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1-11-21 14:08杨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乒乓球基础技能

杨静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0)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不仅有着非常强大的国民基础,也是最受欢迎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项目之一。有关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高校在公共体育课中都开设了乒乓球选修课,这不仅是促进乒乓球事业在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符合“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为更好地提高高校乒乓球课堂质量,乒乓球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运动习惯,从身体素质到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从目前的乒乓球课堂来看,高校乒乓球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问题,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顺应发展需要,必须革新教学理念,制定有效方法,确保高校乒乓球课堂教学更好地发展。

1 高校乒乓球课堂常见问题

1.1 教学场地、设备不足

乒乓球作为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备导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首先,大部分高校乒乓球台数量不足。当下,很多高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并不能满足2人1张球台的练习要求[1]。假设以40人为一个教学班,若达到2人1张球台的标准,则需要20张球台,但经过走访调查,部分高校的球台数量只有8~10张,由于球台数量不够,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对角线或半台练习,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样的练习方法大大增加了练习难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练习效率。其次,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融入教学,课堂中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滞后,多数高校除传统课堂设施外,并不具备电视、电脑、音响、投屏等电子设备。

1.2 课程总学时数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校一学期安排32~36节体育课,1周2节课,总时长90min[2]。然而,乒乓球运动自身的复杂性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在“球感”“悟性”等方面同样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零基础或者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1周1次课的频率不仅需要他们在课堂上认真练习,在课后,还要保证充足的练习和复习时间,但因为场地、学业等客观因素,有效练习时间比较受限。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些专业的学生会被安排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实践课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连续性,教师虽然可在授课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主,但因总学时数较少,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乒乓球技能水平相对比较困难。

1.3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在走访的高校中,乒乓球课堂的教学内容大多只停留在相对比较基础的技术动作层面,基本上不涉及相关技战术的练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高校的体育课选课没有进行分层分组的筛选,只要是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进行统一选课,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选课学生的乒乓球基础参差不齐。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照顾零基础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学计划的制订会着重以基本功技术为主。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对于想要通过课堂提升乒乓球技术水平的学生十分不利。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还只停留在“示范、讲解、纠错”的基本教学模式下,在传授基本技能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究性,不能切实做到与时俱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1.4 课堂练习方法、手段过于单调

在走访考察中,发现学生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比较单一。课堂上运用较多地是徒手动作挥拍练习和单球对打练习。对于零基础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单球对打练习难度较大,因为在对打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来回球的速度、力量、节奏、落点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同时还需有相应的预判能力,对打练习比较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乒乓球学习的初级阶段,会使得练习中回合数减少,练习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兴趣和投入性也有不利影响。同时,回合数的减少,失误增多,使得学生在练习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捡球,不利于技术动作的巩固和提高。

1.5 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体育课的考查评价方式主要以分数为基础,在期末考试时,专项技能达标是主要评分依据,这样会造成只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努力过程[3]。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不一样,教师不能只针对最后的结果做出单一评价,而忽略了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程度。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评价学生在一学期中的综合表现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从未接触过乒乓球运动的学生而言,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公平的,致使这部分学生不仅在考试分数上不理想,在今后的乒乓球学习上也会丧失信心。

1.6 教师的综合素养欠缺

教师是教学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综合素养方面,也应跟上发展需要。体育教师较强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但陈旧和保守的教学理念,不但不利于教学的改革发展和创新,也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成效,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下降,使体育课堂失去魅力。

2 高校乒乓球课堂教学手段创新

2.1 完善教学场地,更新相关教学设备

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场地与相关设备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障,所以高校必须完善教学场地,更新相关教学设备。首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校尽可能多增设球台数量,最好达到2人1张球台的要求,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上课时光,提高练习效果。其次,随着多媒体等相关电子信息技术融入课堂,高校体育课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乒乓球课堂可增加相关的电子设备,如电视或者投屏,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和高水平比赛鉴赏等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乒乓球相关知识,使体育课堂更加全面化和现代化[4]。最后,在经费允许的前提下,高校可购买发球机等相关辅助练习设备,创新有效练习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快速掌握基本技术。

