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实践产教融合体育教学改革核心和职业特色

2021-11-21 14:08罗文全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技能职业体育

罗文全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8)

当前社会需要更多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因此,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部分高校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并未形成现代化教学理念,从而很难满足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主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落实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坚持遵循从核心内容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凸显出职业特色,以此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注重体现职业性价值和作用的探究

各高校是为我国输出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高校应当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把学生专业课程的职业特色渗透到各教学实践工作中,迎合社会就业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优化创新教学形式。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同时还要依据职业特色来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1]。学生群体是存在差异性的,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对这一类学生开展技能培养时,如果学生不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自身缺陷,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技能学习受到阻碍。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应组织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活动来突出职业化特点,让学生加强身体的锻炼,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其在就业及各项工作中有着良好的素养。这就要求各高校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注重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要坚持以培养学生体质为着手点,并综合考虑学生专业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让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多样化手段,体现出职业的特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空间,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让其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优秀人才提供保障[2]。

2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环节的探究

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但是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和落后,以灌输型教育为主,简单附带动作的模拟练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制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各项活动,然后再示范相关动作,让学生模仿训练。所以,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完成自身的教学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师的要求,避免受到教师批评,也就未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体现出职业特色[3]。第二,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支持。因为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所以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数量较少,这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是不利的。部分学校为了解决教师资源匮乏这一问题,会跨专业聘请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那么随之也会出现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教师的专业性技能也会直接影响体育改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职业化的进步,这就要求各高校注重引进专业性技能较强、素质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教师,并对本校教师定期开展培训工作,让其在体育改革中逐渐完善自我,为职业教育贡献自身力量[4]。第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教学,未关注对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体育情感和体育品质的提升。虽然通过开展各种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健身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知识,但是却很难使其深入理解和体会坚持、遵守规则、合作、交流、顽强拼搏等精神。除此之外,教师未能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至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没有融入具有趣味化的学习项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很难主动融入到学习环节中,最终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与职业发展中对于创新性的要求相违背[5]。

3 针对高校实践产教融合体育教学改革核心和职业特色的探究

3.1 落实优化更新教学理念,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应落实优化更新教学理念,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应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职业教育技能培养为关键教学理念,始终重视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制定专业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更好地凸显出职业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各体育活动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动手空间,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会以集体利益为主。而各教师还要始终以正确的眼光系统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生就业所遇到的问题,在改革工作中关注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懂得关心他人,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宽容他人,让学生在步入社会走向各工作岗位中坚持遵守职业道德,实现技能和情感共同发展[6]。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态度,转变自身教学角色,避免自身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而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为学生进行专业策划,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体质,提升其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高校实践产教融合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应坚持遵循以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各项技能为基础,让学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7]。

3.2 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师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选择教学手段上要求教师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着手点,以职业特色作为导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足球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动作要领,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创新意识,合理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质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参与各种学习项目时更主动地学会思考。如部分学生会联想到“三人传球比赛”,即学生三人为一小组,通过相互配合把球运到特定的位置,可根据每组学生所用的时间、动作的标准性来确定哪一组获得最终的胜利。这种体育教学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而且还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而各小组中的学生也会相互配合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加强情感上的共鸣,在共同努力中处理各问题,形成体育精神共识。因此,在后续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应避免采用直接的体育手段来教学生,而应注重加强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各体育项目中所包含的内涵,并学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获得收获,磨练意志和耐力[8]。

3.3 转变以往单一评价形式,利用多元化评价模式

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形式,利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在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理论课程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体育精神深入理解,并从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体育情感、实际锻炼情况及健康知识等各个方面开展多元化评价。一名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训练工作,并在开展各种活动前,要及时开展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及时改变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缺陷和优势,并在后续学习中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习惯,最终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体育素养[9]。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践产教融合体育改革非常重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在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薄弱环节,其主要体现在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未能引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严重阻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职业写作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我们的“体育梦”
五花八门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