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1-21 14:08常瑞宏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体育

常瑞宏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甘肃合作 747000)

体育不仅是一门教育学科,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包含着自然学科的内容,也是社会科学信息的一种体现,因此,体育与人文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无法割裂的关系,但受我国传统教条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对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环节被忽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改工作的落实,人文教育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1 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1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教授及培养学生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片面地认为体育只是一门公共课程,并非学生专长,无需进行深入的教育,更加忽视了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理念与人文精神,并未对人文学科知识给予重视,给学生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部分高校学生从步入高校生活之后就开始酗酒、吸烟,养成不良生活习惯,更有甚者还学会了比狠斗殴,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学生自身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1]。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但可以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实现其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可以对其情感与责任、道德与伦理加以培养。若学生具有健康、优秀的人文精神,其综合发展实力将更佳,其人格也将更完整、独立,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媒介,自身也可以进行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通过体育人文教育工作的落实,可以促进高校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有利于全民人文素质教育的进行。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只是居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为了能够为社会培育更多优质人才,各地高校应积极落实教育改革工作,不但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严抓学校的校园文明建设工作,将学生人文精神纳入体育成绩综合考核指标当中,应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提升为出发点,推动我国当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

1.2 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的长效发展

当前来看,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高的追求,高校学生作为我国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栋梁,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就一定要适应新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下的生活方式,不仅要发展智育,更要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重视智育的同时,把更艰巨的任务——体育摆在面前,要体育来完成这项任务[2]。高校学生在参与公共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自我保护、自我锻炼及身心和谐发展的意识,并且通过日常体育学习使自身意志更加坚韧,学会自由、民主、博爱、勤劳的人道主义精神。经过长时间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可总结出,无论是人文精神亦或者是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均与体育密不可分,甚至对体育有了一定的依赖,不再否认体育对其的影响,这也是对体育价值的一个肯定,可以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科学、健康的思想条件。

2 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2.1 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首先就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引,同时也能够防止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环节设置不合理而使教育工作方向发生偏离。

2.2 注意把握时机开展人文教学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时机,在合适的环节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渗透”并非是刻板地进行人文知识的讲解,而是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适当引入。例如,我国女足在世界杯比赛中获得亚军之后,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时候即可在其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对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中的成绩给予肯定,同时分析中国女足本次比赛得以成功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了解到正是她们具有不服输精神、刻苦训练、不畏强敌的精神,所以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通过这样的案例解析,激发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热情,树立起榜样的力量[3]。

2.3 加强高校人文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优秀、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并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所以,各地高校应重视并加强自身人文体育文化的环境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人文体育精神加以培养,使学生可在形象、生动和切实的体育实践中逐步提高思想文化水平,并且形成勇敢、顽强、果断、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成立体育社团、在体育项目比赛中为学生颁发荣誉称号等,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学生增强体育自信心与自豪感,促进校园人文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为学生的人文体育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4 及时转换体育教学理念

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而言,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是体育学科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须充分突出教学理念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可见,教学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落实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4]。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对人文精神并未给予充分重视,造成高校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当前新课改工作背景下,教师还须及时转变自身教学工作理念,在教学思想中增加人文教育内容,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逐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加强对人文体育教学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人文体育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赋予体育项目更多的灵魂,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为进一步落实高校人文体育教学工作,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导向性作用,率先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将更多的人文主义精神理念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文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5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文教育与体育教学的高效融合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审视,结合体育教学工作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等不断进行教育工作的调整与自我提升,加强自身综合素养建设,只有教师具备相关的人文精神素养,才能更好地保证人文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语、仪表等,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向学生传达积极、乐观的思想,向学生渗透积极向上的人文素养[5]。教师应做好阶段性学习,通过学习逐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闲暇时间可以多读一些古典名著,或者参加徒步、爬山等户外运动,进行自我沉淀,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2.6 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必然需要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各类体育项目当中所包含的人文教育素材进行深度发掘,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创新,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可对人文教学内容加以开发,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赛等团队性体育活动时,就可以将团结、诚实、公平的人文精神体现出来。另外,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所开发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不断突出生活化的气息,只有具备生活化的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才能迸发出更多的活力,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2.7 提高体育教学手段的多元性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实现二者的深度结合,高校还需尝试多元性的体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对人文体育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接受人文体育,爱上人文体育,逐步形成人文体育精神。如任务教学法,也就是由教师将一些体育项目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设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自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这些人文精神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学习的质量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在学生将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论述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总结更加全面的相关解释[6]。

3 结语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的,还需通过长期实践,并利用多元化途径完成。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对人文体育的学习热情,并通过人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其掌握更多体育活动技能,养成独立、坚强的品格与坚韧的意志,从而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体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我们的“体育梦”
人文社科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