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文件解析

2021-12-03 19:46徐宏伟
江苏教育 2021年64期
关键词:双师职教教师队伍

徐宏伟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教大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离不开职教教师队伍这一关键力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体支撑与重要保证。新时代职教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与整体建设水平决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代职教教师队伍该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时代之问。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为新时代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与路径指引。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全面规划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旨在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为职教教师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要求。2019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方位提出了新时代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方向。透过国家政策,可以看到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与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家意志与决心,其内在逻辑相互衔接、一脉相承,从中可以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发展趋势。

一、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引领,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引领。所谓标准体系是指由侧重点不同的相互联系的诸多标准构成的整体。具体而言,支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体系包括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的教师专业标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规范职教教师培养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评价职业教育教师素养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标准等。

第一,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教师专业标准的设立。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当然,针对不同层级职业教育的教师专业标准是有差异的。目前,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但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专业标准还没有出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的长期缺位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也无法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提供更为科学与合理的依据。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也急需教师专业标准的规范与引导,以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相关标准的出台将为高职院校以及本科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南。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标准与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内容将体现出不同层次的两类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特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不应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标准的简单升级,而应该在充分把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本科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出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是促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举措。关于“双师型”教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衍生出了双能力、双证书、双师结构等多元解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则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了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的明晰并不意味着实践的自然成功。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如何进行认定,目前从国家层面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地根据本地职业教育特点出台了相关认定标准。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一些省市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中等职业院校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认定标准。不同省市地区的认定标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定标准的相似性在于它们都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具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证书,取得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和与其相对应的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证书。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各省市地区在认定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等级差别、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差别、教育教学能力的具体内容差异、专业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差异等。与中职类似,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也呈现出地方化探索与省际差异的特点。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出时代性强、特色鲜明、适应性广的认定标准决定着本科层次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第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规范、评价与引导职教教师培养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与参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于2019年10月正式颁布,认证标准紧扣“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等基本理念。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一级认证定位于专业办学基本监测要求,包括18个专业办学核心数据的监测指标,在实习学生数与企业实践基地的比例、“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和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场所等指标上凸显职教特色,旨在促进各地各校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基本建设;二级认证定位于专业教学质量合格要求,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三级认证定位于专业教学质量一流要求,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在二级基础上要求标准内涵递进,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二、三级标准在工匠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指导、创新创业、“双师型”教师等方面凸显职教特色。[1]依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开展职教师范类教育专业认证是加强职教师范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教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认证标准规范和引导职教师范专业办学,能够有效解决师范教育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下滑、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学科专业和师资薄弱等问题,有效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除了上述三类标准外,职教领域的其他标准对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标准是评价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依据,是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与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标准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完善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师评价的前提性举措,需要不断引入第三方职教教师评价力量,借助相关专业机构来增强职教教师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以教学创新团队为重点,构建职教教师教学共同体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特别指出,要“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具体指明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建设措施以及遴选标准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创建,从近期看是顺应1+X证书制度改革的需要;长远来看则能提升职教教师的整体水平,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文件表述上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面向“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等不同层级院校的教师,当然也应包括新建立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教师。目前主要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在这些专业领域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更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国家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的师资保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旨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以团队建设带动个体能力提升,以个体发展促进团队水平的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助于激发职教教师教学的整体活力,合理配置职教教师资源,提升职教教师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整体意识。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是构建职教教师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职教教师共同体不仅仅是把不同特点的教师组织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依据职教教学的目的要求,遵循知识分享、知识转化、教育教学等本质规律开展教学合作、教学创新、教学互动,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良性互动团队。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既是政策驱动下的实践探索,又是职教教学遵循知识分享、知识转化、教育教学等本质规律的必然选择。因此,综合知识分享、知识转化、教育教学等本质规律,可以起到对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行理论诠释与实践启迪的双重作用。理论诠释是指从规律的本质性角度分析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实践启迪是指从规律的必然性角度呈现职教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合理方向与路径。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可以创造性运用“SECI”模型,通过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化等环节的教育学改造,创新其工作运行机制,促进知识的充分分享与显隐性知识的转化。[2]一是要创造团队教师之间充分的交流机会,围绕教学任务共享观点、看法、问题解决策略。二是建立共享知识的平台。融合实体性的机构与虚拟的网络空间特点,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行业企业知识资源予以整合。三是围绕专业教学任务将校内同专业、同学科,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以及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聚集起来,开展协同教学与创新研究。

