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探讨

2021-11-21 14:08孙志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拳法慢动作招式

孙志伟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吕梁 032300)

太极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可以开关节,健身骨,利五脏,护六腑,打通堵塞的筋络。高校学生学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在排解学习压力与负面情绪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太极拳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并掌握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成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体育课开展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1.1 有利于文化传播

太极拳是数千年拳术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向世人所展示的并非有多高的破坏性与杀伤力,而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利用动与静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对生命和文化进行解释。太极拳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而且也流淌着时尚的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我国医学与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人们可以释放身心压力,调整气血运行,为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为了方便文化推广和降低学习难度,太极拳也从原先的技击拳术简化为二十四式,它已经成为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必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1.2 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

学生在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时,可以显著地改善肺活量,让原本紧张的肌肉放松。因为太极拳的学习并非只是学习太极拳的动作,而是要学会用不同的呼吸方法去配合拳法中不同的招式与动作,所以在进行太极拳练习的过程中人体的胸部肌肉就会充分放松并展开,肺部能够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排出更多的废气。长时间地练习太极拳可以让人的肺活量得到提高,呼吸系统也得到加强。此外,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且讲究发力技巧的变化,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静下身心,排解课业和心灵上的压力,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让精神得到放松,让学生能够用更好的状态面对后续的学习和生活。

2 高职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现状

从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太极拳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太极拳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存在,校内的师生选择太极拳主要是抱着一种练习或者应付考试的态度,所以在进行太极拳学习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太极拳在教学时是以拳法的套路传习进行,教学的目的也只是让参与太极拳学习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打出来就可以了,未能够为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一些教师在教授时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灌输为主,对于太极拳中的一些复杂招式并没有进行攻防作用的讲解,也没有对拳法中招式的实战作用进行分析与介绍,许多学生的错误观点无法得到及时纠正,给传统的太极武术文化传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在参与太极拳练习时把注意力放在太极拳动作上,对于为什么要这么打,发力的技巧等方面并不关心,只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导致太极拳的效果和作用无法得到发挥,等等。

3 高职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建议

3.1 兴趣教学

3.1.1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高职体育课教师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可以先将太极拳强身、安定身心状态、排解身心压力等功能作为课堂的起点,让学生对太极拳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并意识到学习太极拳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与把控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再利用现场演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和学习太极拳后的感受与学生分享、交流,告诉学生学习太极拳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要把伟大的民族文化予以传播与发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教师还要按照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用针对性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现场教授,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太极拳,并在脑海中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3.1.2 为学生构建正确的动作形象

与其他传统的武术形式相比,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更柔和,而且节奏缓慢,一整套的动作连贯打出后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这对于那些喜欢传统文化,又有武术情节的学生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性利用课堂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太极拳标准的动作[1]。随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时,也要做到动作标准,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和示范时,也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与太极拳有关的小故事,如太极拳的由来、太极拳的种类等,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太极拳的教学活动中。

3.1.3 普及太极拳知识

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每个学生都对太极拳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有必要、有义务把太极拳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再向学生进行完整地讲授,避免出现以讹传讹的情况。太极拳中包含了大量的拳法特点和精华,并且针对拳法里的不同招式配备了不同的呼吸方法和发力技巧[2]。太极拳里还包含了我国中医的一些传统理论内容,因此太极拳的拳法男女老幼都可以练习。太极拳的拳法强调的是“以柔克刚”,在提高自身防身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达到养身强身的效果。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太极拳也在发生变化,它能够动静结合、随心随性、练气养气,这是太极拳的重要作用。

3.2 拳法教学

3.2.1 分解教学

二十四式太极拳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复杂,而且动作里的变化大,技巧也都各不相同,学生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部掌握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在教授太极拳时要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把太极拳的动作进行拆解教学,把一招一式里的复杂动作用慢动作的方式,分步骤进行现场分解,然后再把这些慢动作逐渐加快,连接起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好太极拳,深化学生的记忆力,为后续太极拳的学习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在讲解“云手”这个动作时,要做到两手同时画圆,然后在出、收脚之间进行变化,而教师可以用拆解的慢动作正面向学生示范一遍,然后侧面向学生示范一遍,再背面向学生展示一遍,一边示范的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云手动作的要领,最后再用完整而连贯的慢动作向学生进行演示,这对于帮助学生深化记忆力、强化太极拳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3.2.2 简化教学

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柔性拳法的代表之一,从表面上来看动作缓慢、简单易学,但是在实际接触发现太极拳不仅套路多,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复杂的动作,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看着视频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一些难度大、技巧性高的太极拳动作可以进行适当地简化处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太极拳里的所有动作要领和发力技巧,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率、更加直观地了解太极拳。例如,在教授太极拳第一组动作中的起势时,因为这个动作在拳法中是一个防守型的解脱招式,该动作的作用就是当被人从正面用双手抓住肩膀时,能够从对方的手上迅速解脱。双手要由下而上地移动,在对方双手内侧位置压住对方手臂,这也是二十四式太极拳起势的动作要领[4]。在教授太极拳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予以关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一些技击性的近身防卫招数进行现场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3.2.3 剖析教学

所谓的剖析教学就是运用剖析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把每一式太极拳的动作进行剖析,并运用到实例中分析探讨。因为太极拳的拳法柔和、圆润,施展的动作慢,这也导致许多学生对太极拳的锻炼效果产生了怀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学会了一些慢动作的招式,没有武术内涵可言;还有一些学生受到负面言论或者消极信息内容的影响,认为太极拳没有实际的学习意义,还不如第八套广播体操等[5]。对于这些问题与言论,教师一定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予以回应,而是要客观的、温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强调太极拳与传统中医文化和武术文化间的关联性,然后再把太极拳里的一些动作进行剖析,并且用快速度的方式向学生打一遍二十四式太极拳。打完拳之后向学生强调太极拳的慢动作其实是为了养生和练习招式,并不是说太极拳只能够慢打,它也可以用快速的方式做出反应,对突发情况予以回击,而且拳法中的一些动作是有巨大的攻击性的,这些动作在散打的实战中也是很有实用价值。

3.2.4 规范动作

由于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招式动作在学习时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完成太极拳的学习之后,即使是相同的招式,但打出来的动作也千变万化,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把拳法动作的细节处理好,在学习太极拳时动作不标准或者练习的次数少,造成动作不协调,这不仅使太极拳的观赏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这与开设太极拳教学课程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6]。为了能够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落实拳法教学时要反复向学生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在分解完成一个动作之后要不厌其烦地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调整,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拳法练习。在拳法练习时,学生也要控制好自身的呼吸与节奏,把太极拳优雅、柔和、大气的特性展现出来,以达到强健身心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高职体育课堂中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之外,还需要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教学过程分成为兴趣教学和拳法教学两个部分进行,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强化太极拳的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拳法慢动作招式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狗拳非遗难寻传
顺滑如丝 解密英伟达慢动作视频技术
智斗知县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猜拳
慢动作
拒绝体
太极拳:自然性质的反映和再造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