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的困境与对策*

2021-12-03 19:46王墨莼马建富
江苏教育 2021年64期
关键词:妇女职业院校培训

王墨莼 马建富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然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关键依然在于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三农”问题列为重中之重,并指出:农村、教育和就业“三个优先”发展,其实质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教育发展。[1]从根本上说,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基于职业教育培训进行农民人力资源开发,对重点群体开展工作,建立配套开发支持体系,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作为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家庭教育的实际承担者、文明乡风和基层民主的主要参与者,影响力不容忽视。[2]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以职业教育培训的形式对其进行人力资源再开发,从而激发其寻求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对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留守妇女人力资本积累现状

一般而言,农村留守妇女定义为:年龄在20~59岁,丈夫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已婚妇女。[3]自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白南生教授推算全国约有47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后,2015年,农村留守妇女数接近5000万,[4]且多数学者认为这个群体未来将以微弱的速度继续增长。作为农村留守人口主要组成部分的留守妇女,其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值得关注和思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长期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负担过重”“过度贫困”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文化教育指数偏低。”苗春霞等人对江苏省825名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显示,她们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占比82.79%,只有4.36%是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5]“职业技能层次不高。”柯文静等人对中西部农村300位留守妇女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妇女由于缺少专业的技能和系统的技能培训,导致其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偏差等。[6]“经济依附性较强。”汪淳玉课题组在湖南浏阳的调研发现,只有15.1%的农村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而45.7%的留守妇女负责照料家庭。[7]19-20这表明农村留守妇女在经济上会更加依附于外出务工的丈夫。“照料负担较重。”许多留守妇女不仅需要照顾子女、侍奉公婆,有的甚至还需要照顾儿孙,照料三代人,负担十分沉重。[7]21

二、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之困

职业教育培训作为普适性最广、受众人数最多的教育,是农村留守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最为有效的路径。然而,职业教育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教育培训之路困难重重。

首先,农村留守妇女生活压力较大,无心参与培训。农村留守妇女不仅需要承担起照料家庭的重任,还需要兼顾农业生产等劳动,压抑而又紧迫的生活使其陷入无助、焦虑和抑郁当中,[8]其参与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许多妇女对于参与培训要么是无心无愿,要么是有心无力;所以,对该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难以开展。

其次,培训机会有限,配套支持体系缺位。尽管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没有性别要求,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农村留守妇女所占比例并不高。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妇女教育培训的参与程度较低(19.2%)。[9]88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有:一是传统观念将农村留守妇女的工作固化为照顾家庭、做简单农活,不需要掌握技术性的内容,不需要接受教育培训。因此,她们缺乏对于职业教育培训的认同感。二是目前职业教育培训提供的内容明显更适用于男性。也就是说,所设置的专业以及开设的课程对妇女而言,可选择性、适宜性均较差。相对而言,操控重机械、农场产业管理等培训机会更可能会落到男性身上。农村留守妇女参与职业培训的路径和机会均处于短缺的状态。同时,没有多方的配套支持体系,农村留守妇女难以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

再次,培训内容不匹配,吸引力有限。调查显示,现有培训内容与留守妇女需求不匹配,同质化问题突出(提供的培训和实际需求相差程度从1.2%~21.9%不等)。[9]88-89所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过于注重形式,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培训内容选择不当,有些过于理论化的课程不仅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难以理解和接受,甚至还会打击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失去对培训的兴趣。

最后,培训设计欠科学,培训时间及监管成难题。目前的职业教育培训通常采用集中时间大班面授课形式,大多需要花费一整天甚至连续多天的时间,因此,培训时间冲突(没时间参加者占比42.7%)成了最大的问题所在。[9]89加之农村留守妇女的自律能力普遍偏弱,缺少健全的监管机制支撑,培训质量势必会大打折扣。

三、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有效开展之策

职业教育培训应结合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凸显留守妇女的主体性,引导其观念由利益导向到兴趣导向以及主体发展导向转变,使其成为更自立、更有自尊、更加自信的人,从而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

