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太极拳提高教师体质的策略

2021-11-21 14:08刘少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太极拳动作运动

刘少东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 甘肃定西 743000)

太极拳运动能够帮助人们加强呼吸和心血管功能,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发展,改善新陈代谢,减少人们体内淤血。此项运动轻松柔和,符合生理规律,是一种保健体操,能够提高教师体质,使教师身体健康水平达标。

1 教师健康水平影响因素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教师因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期望值过高,付出的努力可能得不到回报,因此会出现倦怠心理。其次,社会因素多。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对教师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担任多种角色。市场经济发展快,使人们对名利观念越发的重视,进而让教师出现失落和沮丧的心理,增加心理压力。一些教师受经济、政治因素的诱惑,步入社会以兼职方式来提高自身价值。第三,家庭压力。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家庭消费需求也随之提升。教师由于缺少锻炼、睡眠不足、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会让自身的健康受到影响[1]。

2 职业病的产生和防治

教师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进而出现多种职业病症,导致身体透支。太极拳能够防治这些职业病,提高教师身体素质。

2.1 慢性咽喉炎的产生和防治

教师通常会吸入粉笔烟尘,因此教师的声带和咽喉是经常受伤的部位,教师由于喝水量少,说话时间长,导致出现咽喉炎。在练习太极拳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心静和用意,这些都有利于训练大脑活动。从动作上来讲,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要完整一气呵成,从眼神到躯干上下毫不紊乱,前后连贯。一些的复杂动作,要有平衡力支配,在大脑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从而间接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只有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紧张度,才能使其他系统和器官得到锻炼,加强大脑的调解功能。

2.2 颈椎和腰椎疾病的产生与防治

教师在伏案工作时,集中注意力,备课时间长,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长此以往会出现韧带损伤和颈部肌肉损伤。腰椎压力是由于教师在站立过程中,腰椎承受压力超出范围,进而出现腰间盘突出。太极拳能够影响到关节、肌肉和骨骼的活动,比如脊椎在练太极拳过程中与腰部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经常练习太极拳,有利于脊椎组织结构和形态的恢复[2]。

2.3 教师驼背的产生和防治

教师由于常年讲课以站立的姿态,因此在老年阶段经常会出现驼背的状况,驼背是老年畸形的代表,也是衰老的结果。但教师若经常练习太极拳,发生驼背的概率会明显降低。教师的脊椎活动幅度好,才能够防治驼背。

2.4 骨质疏松产生和防治

骨质疏松属于衰老的变化,原因是骨质中的成骨细胞活跃性低,无法出现蛋白机制。骨质变松进而易出现畸形关节不灵活,打太极拳有着防老作用。无论是在呼吸机能、代谢功能和体格上,打太极拳的教师身体状况均表现良好。

3 太极拳提高教师身体全面健康

运动可加强人们身体健康,但如果是盲目运动则会损害机体。而经过有关医学认证,长时间慢运动能够维护身体健康,太极拳练习在形式上讲究慢,不会影响机体。太极拳的综合性练习可以强身健体,调整身体系统,均衡人的身体机能。太极拳属于全身运动,其核心是腰部,在练习太极拳时,要用腰部带动四肢开展武术动作,这些动作能够锻炼腰力和四肢,维持人体协调,从而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3]。

3.1 呼吸系统

教师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保证心与意、气、力合。太极拳动作组成中包含肌肉和关节运动、呼吸运动。太极拳运动中,腹式呼吸可以强化教师元气,锻炼身体气息,这也是我国的吐纳术和导引术,与教师的运动生理学理念相同。腹式呼吸法是指人们呼吸过程能够满足横膈肌收缩,出现腹部起伏,以膈肌活动为主要呼吸方式,此种呼吸会加大膈肌运动幅度,提高肺活量。此种呼吸法体现了太极拳中的长、细、柔和匀的特征,只有配合动作才能更好地协调,使医疗保健的作用得以实现。运动膈肌可以改善肝脏功能,使肝脏具有规律性。在太极拳运动中,只有动作和呼吸配合才能够让胸部放松,使动作得以舒展,呼吸更加自然,让淋巴和血液的循环速度得以提高。太极拳运动不可长久深呼吸,也不可过度呼吸,否则会导致换气过度。教师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能够提高肺活量,强化自身的有氧代谢功能和心肺功能,有利于新陈代谢,提高血液含氧量,加强各器官功能[4]。