2.2 推进课堂内外一体化

乒乓球运动本身具有较强复杂性,对学习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课程总学时数不能够做过多调整的前提下,课内外练习一体化能够较好地解决总学时数较少的问题。除了每周1次的正常教学活动,体育“第二课堂”的体育社团活动可作为课后复习和练习的重要途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来巩固和提高技术,同时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复习。除此之外,可定期举办校园乒乓球比赛,比赛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可以是纯竞技类的乒乓球比赛,也可以是技术技能类的乒乓球比赛,各式各样的比赛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乒乓球的比赛规则,进而使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同步提高。课堂内外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也可以让乒乓球运动真正走入他们的生活,切实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2.3 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同时,应引入相关技战术的介绍和学习,增加教学内容难度。在课堂上,既要规范学生的基本技术动作,也要与实战相结合,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各取所取”。其次,应增加乒乓球理论知识学习,课堂上在组织学生实战的同时,穿插介绍乒乓球比赛相关的赛事、规则编排,从技术实践到理论知识全面深入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提高。最后,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互助”意识,同时也要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内涵的理解,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体的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将这些优秀品质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方面,改变传统的“示范、讲解、纠错”教学方法,探索并进行“启发式”和“分层次”教学[5]。“启发式”教学可通过教师的相关提问,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有效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提升课堂的创造性,让乒乓球课堂更加丰富与活跃。由于学生的技术水平不同,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合理分组,进行分层教学。在完成基本教学大纲内容后,根据分组,教师可安排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技术内容,既充分尊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提高乒乓球水平,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最优化。

2.4 增加有效的练习方法

为使1周1次的课堂教学活动练习效果达到最优化,在课堂练习时,增加适当的练习方法,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练习方法,可大大提升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乒乓球技术的兴趣。除了“单球”对打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及课堂实际情况,可加入“多球”“单多球”“教学竞赛”等练习方法。

“多球”练习更适合零基础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此种练习方法通过连续发固定落点的球,让学生不断地挥拍击打来球,对于零基础学生技术动作的固定效果比较显著。多球练习最大的优势在于练习时,学生只需要考虑自己的技术动作,在动作练习的初级阶段,不需要过多考虑回球的落点控制,由于多球练习的来球落点相对比较固定,也减少了学生的预判,在不断地重复练习中,可有效地掌握和巩固动作。

“单多球”练习法是以“单球”练习为基础的一种练习方法。“单球”练习需要双方打一个球捡一个球,而“单多球”练习是提供给双方一定数量的乒乓球,通过对打的形式进行练习,这样地练习方式可减少学生捡球的时间,“单多球”练习法适合基础一般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加大练习频率,提高技术水平。

“教学竞赛”练习适用于学生已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后,教师根据乒乓球比赛规则或自定规则,让学生进行指定技术比赛的练习方法。“教学竞赛”的内容多种多样,如正手对攻比赛、反手推档比赛等[6]。比赛的技术难度可根据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制定,通过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发现自己的技术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及时总结,使后续的练习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竞赛”可增加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和良性竞争,创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2.5 细化考评体系

高校乒乓球课堂的考评不应该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应覆盖整个学期,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在体育课堂中表现的综合评价。一套科学的、完善的乒乓球考评体系,不仅应考查学生的乒乓球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在学期中,可分阶段地进行考查与评价,加强学生对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上课态度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目标的评价。全面的考评体系对促进高校乒乓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乒乓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6 加强乒乓球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在教学环节,两者缺一不可。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在高校乒乓球课堂中,教师首先应提高综合水平。第一,对于新进乒乓球教师,应注重岗前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可通过“旧人”带“新人”的模式,让年轻教师快速全面地熟悉教学环境,规范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行为;第二,增加乒乓球教师参与职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可定期组织相关的校内外参观和学习,增加高校间的走访和交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能力;第三,平衡科研和技术技能实践水平,不可只重科研或乒乓球技能水平,应注重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可展示让学生信服的技术技能,同时教师也应该有相应的科研水平,运动技能和科研水平应共同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乒乓球作为我国的优势项目,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还是校园体育等方面,高校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高校乒乓球课堂作为传播乒乓球文化的重要载体,应顺应发展需要,及时总结以往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优化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课内外一体化建设,丰富教学内容与练习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先进的、现代化的乒乓球课堂,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将乒乓球运动融入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乒乓球基础技能
乒乓球悬浮术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拼技能,享丰收
乒乓球与大铁球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迷你乒乓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