(一)构建多元合作的职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

首先,各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农村留守妇女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该通过建立儿童、老人的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重担,为留守妇女赢得更多的时间去接受培训。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留守妇女走上培训—就业(创业)—再培训之路,助其提高经济收益、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其次,社会及企业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与政府协同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灵活的工作岗位,建立起双赢互惠的协同模式,助力妇女在自身发展、获取收益的同时解决企业之忧。比如企业可以基于自身劳动力短缺和岗位需求特点,组织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利用闲暇时间,以直播带货的形式对特色农作物、农产品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推销,等等。再次,多方协同引导农村留守妇女转变观念。农村留守妇女只有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自己在家庭、生活、社会中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内生动力,[10]才能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二)重构和创新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是提供职业人所需知识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农村妇女技能提升的重要依托。2020年江西省三期创业女农民培训班就是由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负责举办的。[11]要充分发挥培训作用,职业学校应做好以下工作:

1.了解和研究留守妇女需求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适切性的培训方案。

第一,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合农村留守妇女的实际需要,和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标准进行对接。如开展培训前可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特点进行调研,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从业经历等,以及面向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与此同时,要开设多种类、广覆盖的线上课程,给予留守妇女自行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再根据受众人数来决定线下培训的课程内容,以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性。第二,职业教育培训方案的设计应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层次性及知识接受程度,提供具有差异性和梯度性的培训方案。对于那些有一定文化基础、希望提升自我、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设计应侧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构建起初、中、高多层次的中长期学历提升渠道;对于需要提升职业技能以顺利就业、实现经济利益增长的妇女,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应着重于实用的、短期的、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培训等。

2.基于留守妇女实然状态,分层设计课程。

首先,培训内容须“根植于农村土壤”,契合当地农村产业特色;应结合农村留守妇女的接受能力和现实需求,开设包含更多动手操作内容的实践课程,让课程更“接地气”、更具“乡土味”,让妇女们能够从做中学。其次,对于部分拥有更加优厚的资源和素质、具有成为乡村精英潜力的妇女,职业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其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层次较高、综合性强的培训,不断对其加强组织领导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等软性技能的培养,助力此类妇女群体成为带领乡村建设发展的精英人物。职业院校应为此类人群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指导,厘清其道路之阻,提供平台和机会,积极助力其就业创业发展。

3.增设心理健康咨询等特色课程。

目前,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况,主要原因是她们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生活负担沉重,再加上情感长期处于孤寂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以,职业院校针对这类特殊群体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课程设计,不能仅仅着眼于农村留守妇女的技能提升层面,更应该关注到“育人”层面。于农村留守妇女而言,她们在需要技能提升的同时,更需要心理方面的支持。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情绪管理等通用课程,帮助留守妇女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互助会等方式帮助留守妇女重塑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的品质,夯实强体之基。

(三)实施“碎片化”“激励式”教育,完善监管机制

信息时代下,人们学习的时间、空间已经从连续、固定、封闭走向灵活、开放、多元,学习呈现碎片化。[12]针对农村妇女们文化水平偏低、照料负担重、闲暇时间不集中等特点,碎片化教育成为不二选择。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不仅可以让农村留守妇女灵活自由选择学习时间,而且便于反复学习、及时复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职业院校可将美容美发技巧、家政、农业管理、心理健康知识等教学内容制作成20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将职业教育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这不仅能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其按需学习,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技巧。此外,考虑到农村留守妇女因压力大而衍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控力不强等问题,进行鼓励式监管也非常有必要。职业院校可设立线上学习监管机制,如对农村留守妇女统一进行“打卡签到”管理,并辅以一定的奖惩机制以督促其学习。再者,职业院校可以村落为单位,适时举办农村留守妇女之间的竞争竞赛,鼓励留守妇女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使这些留守妇女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其主动、持续学习的内生动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要转变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无用”之观念,应先使其感受到职业教育培训带来的效益。为此,可以邀请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中取得成功和收益的女性来分享经验,用身边鲜活的案例影响她们。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座谈会、视频宣传、广播、海报等,向农村留守妇女宣传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益处,确保潜在学习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悉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等;同时为农村留守妇女主动架构社会支持关系网络,为其接受教育培训营造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农村留守妇女流动性不强等实际状况,构建起职业院校、企业(就业市场)、农村留守妇女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以“订单式”培养方案去实现农村留守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再者,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设立相关调研与反馈机制,收集农村留守妇女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职业教育培训机制的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妇女职业院校培训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