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武术群体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021-11-21 14:08刘精武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武术群体思想

刘精武

(长治学院 山西长治 046000)

1 民国时期武术群体发展的历史经验

1.1 群体自身建设是武术群体发展的内部动力

在民国时期武术群体组织的发展中,群体与群体之间都有自身的约束,都会制定一些相应的规章和规矩。在规章制度中,有着明确的架构和武术群体组织的相关宗旨,使民国时期的武术群体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使武术群体组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武术群体组织有精武会和国术馆等,这两个群体建立了相对于其他群体组织更为完善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在民国时期与其他社会组织和武术群体比较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1]。当时的武术群体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组织、一个群体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首先要从自身的建设开始,要有明确的分工、制度与组织架构等,从而促进武术群体组织和武术文化的发展。如在各省会建立的武术会(天津中华、四川和青岛中华武术会等),这些民间的武术社团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会员,教师大都采用聘任制。新兴社团的建立都是以研究、传授武术技艺为主,从而推动了武术社会化的进程,使武术由自发展、适合于个体而逐渐成为一种适合于群体的大规模的社会化形态,这样的武术群体在自身建设中使得武术群体组织在民国时期得到了鼎盛发展。

1.2 文化因素为武术群体现代化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民国时期的武术文化发展较为特殊,武术文化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使得武术群体的发展及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促进了民国时期武术群体自身的发展。随着西方一些具有新潮的文化思想及民国时期中国文化的广泛流传,使得这一时期传统武术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同时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在这个时期也被武术群体所吸纳[2]。辛亥革命推翻了华夏大地上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同时也解放了国人的封建思想。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西方各种新潮的思想文化随之在当时的社会中广泛流传。在这个时期,人们也改变了自身传统的封建思想,对于武术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国人对于武术所具有的强身健体、休闲健身等功能,有了很强的认知,人们将武术的价值和武术的功能进行了很好的挖掘,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当时武术群体组织的整体发展。

1.3 政治因素为武术群体发展指明方向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尚武意识和习武意识不断提升,为当时武术群体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与此同时,政府层面也直接参与了一些武术群体的建立。例如,中央国术馆就是当时由政府出资建立,并由当时的教育机构管辖的一个武术群体。中央国术馆的开设,对各种武术文化的推广与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广作用,如何增强人们的武术文化意识,并培养出更多的武术人才等,这些举措都是由当时的中央国术馆与政府部门联合推广[4]。随着西方外敌的侵略,中国的爱国志士和有抱负的爱国青年意识到,要想国强必须自身强大,而武术作为可以磨炼意志、强健身心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就必然成了民国时期国人自强的首选[5]。从最开始由爱国人士梁启超提倡,到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和弘扬,从而对武术的发展和群体组织的壮大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4 经济因素为武术群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在国民时期,封建的思想逐渐减弱、消退,原来的封建的农耕经济社会也慢慢瓦解。与此同时,新思想所带来的新的经济模式在民国时期也慢慢发展。民国时期的武术群体,在此环境下,逐步发展。首先,人们普遍都具有了尚武思想,对于武术群体的发展与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间也用各种形式对武术群体进行支持,奠定了武术群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当时各种新的思想也对武术群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经济因素是民国时期武术群体影响因素之一。不过也有一些武术群体,因为经济问题无法更好的发展,因此渐渐没落,从此离开人们的视线。但更多的武术群体,得到了充足的经济和物质保证,以此来推动武术群体组织的发展。

2 对现代武术群体发展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武术文化是我国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国人的骄傲,但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思想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武术也产生了冲击,引起了武术群体自身的重视。对于社会而言,武术群体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能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这对于武术群体自身而言,也是其生存和发展之道。即便在当今社会,武术群体也是推动我国武术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力量。对于现如今而言,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传统武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通过民国时期武术群体组织的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兴盛过程,结合目前我国传统武术所遇到的问题,能够为当今武术群体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可以发现在现如今武术群体发展过程中,文化观念、发展政策、社会认知经济能力等,都是影响现代武术群体发展的因素[6]。因此,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借鉴民国时期武术群体发展的兴盛过程,提出以下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武术群体机构

对于任何一个群体性组织而言,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结构框架都是其自身发展的根本保障。明确结构体系、发展制度,可以强化群体自身组织的管理架构,实现群体组织民主化,促进武术群体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武术群体组织者就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在一些管理制度较松散、组织架构不明确的群体组织,基本上都是管理松散,效果不明显。这样的武术群体在发展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也没有很好的决策方式。所以,在武术群体组织的发展中,要建立相应的会员代表大会或者理事会制度来讨论决策群体关键事务,以此来确保武术群体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武术群体组织相关的管理机构建设,对自身群体组织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2 重视发挥传统武术的文化功能

西方国家的思想源源不断地在中国进行传播,对社会的主观传统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中西方的文化也出现了众多的融合,一些西方的文化、思想不断传入我国。然而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面临着发展的问题。中华武术是我国历史上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社会上武术群体组织所带来的武术文化和社会上的尚武精神,给中国武术的开展带来了重要的推进效果,对于提升群众爱国意识、尚武精神有着重要的贡献。所以,武术对于推动社会群众文化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武术群体组织也要认识到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利用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功能,推动武术文化的发展,依靠武术文化进行发展。

2.3 政府部门明确立场,加强支持

在进行活动开展时,政府层面如果将所有事务全部包揽,这样会导致各种武术群体组织自身的功能慢慢弱化,各级武术社团如一具空壳,没有实权,这样的境况不仅限制了武术群体自身的发展,同时对于政府部门也是一种负担。而这对于武术群体而言,也失去了自身的本质,从而使得武术群体缺乏自主发展权利和有效支持,渐渐走向低谷[7]。所以,在政府层面上应该对武术群体组织给予一定的支持,在一些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如减免税费、土地使用、活动举办等,为武术群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2.4 增强群体经济能力,拓宽资金渠道

在任何时期,社会群体想要发展就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如果在发展中政府没有专门的款项用于扶持武术群体的发展,就只能依靠武术群体自身的会员费用或者是群体自身的盈利、依靠社会募捐来进行。所以,要想发展好武术群体,就必须要重视经济来源的问题。武术群体要与社会企业、新闻媒体等多进行合作,获取更多的经济来源,并适时兴办经济实体,走商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3 结语

通过对民国时期武术群体组织的发展历程研究后可以得出,武术群体自身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一个组织、群体能否进行发展的内部动力。文化因素是武术群体观念转化的基础,经济因素对于武术群体组织而言,是为其提供发展物质基础的保障。该研究可为当今一些武术群体组织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首先,要明确武术群体组织的结构框架;其次,要重视武术文化自身的功能;再次,需要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引导;最后,要增强群体经济能力,拓宽资金渠道。武术群体组织作为中华武术文化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团体,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将中华文化作为自身的思想武器,依靠武术文化进行发展。

猜你喜欢
武术群体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