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借鉴*

2021-10-20 02:58张玲玉
江苏教育 2021年6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院校职业

张玲玉

职业教育内部评价,即职业学校内部自行组织实施的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不仅是学校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外部评价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正在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学校还缺乏评价的自主性;同时,学校开展的评价活动制度化程度和透明度不高,问题反馈以及改进工作未能及时到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当前我国要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到各级政府要指导学校建立自我督导体系,优化学校的内部治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放眼国际,英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快速复苏、崛起,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2]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背后是其评价体系的“保驾护航”,尤其是内部评价的扎实推进。这为我国构建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概述

(一)英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

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是随着教育督导机构的不断完善,经历了形成期、完善期和改革期三个阶段。[3]107职业教育评价的重心也由外部评价转向内部评价,强调赋予职业学校更多的责任和权力。英国职业院校内部评价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评价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员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检验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标准。[4]评价标准由Ofsted(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英国教育标准局)制定,即“共同评价框架”(The Common Inspection Framework)。[5]在“共同评价框架”中,监测职业教育的全面质量,突出核心技能,围绕教育质量、行为和态度、个人发展、领导管理等四个主要方面开展评价。内部评价流程主要有:评价前的准备工作、收集整理评价数据、撰写评价报告、制订改进方案。评定结果等级包括:优秀、良好、需要改进、不合格。虽然Ofsted对自我评价报告没有规定的格式,但要求学校根据国家标准展开全面调查,厘清发展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二)德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

德国的职业院校普遍采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即学校、企业协同育人。“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使用,使得德国职业教育观深受企业质量观的影响,在职业教育评价中表现为:由专家导向转向顾客导向、结果优化转向过程优化、外部保障制度优先转向内部保障制度优先,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育评价中也更加关注学生能力评价。[6]与英国不同的是,德国各职业院校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各不相同,由院校自行制定评价标准,但基本都围绕“输入”“过程”“输出”和“绩效”四个要素。其中“输入”要素一般针对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过程”即对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检验;“输出”要素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成果”要素主要与学生、教师和企业的满意度以及社会效益有关。评价的流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一是收集数据、识别现状,二是确定评价目标,三是确定评价方案,四是设计评价方案,五是执行评价方案,六是检验目标达成,七是定义新目标。[3]102评价结果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达标、未达标。

(三)日本专修学校内部评价体系

20世纪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了转变,日本职业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内部质量评价也逐渐成为提升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3]125例如:日本专修学校内部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学校利益相关者评价两个部分。[7]自我评价是指该校的教职人员在校长的带领下按照本校的办学理念,围绕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学校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对学校的运营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教育活动、学生学业成绩等多项细化的评价指标,学校在评价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学校利益相关者评价是指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毕业生、家长、第三方机构等与学校办学密切相关者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对自我评价的结果和改进方案进行客观评价。两类评价流程基本一致,都包括评价前的准备工作、实施评价、制作评价报告及改善方案、公布评价结果等主要环节。同时,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各(职业)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后,评价结果必须向社会公开。

二、三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特征

英国在职业教育评价中重视内部评价,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德国同样重视内部评价,通过在院校中设立专门部门,聘请专业人员,依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职业院校实施评价;日本则通过完善的评价流程、多元的评价主体、灵活的评价标准、客观的评价结果,高效地开展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三国在评价理念、指标以及结果的运用方面具有一定共性(详见表1):

表1 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特色小结

(一)在评价理念上,表现出“向生性”和“发展性”

“向生性”指以学生为中心。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尤其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如英国在内部评价中十分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内部评价围绕“共同评价框架”的5个核心问题展开:[5](1)学习者学业成就如何?(2)教学、培训效果如何?(3)教学项目和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利益和需求?(4)学习者获得指导和帮助状况如何?(5)提升学业成就和帮助学习者方面的领导和管理效度如何?该评价方式围绕学习效果、学生获得的帮助、利益以及需求满足情况等方面展开,并且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始终重视听取、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发展性”不仅指发挥评价的鉴定和诊断功能,更注重评价的激励、导向以及调节功能。如日本专修学校始终坚持评价是为了让学校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订相应的改善计划,而不是用来衡量学校优劣。先进理念指引实践导向,树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是英德日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和关键。在职业教育评价中,三国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实现评价活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从而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二)在评价标准上,展示出“全面性”和“特色化”

英德日三国注重对评价全过程的监控,围绕投入、过程、结果等方面制定了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全面评价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德、日两国在内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还给予职业院校一定的自主权,以保障职业院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日本专修学校对于政府制定的教育评价标准可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因地制宜,尊重发展的差异性。一方面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评价,并将其视为评价的核心,由此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评价活动中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化指标,避免出现“一刀切”,促进职业院校异质化、特色化发展,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在评价结果上,体现出“实用性”和“客观性”

