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下专业思政的构建与实施*——以五年制高职建筑装饰类专业为例

2021-10-20 02:58
江苏教育 2021年64期
关键词:大思政育人思政

陈 鑫

专业思政是从“大思政”理念出发,将思政工作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结合专业的特征和人文底蕴,需要充分挖掘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四个模块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融汇到课程教学,实现思政素养教育与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一、“大思政”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三全育人”培养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强化大学生思政课程的论述,还是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都表明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大思政内涵已经从原思政课程育人转向全过程育人,从之前的班主任育人转向全员育人,从在校育人转向全方位育人,但是目前关于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还存在众多误区。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走向微观偏离思政教育初衷

通过知网对“课程思政”主题的论文进行查询,发现2008—2016年的有关文章主要立足于思政课程的各门具体课程如何深化改革。随着国家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如何在高职院校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2017—2021年以课程思政为研究内容的文章大幅度增加,这些研究主要从“思政如何与课程相结合、思政元素如何提炼、思政和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衔接、疫情期间混合式教学思政元素研究”几个微观角度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但是对中观层面的课程思政如何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结合论述较少,出现了生搬硬套、课程与课程之间不衔接、课程的横向与纵向的规划混乱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建筑装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思政进行融合。

(二)教师实施的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不互融成为专业思政的桎梏

从高职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课时数分析来看,除了公共基础课程以外,五年时间专业课程(含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占整个教学学时的70%左右,文化课和思政课程只占到30%左右。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因此思政教育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根据相关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文化基础课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教好,很少思考课程如何与思政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设计类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多为设计与绘画出身,崇尚个性和创新,他们对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内容关注较少,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关注点放在专业知识讲授和专业技法技能提升上,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引领、指导作用。由于近三年高职的不断扩招和职称评审的条件变化,无论是公共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存在课务重、科研重的情况,在深入挖掘和梳理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更没有精力思考思政育人方法、手段和效果,导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张皮”现象。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对于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整体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完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三)“门门讲思政”还是“课课讲思政”的理解偏差导致形式主义之风盛行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要求将思政课程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但不是任何一节课都要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生搬硬套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但达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影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地域非遗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专业名人事迹、时事热点,以“四融三协同”为载体,发掘专业思政元素,发挥专业群思政育人的引领作用。

因此,“大思政”教育理念应该深入每一位职教教师的教学改革之中,必须对当前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进行统筹考虑,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思政贯穿于全部课程之中,达到思政元素无处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构建专业思政引领的建筑装饰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思路

建筑装饰类专业包含了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众多介于艺术和建筑之间跨界融合的专业,也是目前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中前景广阔的专业,同时这些专业又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因此,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专业人才育人目标是整个专业体系的总纲,专业思政指导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内容构建和课程之间的有效对接,是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对职业教育专业育人的更高格局的宏观把握和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专业思政是总平台,思政课程是主渠道,课程思政是主战场,这样的专业架构布局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思政规格开发思路

(一)以大思政教学理念为引领,重构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装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育人目标建立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之上,通过主管部门教学改革相关文件引领、企业走访调研、市场需求分析、毕业生调研分析得出岗位需求、岗位素质能力、岗位关键能力等几项重要的指标,将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其中,从而分析出知识、素质、能力的专业人才育人目标。对建筑装饰类专业进行整体规划和思考,根据人才培养逐层递进的特征,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赛教合一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融进专业建设之中,达到思政元素进课程,经典案例融入教学大纲、课堂、教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构建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二)以大思政教学理念为引领,完善多维角度、混合教学、评价多元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面对大思政的教学背景,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觉把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机制框架束缚中解放出来,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思政课程的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职业教育规律、高职学生思想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多维角度构建各门课程教学目标。

整体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形成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组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联合进行多角度的研讨和备课活动,挖掘和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比如“居住区绿化改造规律和原则”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居住区绿化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掌握根据不同小区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小组探讨、分类型调研的过程让学生对设计的手法和实际项目工作流程有真实的实践和体验,通过城市微改造,实现老旧小区环境升级、功能优化,为老旧小区居民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提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地域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融进小区改造设计的思考,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

2.混合式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图文、语音、录播视频、直播授课等一系列方式,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线下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与教师线上与线下进行无障碍交流。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是提升专业学习的成效,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提升育人成效;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时间空间的载体,课程思政则提升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质量。比如在“园林复原和模型制作”课程学习中,学生可通过智慧树高校慕课平台观看名家讲座、查阅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等,混合式教学提升了学生对专业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四个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