当前,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主要以国家立项的方式开展,能够集中发挥重点专业领域优秀教师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职教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促进职教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但从长远发展看,职教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实现从外部项目驱动到职业院校内部主体自觉的实践转变,因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符合职教特色,契合知识分享、知识转化以及教育教学等内在规律要求,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选项与重要途径。在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职业院校应该结合现实条件与教学需要,通过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自觉建设,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三、以“双师”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职教教师核心素养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能力一直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与核心内容,最能体现职教特色与职教实践的现实要求。近几年的政策文件对职教“双师”能力培养提出了更多方向性的指引。

首先,从进口端提升新引入教师的“双师”素质,并从制度层面予以规定和设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予以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强调“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其次,重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指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最后,关于“双师”素养的培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特别提出“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教师培养培训、团队建设、科研教研、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撑和服务。

结合政策导向与职教一线的实践要求,职教教师“双师”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从以下维度来考虑:

1.教学方法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职教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一方面,职教实践发展中所积累的一切典型的、优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职教教师都应不断学习与传承。另一方面,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内外部现实条件、对象特点以及教学实际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套用与简单移植。比如,秉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将工作过程导向、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充分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项目化”“实践性”“合作化”,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专业教学和终生学习引导相结合。

当前全球都处于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际交往频繁,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职业岗位更新成为常态,客观上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夯实专业基础,培育学习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职教教师也要将基础知识教学与终生学习引导融合起来。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要注重向学生传递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及时学习吸收国际最新理念、知识、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适应力。

3.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精神培育相融合。

职教教师要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具体要求贯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意味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及较高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绿色意识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并非是孤立的关系,二者应统一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标准主义、精确度、规范性等要求,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强化学生个人良好的工作习惯、时间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的培育。在企业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结合实操性任务与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文化意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

4.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场所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要将校内教育与工作场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平衡好学校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企业实践基地教学等工作场所教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二者之间在上课时数、课程比例、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关系。学校职业教育具有系统化、正规化、效率高的特点,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存在距离,无法完全让学生体会真实的职业情境与企业文化。以校外企业实践基地教学为代表的工作场所教育基于工作本位的教学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实施的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克服校内教育的僵化、抽象以及脱离现实的弊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促进工作诀窍、默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养成。

四、以多元培养主体为保证,强化职教教师培养过程与质量

从入口端供给角度看,职教教师培养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前置环节。只有从输入端培养高质量的职教师范专业生,才能保证职教教师的稳定与持续供给。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优化结构布局,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建设,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从培养主体上看,一方面强调继续加强既有的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传统力量,另一方面推动高水平工科大学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新兴力量的作用呈现。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传统力量包括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及综合类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近年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主体呈现以下特点:职教师范生培养的院校有进有出,招生院校数量基本稳定,职技高师仍是培养职教师范生的主要力量,但职教师范生招生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综合类院校的职教师范生招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职教师范生招生专业数量有一定的增长。总体上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传统力量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不断变革自身,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职教师资供给侧的主体职能。高水平工科大学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新兴力量的出现,有利于拓展兴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主体规模,提升兴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主体层次与水平,促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创新性改革,增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活力与吸引力。

从培养过程看,突出强调多元主体协调培养的实践路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以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培养职业教育教师”。这样的政策导向与国际发达职业教育国家的职教教师培养的大趋势相契合,也符合职教教师培养的客观要求,遵循了职教教师培养的特色规律。德国的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大学教育阶段(学士、硕士学习模式)和预备阶段。大学教育阶段主要包括职业技术专业教育、企业实习和学校实习等教育内容,预备阶段的任务是在大学学术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学校教育实践学习。预备阶段结束前,学生需要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即取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职业学校专业实践课教师培养要经过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学培训四个阶段。在英国,职教师资培养框架是和资格学分框架紧密对应的,政府通过构建一个与资格学分框架等级对应的职教教师资格证书体系来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才可获得相应的职教教师资格证书,体现了课程本位的培养框架。[3]美国职教教师有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一种是传统的四年制学士学位模式,要求教师取得学士学位,并对所教课程有l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另一种是替代模式,着重强调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而不是所获得的学业成绩和学位。[4]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主要是由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来承担,其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端连法”和“平行法”。“端连法”是指前三年学习专业学位课程,第四年再开设教育专业课程;“平行法”是指专业学位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同时开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专职教师培养大多采用“平行法”。另外,注重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让其接受职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师范教育课程而成为兼职职业教育师资。[5]

近年来关于职教教师培养的相关国家政策,借鉴了国际典型经验与理念中的合理成分,并充分考虑本土职业教育实践现状与特点,比如《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支持高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探索本科与硕士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推动高校联合行业企业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为实践领域职教教师教育的层次高移提供了政策依据。“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则为构建多元、灵活的职教教师供给体系奠定了基础。

总之,从国家政策以及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实践来看,在学习借鉴国际典型经验与理念的基础上,未来我国职教教师培养主体和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将是新时代职教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双师职教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