三国都主张“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强调有效发挥评价结果的效能,实现评价结果为多主体服务的目的。如日本要求职业院校要将自我评价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一方面便于学校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便于学校利益相关者了解院校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德国评价报告的内容十分翔实,包括评价的依据和证明的材料、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结果等级划分以及问题的具体描述、针对性意见等。首先,客观的评价报告使得学校相关利益者掌握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而有效地做出相关决策。其次,充实的评价报告能够给职业院校提出具体的、可实施的评价建议,充分发挥评价报告调节反馈的作用,让职业院校切实感受到评价的功效,提高职业院校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有效的评价报告也能够实现“一评多用”的效果,从而减少评价的次数,减轻职业院校的负担。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建设的启示

近年来,内部评价体系建设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的内部评价制度主要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下简称为“教诊改”)和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提出,通过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理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分类指导,加强数据系统支撑,试行专业诊改,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保障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以上海开展“教诊改”工作近况为例,各职业院校以“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维度为标准,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发挥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8]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关于开展职业学校年报制度的相关政策文件,意在通过年度报告向社会公众展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以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质量年报报送情况为例,提交的范围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扩增至含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提交的数量由200多所增至1400多所(2011—2019年),实现了由点到面、逐级扩散、全面覆盖。[9]随着内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但当前实行的内部评价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有必要借鉴国外有效举措改革我国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体系。

(一)革新内部评价理念

不同的评价理念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英德日三国在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中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也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实现以评促建,提升了职业院校参评的积极性。而在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内部评价的过程中,院校一般处于被动地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职业学校对于内部评价的理念尚未完全理解,把教诊改工作视为筛选活动,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级打分,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弱化教诊改的发展性功能;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评价过程中一般采取实证主义的评价理念和范式,这样的评价模式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易于量化,但工具色彩明显,忽视对人的关怀,与目前职业院校提倡的人本性导向和内涵式发展理念产生偏差。[10]

因此有必要借鉴英德日三国经验,革新评价理念,提高院校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一是院校须转变自身观念,让评价由外力的推动转向内在的自省,由全面检测转向常态化的问题诊断与改进,要围绕本校的办学理念和方针,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11]二是坚持以生为本。学生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学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评价活动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发展诉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此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评价过程中要以问题为着力点,以改善办学质量为落脚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评价中要以院校的发展为前提,让院校切实感受到参与评价带来的益处,提高职业院校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二)设置多样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的指挥棒,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让评价活动有据可依。[12]英德日三国在内部评价中既重视对院校的全面评价,也重视对院校进行差异化评价,以此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三国都重视对“教”与“学”过程的评价,并将其视为评价的重点。而我国在职业教育内部评价中侧重于输入评估,对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关注度不足。[3]170职业院校在评价中着眼于办学资源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满意度(包括对自身的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企业满意度以及教师教学的评价关注度不高。如高职院校的诊断指标体系中包含了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参考诊断点,重点是对体系总体构架以及运行效果的评价,并涉及满意度方面的调查,对师资和学生的诊断重点只侧重于规划制定和实施保障层面,未深入涉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层面。此外,在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为求达标,制定模板化的评价标准,不考虑本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致使评价的标准大同小异,大大降低了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设置内部评价标准时要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各职业院校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可根据发展的相同点制定共性指标,既便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也便于院校间比较与借鉴。另外,职业院校也需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区域发展制定个性指标,促进职业院校的特色化、创新性发展。二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结果评价,如学生学业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更要重视过程评价,特别是对教与学的评价。在教学方面,重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等进行评价;在学习方面,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将学生最终成绩的测定划分为平时表现、实习实训、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模块测试等多个模块,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且在评价过程中要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提高评价结果运用效能

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是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以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制度为例,各职业院校须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自我诊断工作,并向上级部门提交自我诊改报告,再由教育部门对各职业院校进行分层复诊,学校根据复诊报告进行改进。对于复核不达标的学校,需求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改进,若3年内仍达不到复核条件,取消其招生资格。[13]相较于英德日三国,我国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更加贴合国情,更适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往往重“诊断”轻“改进”,侧重于诊断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优劣以及存在的问题,而对后续的改进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易使院校在对评价结果的追求上出现偏差,降低了评价结果的效能发挥。

基于英德日三国的经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让院校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一是要充实评价结果的内容,即评价报告中不仅要包含结果和建议,还要注重评价过程的记录,包括理论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工具、数据的收集以及相关负责人的信息等。在建议上,要根据结果提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让职业院校感受到参与评估能够对自身发展有切实的帮助,让院校由“被评”转向“主动参评”。二是要加强评价数据的采集与管理。采集正确的数据才能够保障结果的准确性,才能保障评价的有效性。通过提升数据收集人的专业水平以及建立制度严格监控相关人员的职责行使两个方面,来保证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三是要加强院校评价结果数据库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大数据平台,健全数据的采集、整理、共享机制。将评价前、中、后的全部数据收录进数据库,有利于院校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也利于社会各界对院校进行监督与评价。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院校职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