3.专业思政多元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单一现象。

传统的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单一,成效不高,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评价之中,综合采取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制定较为详细的系统评价体系,邀请企业专家、用户、同行、家长等多方面人员参与评价。用人单位对学生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专业水平的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课证赛训合一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严谨性,检测专业思政的实施效果能否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初心。比如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环艺系与虎丘社区开展的老旧小区方案改造项目,师生们根据现场调研、场地分析和用户需求分析等设计出多种方案,邀请居民进行打分评价、知名装饰公司资深设计师进行可行性论证等,学生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认识到自身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和可行性报告。

三、以“四融三协同”专业思政为载体,发挥专业群思政育人的引领作用

专业思政建设是一项递进、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将思政育人贯穿于从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专业氛围到专业文化等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深入系统地推进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依靠“大思政”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教学名师队伍的教学实践和品牌课程的逐步推广。将中国传统文化、地域非遗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专业名人事迹、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程的“四融”建设之中,形成育人主体、课程育人、校企育人“三协同”的专业思政局面,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是无数爱国主义先贤和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高度体现,值得我们建筑装饰专业师生去继承和发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文质彬彬、材美工巧、重己役物、错彩镂金、芙蓉出水”的古典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经典设计论述典籍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拳山勺水、城市山林”的空间布局思想都是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创新、创意的重要灵感来源。比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加入陶潜的《桃花源记》、沈复的《浮生六记》、文震亨的《长物志》的研究和学习,在思政课程实践中进行山塘街的五人墓碑园走访、枫桥铁岭关的考察,在专业课程中穿插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布局分析和元素分析,将传统建筑文化中具象纹样、抽象纹样、意象纹样、文字纹样进行内涵赏析和设计运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继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将地域非遗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有众多论述,他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说明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我们要在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非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独特风貌,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专业思政就要进行精心设计、统筹规划,形成非遗文化走进课堂、非遗大师走进讲堂、学生走进学堂的“三走进”良性循环,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感触。视频动画赏析让人感受非遗和汲取灵感,《大鱼海棠》将福建土楼、民间传说、地域服饰等非遗元素融进了场景和动画设计之中;学校成立江南建筑木雕技艺传承馆,总体布局围绕这些非遗元素以简单轴线和参观流线展开,利用室内空间立体展示,把实体模型和简洁扼要的说明相结合,以直接明了的方式向学生和参观者展示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使枯燥繁杂的建筑历史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且学生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部分构件(主要是斗拱)进行拆装组合,体验古建筑的精妙和古人的智慧。

(三)将“三种精神”全方位融入专业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这把新时代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当代大学生要想与时代接轨,就要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凭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恒心,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毅力,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地干出实效。因此要把三种精神融入整体课程体系布局中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由被动转变为自觉,实现由“黑发不知勤学早”到“读书不觉已春深”的匠心境界。在各门课程中利用赵州桥的构建、应县木塔的神奇、山西悬空寺的构思、平遥古城的保护等经典建筑和典型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对三种精神的理解。深入苏州古典园林进行测绘与园林的复原,到图书馆和园林档案馆进行各个园林的历史脉络梳理,与企业进行合作,参与常熟已经废弃多年的山前坊的测绘和整体设计的构思论证工作,对照国标进行人体工程学研究为家具设计适宜尺度、实地反复勘察测量完成项目图纸绘制、节点大样图的反复推敲和现实考察都是三种职业精神的体现。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更是要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要求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养成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情操。将时事热点和国计民生方面的案例融进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课程之中,让学生养成与时代共命运、同呼吸的习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居家学习、工作改变了以往人们惯有的居住习惯和交流方式,后疫情时代的居室空间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教学团队的调研和协商,我们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以“绿色健康人居”为主题进行居家方案设计,学生通过对居住环境的分析和问题的发掘,在线上进行分组交流,设计出了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思作品,以“致敬逆行者”为主题开展海报设计评比和云商展厅交流,培养了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2021年4月,还举办了复课一周年纪念系列专业展出和文体活动,达到了对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认识的升华。2020年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适老化设计成为关注的热点。各专业在充分挖掘思政主题的同时,进行“富氧——道路口袋公园”“安家——适老化老房改造”“海棠花红——老旧小区景观提升改造”等系列主题设计,开展相关调研,师生走进社区、走进老人、关爱老人,加深了对于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的理解,根据多次沟通设计出了众多可行性报告和设计方案。通过校社联动,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调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建筑装饰设计师的社会使命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专业思政的构建不仅仅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融合,更是根据专业的建设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在横向上与社会、企业进行接轨,在纵向上打通各类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分离的局面。教师作为重要的桥梁需要以身作则,积极投入专业思政的实践与建设之中,在不断改革的同时提升思政理论教学水平和跨学科的思政教学能力水平,真正推动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建筑装饰类专业思政建设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大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