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生短跑成绩的影响

2021-11-21 14:08徐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肌群力量高中生

徐红

(宁波市正始中学 浙江宁波 315131)

高中生体育训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临高考升学问题,对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短跑训练中,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核心力量。因此,相关高中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短跑项目基础、体育学科基础水平、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要素制订完善的短跑力量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科学地实行短跑力量训练方法,进而提高短跑项目成绩。

1 高中体育生力量训练现状

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更加重视文化课程的教授,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加之学生自身的体育基础项目薄弱,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较少,未积极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在身体力量和心理承受方面较为薄弱,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高中生的力量训练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暴露出踝关节与屈肌力量不平衡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屈肌力量训练和练习,致使学生在短跑过程中无法充分蹬地发力[1];第二,大腿肌群与屈肌力量不足是学生在短跑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体育教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大腿后侧群肌肉的训练,大腿肌群与屈肌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短跑速度,基于此,为提高学生短跑速度,取得优异的成绩,体育教师需要重点训练学生大腿肌群与屈肌力量;第三,高质

量的躯干训练,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在短跑中可保持正确的姿势,然而,在实际短跑训练活动中,学生身体平衡性较差,难以集中力量加速,肌肉较为紧张,短跑成绩不尽如人意。

2 提高高中生短跑成绩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2.1 屈肌力量训练

在训练学生屈肌力量时,可采用提踵练习法,提高学生小腿三头肌收缩幅度,保证学生在短跑中展现出良好的蹬伸力量,更好地增强弹性抗阻力,缓冲膝关节力量,稳定身体重心,提高蹬地效果,集中力量,为短跑加速度夯实基础。由于在短跑中需要集中屈肌力量完成小腿和大腿的摆动动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屈肌力量的强化,采用跳跃练习等,加快提升学生大腿肌群与屈肌力量,避免学生在短跑训练过程中出现受伤情况[2]。

2.2 提高躯干力量

在躯干力量训练过程中,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规范短跑姿势,体育教师可组织开展抛实心球、坐姿左右转体抛实心球等训练项目,提高学生下腹部深层肌肉的激活度,进而在完成高抬腿动作时能够集聚力量;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创新仰卧起坐方式,将双脚放在高物上,背部着地,双手抱头并屈膝,旨在锻炼下腹部深层肌肉[3]。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静力性练习的方法,与短跑运动员自身经验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平衡性,进而在短跑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3 肌肉专项训练

为提高高中生体育短跑成绩,教师应将训练重点放在核心力量训练上,首先训练学生薄弱肌群力量;其次加大训练强度,在避免肌肉拉伤的情况下,促使学生肌肉力量的提升;最后训练学生的协作和协调能力,在高强度训练过程中,融合放松练习,并结合短跑比赛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肌肉力量提升的同时,更好地将肌肉力量运用在实际短跑项目中[4]。在肌肉力量训练过程中,动作重复次数以5次/组,共8组为最佳,每组间隔时间约5min,期间需要结合舒缓型的锻炼动作,进而加强学生的协调性训练成效,保证学生获得更好的爆发力。

2.4 训练起动力量和爆发力量

体育教师应制订完善的起动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组织学生借助体育相关器材进行训练,引导学生穿上加重背心进行加速跑、负杠铃跑、计时跑等;利用地形开展的启动训练项目,包括沙地跑、跳台阶等;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练习阻力加速跑、牵引跑等起动力量训练[5]。爆发力量训练旨在提升学生在体育短跑中的速度和冲刺能力,教师应组织开展跳跃性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负杠铃练习;教师通过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短跑核心力量训练计划,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系统的力量训练方式,改善学生对抗肌和小肌肉群力量,避免训练损伤,提高发力效率;学生短跑成绩得到明显提高,表明起动力量和爆发力量训练,在短跑核心力量训练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生短跑成绩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进一步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生短跑成绩的影响,选取16~20岁的40名高中学生(男生20名,女性20名)为研究对象,100m短跑为实验训练项目。通过教学实践准确地总结出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经验,提升学生短跑技能,促使学生短跑成绩提升[6]。在核心力量提升训练课程开展前,对研究对象短跑成绩、身体素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男生成绩普遍好于女生。

3.2 专项力量训练计划

为提高40名学生的100m短跑成绩,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专项力量训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薄弱肌群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确保学生在体育短跑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核心力量。在计划和方案落实过程中,充分尊重学会的个性化特征,因人而异地优化训练方法,增加学生的肌肉力量,保证力量训练科学性和层次性基础上,均衡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在基础训练上,主要采用的是仰卧起坐训练方法,进行蛙跳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反馈,重复训练;确保学生肌肉肌群得到基础性训练后,逐渐加大训练强度,组织深跳练习,实现快速提升力量目标。同时,应进行负重练习,包括负杠铃跑、负重起跳、高处跳训练。在此次100m短跑训练中,设置了50m重复跑环节,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负重前行,确保学生达到训练标准后,加大专项训练难度,进行不同速度的训练,保证专项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在肌肉力量训练环节,教师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上。在上肢力量训练中,训练项目以俯卧撑和哑铃推送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短跑节奏和协调性。其中,俯卧撑25个/次,1周后发现学生的短跑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变,在此基础上加大上肢力量训练强度,增加俯卧撑数量,并引入哑铃推送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循序渐进地方式训练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根据学生反馈,适当地调整哑铃重量,确保上肢力量训练效果,避免加剧学生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提升学生短跑成绩同时,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3.3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生短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3.3.1 结果评价

通过专项训练,40名高中生的短跑成绩均有所提升,爆发力、耐力、起动力量等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学生掌握了短跑训练技巧,能够更加灵活地发力,及时调整身体状态,强化了平衡能力及爆发力,规范了短跑姿势,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3.4.2 影响分析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核心肌肉力量得到增强,这为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获取优异成绩提供了保障。核心肌肉群训练直接关系到上下肢的协调性,尤其在短跑冲刺过程中,对核心肌肉群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实践证明,运动员核心肌肉群力量越强,自身的稳定性越好,运动员可在短跑中获得更快的速度;就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生短跑成绩的影响看,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了短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使肌群力量得到提升,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研究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可减少运动能量消耗,因此,体育教师应将高中生核心力量训练作为短跑训练的重点,进而更好地支撑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促使运动员更好地完成短跑训练。另外,核心力量增强了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尤其是躯干稳定性,使运动员在短跑中能够更好地维持平衡,保证了力量传递的效果,为短跑成绩提升提供了力量支持,因此加强对高中生核心肌群的训练至关重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改善学生短跑运动姿势的规范性,提升学生体能素质。教师在短跑核心力量训练上,应重点训练学生的肌肉力量,并采取多元化的训练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短跑力量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短跑运动技能,并将日常训练技巧运用在实际短跑项目中,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肌群力量高中生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标枪运动员躯干旋转肌群训练研究
麦唛力量 (一)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孤独的力量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怀疑一切的力量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