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26 04:36刘智文
公关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就业指导因素

文/刘智文

就业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人生重要问题。现如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高校及社会需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大学生就业心理变化及影响因素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1.自我认知不清晰

大学生思想认知与行为习惯处于逐步成熟与完善阶段,当前时代社会观念和思想潮流极易对大学生造成影响,使大学生进入迷茫阶段。首先,大学生在就业前夕并未对自身所学专业进行详细了解,自身定位模糊,极易产生从众心理,或为了生活安稳放弃奋斗。其次,部分大学生对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无法正确看待,对自身能力预期过高,冲动选择当前时代热门行业,导致自己的就业路越走越窄,难以把握就业机会。[1]因此大学生不清楚自身能力高低,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没有足够了解,极易面临就业困难等问题,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心理压抑消极。

2.就业缺乏主动性,存在矛盾和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会存在矛盾心理,如既想从底层做起又无法接受他人审视的目光;既想在职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又缺乏奋斗激情。这种矛盾心理造成大学生摇摆不定,最终错失就业机会。[1]部分大学生在择业中还存在依赖心理,他们在就业时过于依赖学校或家长安排,这种心理使学生在就业中越来越缺乏主动性,长此以往甚至会出现极端心理。

3.面对挫折自我怀疑,产生焦虑与自卑心理

在面对社会就业竞争时,大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在就业时多次失败的学生,他们对就业竞争极易产生恐惧感,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与焦虑感。大学生初入社会在面对就业竞争时往往豪情满怀,但实际情况却与自身预想目标差距过大。大学生初入社会想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并且薪资待遇好的工作十分困难,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一段时间后仍无法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但部分大学生主观认为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人才饱和,即使自身能力优秀也未必能获得好的就业机会,这种就业心理在大学校园盛行,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就业焦虑心理,缺乏足够的勇气面对社会发展现状。其次,部分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总认为其他人比自己优秀,不愿与陌生人交流,局限于自己的交流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即使自身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也无法完美地展现给他人,在面试过程中惊慌失措,缺乏自信,不敢主动展现自身优势,长此以往大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社会激烈竞争极易丧失竞争勇气,最终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

随着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地区收入存在差异,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选择到东部发达地区的高薪行业就业,不愿意去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就业。这些因素导致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就业竞争大,就业岗位供不应求,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难度。

2.学校因素

高校通常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但社会需求变化较大,因此高校所设置的专业与社会现实情况相比往往存在滞后等问题。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往往是看到其他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后也相应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但最终导致无法跟上社会需求变化脚步。高校跟风设置的专业造成该毕业时间段内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远超出该行业人才需求数量,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等现象。同时,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虽设立了心理辅导相关内容,但高校对这部分内容重视程度较低,无法真正发挥心理辅导的正面作用,导致部分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无法进行自身心理调节,最终出现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

3.大学生自身因素

高校大学生往往承载着社会与家庭的期望,他们心理压力过大,通常都是高标准要求自己,并且非常渴望成才。但由于高等教育体系制度不完善和大学生自身发展因素,部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无法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压力。[2]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心理发展不够成熟,不擅长从正确思想观念方面分析解决问题,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全面,理想往往与现实相脱离,未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求职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容易盲目跟风。甚至部分大学生只将就业目标放在一线城市、行业头部企业,未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能力制定就业目标,导致大学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的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存在逃避问题、焦虑自卑、茫然等心理;社会、学校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影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如果这些问题未得到良好解决,会对大学生就业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影响着高校学生从大学生生活步入社会的顺利程度。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应面向全体高校学生,而非仅仅是即将面临就业问题的毕业生,因此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应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阶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就业指导服务阶段。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正确职业观念

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他们需要适应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制定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对于处于此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会产生迷茫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我认知不清晰等问题。[3]学生自我认知程度是影响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对自我认知越清晰准确,学生抗压能力就越强,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准确,学生极易在就业中产生较大压力,影响心理健康。在学生自我定位尚未确定,没有系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及时培养确立正确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

3.培养学生求职技能,提升就业潜能

高校只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在促进学生成为专业领域优秀人才时,也应培养学生调节自身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的能力。部分就业困难的学生主要问题为缺乏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和职场技能,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做好就业信息收集、及时分析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与学生及时沟通等工作,使就业指导工作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力保障。

4.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强化社会关怀

政府部门及社会应努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机会,并对各中小企业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加强关注就业公平问题,建立和完善促进公平就业相关制度,消除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对没有就业的学生加强社会关怀,帮助学生成功就业。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就业竞争压力也不同,政府完善中西部地区就业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过高等问题。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心理影响着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的顺利程度,关系着学生未来事业发展方向;在大学生就业中,政府与社会要尽可能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同时高校应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清晰定位自己,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学生自身也应充分把握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现状,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及专业技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就业指导因素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解石三大因素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