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阻隔与应然选择*

2021-12-03 19:46方绪军
江苏教育 2021年64期
关键词:证书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方绪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试点,为落实这一顶层设计,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着力提升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文以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阻隔为逻辑起点,认为政策执行是体现治理结构、课程体系、师资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评价等要素的一种整合施力的过程,呈现出1+X证书制度实施的内在结构性,有助于提升1+X证书制度执行质量、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是国家政策引领下所实施的一种全新的育人方式,既体现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也反映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诉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1+X证书制度是以企业的需求与认证为导向,以培养人才作为相应政策的逻辑出发点和落脚点。赋予人一定功能性的社会价值,更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融合,体现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共生。而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要求学生既要拥有学历教育的经历,同时也具备技术技能型证书,这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应然要求。

一、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阻隔

(一)“政策文本”转化为“实施文本”的治理断层

在全面落实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策文本”转移为“实施文本”的治理断层。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在落实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存在“政策文本”解读不到位、职业院校可实施的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政策停留在“文本语言”层面,教育教学资源无法在治理体系中得到有效调配,无法发挥其执行的整合力。

(二)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课程固化

职业院校的课程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以及知识体系等外显的教学设计,还涉及教学方法、知识经验等内隐的教学安排,伴随着政策实施、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新技术应用等外生因素而变化,呈现出相对稳定性与绝对动态性相结合的存在状态。1+X证书制度中,培训评价组织的不同岗位技能需求形成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类型和标准。虽然证书标准大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由于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固化,实施过程中依然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考证通过率低等问题出现。其实质是X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现有课程体系的二元分离。即使可以通过突击训练、专题培训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获证率,但证书标准与原有课程体系各行其道,两者无法形成课程资源的嵌入式、共生式的发展状态,无法体现集聚效应。

(三)师资水平和能力结构的应然与实然存在落差

实施1+X证书制度,势必会引发职业院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对于教师原有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技术水平和技能结构等提出了一定的挑战。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和结构实现根本性的转型和升级。如果教师不根据培训评价组织和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无法满足改革需求的。

(四)教学评价表达忽视全方位的价值取向

1+X证书制度试点在一定程度上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融合市场主体企业的需求,实现人才的标准化培养。但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多维度、多元化的,如果片面强调等级证书的地位无疑会忽视其他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往往通过灌输式、高强度训练等手段以获取更高的考证通过率,却忽视整体化的设计与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唯考证”的教育教学导向和片面评价观忽视了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属性,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应然选择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治理体系

从宏观视角来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并不是政策的单一性实施和落地,可以理解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解读以及教学资源整合等内在因素的整体性设计,以便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技术、精神输出形成师生认可的教学话语符号。因此,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治理体系。一方面,职业院校构建以学校党委为核心的治理主体,将教务处、规划办、科技处、督导办等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和责任明晰,加强部门之间资源统筹、人员调配、绩效分配、设备采购等工作的协同性和执行力,避免出现“有框架无内容”“有方向无行动”“有决议无执行”的治理失灵困境,[1]为落实1+X证书制度提供畅通的治理通道和有效的政策实施环境。另一方面,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执行机制。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内部各行政部门、各二级学院(系)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为依据,做好人员配备、设备采购、考试安排、学生培训等工作,为教学话语的输出提供畅通的、必要的支撑资源和条件。

(二)打通“课”“证”融通,建构嵌入式课程体系

从中观视角来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主要是以课程为载体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课”“证”融通,一方面要将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落实的基础性条件。另一方面,要根据证书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作为试点,将X证书中初级、中级、高级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与现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进行融合,实现知识构成逻辑合理、能力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培养全面、课程共生共长,发挥课程资源的集聚效应。同时还需要增强1+X证书制度相关课程内容与授课教师的适应性,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育机制,[2]提升教师对于课程理解以及职业技术关键环节的把握,通过教师教学改革实现“课”与“证”的融合。

(三)加强理解“对话”,提升教师教学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从微观视角来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直接体现师生“对话”活动。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知识势差和技能势差,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动权,而学生较为被动,不平等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效率失灵。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哲学理念的指导下,师生的“理解”与“对话”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多维“理解”与畅通“对话”消解了主客体之间严格的对立和分裂,理解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把握,而是一种关系,一个过程。[3]以教师为核心的多视角的“理解”,包括理解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政策、理解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理念、理解学生心理状态、理解教学资源运用、理解教育教学技术等,从客观性知识向主观性知识转移、从认知向认同转移、从意识向行动转移,这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本前提。而“对话”则是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话语表达方式和方法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匮乏的根源不仅仅包括教师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还有缺乏师生“对话”技术的因素。对此,教师要掌握1+X证书制度相关知识点,这是“对话”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结合证书考试的规则和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技术与知识点相结合、教师示范与学生习得相结合,在课堂场域中搭建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桥梁。

(四)“评”“价”融合,体现教学评价全方位的大格局观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的回路。教学评价既是阶段性终结,同时也是诊断改进环节的开始。要处理好“1”与“X”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勿单纯强调考证通过率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教学评价出现片面化。培训评价组织与职业院校要在试点内涵建设、职业证书考核、职业证书建设标准以及人才培养、实训设备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不单单是证书考“评”,更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价”值观。职业教育不应局限于培养简单的技术工人,而应致力于培养拥有复合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将“X”全方位地融入“1”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撑,协同并进,体现教学评价全方位的大格局观。

猜你喜欢
证书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CSCD收录证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收录证书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收录证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