3.2 身体系统

人们活动是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上建立,能够调节和抑制人体兴奋度。人体动作变化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所控制。在使用太极拳时,其动作与意念能够协调中枢神经系统,动作配合水平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情况。太极拳的自然运动能够在虚实和进退间有效转化,从而保护神经系统。随着练习太极拳的熟练性提升,肌肉收缩和舒张力度增加,动作转换也随之增强。加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均衡性,从而强化自我控制意念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正确性,改善神经系统。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大脑皮层区域始终处于紧张且高度兴奋状态,若交感神经兴奋度增加,会使肾上腺素过度分泌,副感神经兴奋度降低,二者失调,无法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太极拳运动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有效转换抑制和兴奋,及时帮助人们调节新陈代谢,进而使教师气血走向旺盛,有效地预防疾病。

3.3 运动系统

在太极拳中,为让教师的肌肉群和肌肉纤维开展有效运动,可应用螺旋式弧形动作,拉伸教师肌肉长度,长此以往,能够使教师肌肉更有弹性,收缩能力加强。肌肉收缩会增强代谢功能和骨骼牵拉的作用,改善骨头中的血液,使骨骼形态发生改变,骨质变得更坚固,从而提高抗扭转、抗压缩和抗弯功能,保证身体不会出现畸形和变形。应反复练习螺旋式弧形动作,从而锻炼关节周围的韧带与肌肉,提高关节柔韧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反复练习太极拳能够让骨质更加坚固,柔化关节柔韧性,提高肌肉协调性,及时掌握动作核心内容,提高练习水平。

3.4 机体免疫和血管系统

太极拳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及血管系统功能,太极拳的动作能够延伸教师的躯体,使教师的身体部位得到锻炼。太极拳运动强度低,不会使教师身体维持紧绷,经实验可知,如果人体肌肉在激烈的运动中过于紧张,则会导致毛细血管受挤压,而使身体废物无法运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激烈运动也会导致教师供氧量降低,由于开展无氧呼吸出现乳酸,进而出现肌肉酸痛、疲劳。长期坚持进行慢性运动能够增加血管弹性,平衡血液的酸碱度,稳定人体环境。太极拳有利于加强动脉和静脉血液的循环,维持心脏健康。

3.5 神经系统

人们进行活动主要是依赖于神经系统,原理是身体受到刺激而出现兴奋,使机体做出反应。太极拳练习需要教师心神稳定,身随着心进行动作,维持动作的连贯性。太极拳的一些动作由于比较复杂,因此对平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集中注意力,进而让神经中枢系统维持紧张状态。如果是简单的太极拳动作,则神经中枢系统会维持放松状态。太极拳复杂和简单动作同时进行,一松一驰可以锻炼神经中枢系统,从而更好地控制系统的抑制和兴奋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太极拳的动作舒展且柔美,能够让教师的气血慢慢上升,提高供血能力,保持大脑健康发展[5]。

4 太极拳提高教师心理健康

人体健康是由两方面内容组成,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作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保证。教师由于多方压力会处于抑郁且焦躁的状态。国外研究表明,此种状态可通过运动调整,有利于摆脱焦虑的情绪。规律性的运动也能够避免教师情绪低落,如太极拳等,能够调解教师抑郁心理。在练习中,太极拳更加看重身心结合,需要先意后动。将人的意念作为主体,在意念的引导下练习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心神冷静,放空自己,用身体来感受四周,在脑海中使用意念勾勒动作。在太极拳动作中,包含多种简单又复杂的动作,但也有着规律性,会让人能集中注意力,忽略身边事物,随着肢体动作逐渐达到无我状态,调节自身焦躁的心理。太极拳的固定招式可让人们按照时间重复练习,达到心情舒畅。

5 推广太极拳的优点

为满足人们追求心理健康、延长寿命的心理需求,保健药材和器械层出不穷,甚至保健营养品也纷纷上市,但却未得到理想化的效果。在改善人们体质健康方面,太极拳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功能,凸显其重要作用和优势。太极拳作为我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其他运动相比较来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刚柔并济,动静结合,表达着我国武术的核心和儒家风范,也能够让人们凝神静气,有利于释放焦躁的情绪,使人们摆脱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深受当代人的喜爱。太极拳属于我国特色的中国武术,在加强人们体质、改善健康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运动是一种符合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疾病。通过太极拳锻炼能够改善机体,加强体质。太极拳在任何时间和场地均能够练习,深受年轻人的喜爱[6]。

6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显著提升,教师的劳动强度逐渐提升,从而增加了患上职业病的概率。为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可通过太极拳运动锻炼身体。太极拳能够增进人们智慧,涵盖了多种慢性运动和学科,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核心,因此需要积极推广和宣传,使教师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实现“有病治病”的目地,加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太极拳动作运动
下一个动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不正经运动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