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输液工具在肝硬化患者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20 05:41黄爱红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输液肝硬化静脉

黄爱红,李 蕾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肝硬化是常见慢性肝病,世界各国发病率在25/10万~400/10万[1],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进而出现肝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使肝脏变形、变硬,最终导致肝硬化的产生[2-3]。且常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后长期药物治疗对输液方式有更加严苛的要求。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具有长期性、安全性、无痛性的特点,能为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临床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4]。肝硬化患者因病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需长期输液,而反复静脉穿刺或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管腔狭窄,管壁硬化,弹性差[5],传统的短留置针容易导致穿刺失败,而反复穿刺还可导致血管恶化、穿刺处血肿,高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发生率高等。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的110例肝硬化患者,探讨PICC和短留置针在肝硬化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的11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为短留置针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45.6±4.52)岁,其中乙肝肝硬化27例,丙肝肝硬化13例,胆汁性肝硬化9例,原因不明肝硬化6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22例、C级23例;观察组为PICC置管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31~74岁,平均(47.3±5.64)岁,其中乙肝肝硬化32例,丙肝肝硬化11例,胆汁性肝硬化7例,原因不明肝硬化5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9例、B级18例、C级28例。

1.2 方法PICC置管由具有PICC专科操作证的护士进行操作,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选择血管,选择体表较为显露及弹性较好的血管,通常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作为穿刺血管。用皮尺测量患者自穿刺部位至上腔静脉的长度,一般为45~48 cm。选择好穿刺部位后,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血管成功后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丝置入上腔静脉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引入上腔静脉并留置合适导管长度。穿刺完毕进行X线摄片或B超检查,确定在上腔静脉后方可使用,需要输液时输液针头直接插在消毒好的肝素帽上。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注入,10 U·mL-1肝素钠盐水20 mL封管。每周冲管换药1次(20 mL生理盐水冲管,肝素钠盐水3~5 mL封管)。穿刺置管成功后24 h内需要更换1次穿刺点外敷料。如果穿刺点愈合良好,无红肿、感染、渗血或血肿时,每7日更换外敷料1次。如穿刺点敷料有松动、渗湿时随时更换。如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皮疹、渗出、过敏等异常情况,可将更换敷料时间缩短,并需要密切观察穿刺点的局部变化情况。每次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贴膜要自下向上除去,同时需要注意牢固固定导管,防止意外脱管,更换敷料后需记录敷料更换日期。如患者需要洗澡时要用保鲜膜或防水贴保护穿刺部位不被水浸湿,洗澡后要立即更换敷料。在每次使用PICC输液前应用酒精棉片擦拭正压接头30 s以上,静脉输液前后要用不少于20 mL的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在输血制品、营养液等高浓度或高渗液体后,需用20 mL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冲管。如输液速度较慢或时间较长时,应在使用过程中间断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堵管。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短留置针输液。

1.3 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记录患者满意度,输液满意度体验表得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非常满意、较满意得1分,一般及不满意不得分,得分除以总数得满意度;护理临床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炎、管道堵塞、液体外渗、静脉血栓、局部血肿的发生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输液效率(1周单个患者平均输液操作花费时间)、计算输液护理成本(单个患者输液操作平均花费成本)。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肝硬化患者满意度为61.82%,低于观察组的8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7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4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效率和成本比较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输液护理效率(1周单个患者平均输液操作花费时间)和成本(单个患者输液操作平均花费成本)来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更高的输液护理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效率和成本比较

3 讨论

PICC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输液治疗通路。它具有操作简便,能用于各种输液(快速补液、特殊药品治疗等),并发症低、放置时间长、肢体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6]。由于考虑到费用、管道维护等方面因素,目前PICC主要应用于肿瘤患者[7-8]。本研究把PICC应用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多半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输液风险大,容易堵管,常常需要反复穿刺,大大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及护理人员工作量;且因为肝硬化患者大多数时间进食差,需要营养支持,而传统的短留置针输液方式输注这些药物容易刺激血管,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同时患者的治疗体验差,常常容易放弃输液,导致治疗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影响治疗效果;并且这类患者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一旦出血需要抢救时,快速的输液通道必不可少。传统的短留置针输液方式很难满足短时间内的快速输液、输血需求。鉴于此,我科自2018年起开始在某些肝硬化患者的输液上尝试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患者对两种输液工具输液的满意度、输液穿刺的并发症、护理效率及成本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传统的短留置针输液,PICC组在肝硬化患者的输液中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P<0.05);在输液的并发症方面PICC组优于传统的短留置针输液组(P<0.05),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输液并发症高达145.45%,这可能与研究对象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有关;在护理效率方面,PICC组明显优于传统的短留置针输液组(P<0.05),这与患者穿刺难,花费时间多有关,但两组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安全留置针价格不菲且保留时间不长有关。

在临床上,PICC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观点认为该类患者的凝血功能差,穿刺风险大[9-10],为行PICC相对禁忌症。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凝血功能差并不是该类患者行PICC的绝对禁忌症,只要操作前准备完善,注意操作的精准度和无菌观念,合理有效的增加压迫时间[11-12],该项操作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还观察到,因为患者凝血功能差的原因,该类患者行PICC置管出现管道堵塞和静脉血栓的概率比其它患者相应低一些,下一步可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输液方式,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中是行之有效的,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临床各科室可以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提高患者输液体验,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输液肝硬化静脉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