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自制橡皮圈在复杂的肠道巨大息肉行ESD术的应用

2020-12-13 14:50周爱红杨莉芳张林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2期
关键词:牵拉瘤体创面

周爱红,杨莉芳,张林英,钱 昌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00)

1 患者资料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现结肠息肉1月余入院,肠镜检查提示:回盲部隆起,肠镜进镜至回盲部见一息肉,呈侧向发育型,约2.5*2.0 cm大小,表面结节大小不等,病理提示:(回盲部)粘膜慢性炎急性变化,伴腺瘤样增生,局部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符合手术指针,入院后予完善术前检查,择期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2 方 法

(1)自制橡皮圈,剪下无菌手套指头,剪成宽度1~2 mm的橡皮圈.因橡皮圈弹性较大,可方便牵拉,有助于手术操作。

(2)术前常规进行术前准备,禁食及清洁肠道,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特别是手术的优势,并简要说明手术过程,另外还需要告知术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并说明预防及处理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另外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典型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肌肉注射镇静药,常规准备手术器械及机器。

(3)术中经内镜达到手术部位,通过染色,标记,抬起后应用Dual刀沿标记点外缘0.5 cm切开肿瘤周围黏膜及黏膜下层后沿瘤体包膜外开始剥离肿瘤,因回盲部解剖位置,完整切下困难大,因此利用和谐夹夹住自制橡皮圈一端,由活检孔道进入手术部位,在瘤体一侧打入带有橡皮圈的和谐夹固定,在和谐夹对侧瘤体标记点开始切开肿瘤周围黏膜及黏膜下层后沿瘤体包膜外开始剥离肿瘤,切开后再用一个和谐夹拉住橡皮圈一端,固定在切开后的瘤体上面,起到牵拉瘤体,暴露手术部位的作用,随着瘤体的切下程度,橡皮圈的牵引力会越来越小,可在瘤体周边合适的部位再同样方法固定橡皮圈,增加牵引力,暴露手术部位,直至瘤体完全剥离。瘤体剥离下来后用Dual刀将固定在瘤体上的和谐夹分离开瘤体,注意不要切到瘤体部位,确保瘤体完整,取出瘤体。关闭创面时,由于创面较大,再次应用和谐夹牵拉橡皮圈到合适的部位,使创面尽量向中心闭合,创面范围变小,再用和谐夹固定两侧创面,最终使创面完全闭合,创面闭合后用剪刀将橡皮圈剪开,取出。

(4)术后患者无腹痛主诉,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由于创面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患者主诉有腹胀,术毕指导患者按摩腹部促进排气,减轻腹胀情况,返回病房。

3 护理体会

手术为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以往患者大多运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能让患者满意[5]。应用自制橡皮圈作用于ESD手术部位牵引及创面闭合,可以较大程度的有助于内镜手术的开展,可弥补内镜手术操作的局限性缺点。同时需要配台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操作,开展操作前应与手术医生沟通,增加手术配合的默契度。需要注意自制橡皮圈时应注意宽度不可超过2 mm,过大无法通过钳道进入手术部位,同时容易卡在钳道内取不出来,损坏镜身。本例手术瘤体剥离很完整,但是也发现了一个应用缺陷,由于橡皮圈材料的原因,弹性非常大,又是绝缘体,因此我们在手术结束时取下橡皮圈时剪刀受不到着力点,以至于橡皮圈很难剪开,电刀也无法割断,增加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因此如果能解决剪开橡皮圈的这个缺陷,此方法还是可以推广和借鉴的。

猜你喜欢
牵拉瘤体创面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