨质内血管减少,整体硬度下降,在受到外界冲击后也更容易发生骨折性病变;在发生跌倒或高空坠落时,由于老年群体的神经反射和肌肉功能下降,无法有效保护颌面部安全,造成下颌骨骨折的概率有所提升。其中交通意外发生后,由于冲击力普遍较大,因而患者颌面部骨折的损伤类型较为复杂,且多数患者呈现多发性特点,并可能伴有颅脑振荡、髋关节损伤、脊柱损伤或软组织挫伤等,其中颌面部骨折合并四肢骨折的概率相对较高,接近15%。也有部分研究指出交通意外导致的颌面部骨折患者合并颅脑损伤概率最高,但由于冲击力对脑组织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震荡影响,因而也可以说此类患者中绝大部分伴有颅脑损伤,而导致以统计数据为论证基础时的差异是由于合并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需先进入急诊或神经外科治疗,而后转入口腔和面部外科处理骨折病变,此时再行数据记录时可能会忽略其早期接受治疗的各类因素[8]。

3.3 系统性疾病

与中青年患者群体相比,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群体存在多种系统性疾病,且病情相对复杂,部分患者群体可能存在重症系统性疾病,而此类疾病会使骨折外科手术的操作和麻醉风险均明显提升。其中针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先采取有效的降压治疗,在确认血压指标在可控范围内后才能开展手术治疗,且整体手术过程中必须保障血压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而对于合并心脏、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需对其心脏射血功能、肺部呼吸功能等进行检查,针对情况较差的群体必须开展先期治疗,以确保术中不会发生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针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群体则需使用注射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浓度,只有当其空腹下血糖指标在6.5~10 mmol/L时才能开展手术,且术后还需进一步利用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控。实际治疗时是否需为患者提供外科手术治疗应根据其骨折程度予以实际选择,同时还需考虑各类客观因素,例如主刀医生个人素质、麻醉师操作技巧等。针对部分合并牙列缺损或位移的患者,很难在术中施展颌间牵引固定,因而需先对其牙列进行处理[9]。

3.4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研究指出,髁突骨折、囊内性骨折或颌面部骨折位移面较小者均可选择保守治疗方式,即在非外科手术下即可得到良好的恢复,有效保证骨性愈合的稳定性。研究者认为位于下颌骨的髁突结构本身具有较强的再生功能,当发生结构改变后经小范围调整和固定即可为其恢复提供基础条件,使咬合关系得以逐渐恢复正常,加之关节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在恢复过程中也会重建弹性机制,也有助于帮助髁突结构复位。老年患者群体由于自身手术耐受性普遍较低,因而选择保守治疗可降低对局部血运功能的破坏,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但实际牵引治疗时只能使其颌间关系逐渐恢复,无法完全保证髁突的复位,也有较大几率导致局部骨骼形态的转变。外科手术治疗则是在切开皮肤的内复位和固定下予以治疗,能有效确保颌面部骨骼生理结构和关系的恢复,内固定也能够进一步保障恢复阶段骨折面的相对位置,降低畸形愈合的发生几率,也能最大程度帮助颌面部结构恢复原有功能。在外科手术执行后短时间内患者即可开展张口训练,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但由于外科手术的有创性特点,可能会对颌面部的软组织、神经组织等造成损伤,因而可能引发张口障碍、颞下疼痛、髁突骨质损伤等情况。

总之,老年人群容易发生颌面部骨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颌面部概率群体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