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干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以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2022-02-26 04:36孙晨倩
公关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团学校区干部

文/孙晨倩

高校基层团学组织是在校团委和学院团总支领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治组织,包括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是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重要抓手。[1]团中央历来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及团学组织非常重视,先后印发了《关于落实共青团和学联对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指导管理责任的若干规定(试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联学生会工作实施方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章程制定办法》等通知。近年来,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在党委领导下,在校团委和学院团总支的指导下,不断明确职能定位,强化价值引领,深化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力,扩大了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2]但在新形势下,基层团学组织干部呈现出新的特点,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干部目前存在的问题

1.团学组织干部留部意愿不强

相较于前些年团学组织干部换届时激烈的竞争场面,目前,有部分团学组织干部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后,不愿意再参与换届竞选。甚至有些很有能力也很热爱部门的同学也因为一些原因无法留部,造成换届时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在与多部门及多学院的沟通交流中发现,这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学院的“个性”问题,而是目前基层团学组织存在的一种“共性”问题。

2.部分团学组织干部主动性较差

团学组织干部在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中起着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也是各种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团学组织干部从学生中来,了解学生所想,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点,这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便利条件,但有些团学组织干部主动性较差,缺乏自主策划活动能力,缺乏工作主动性。

3.部分团学组织干部号召力、凝聚力较弱

团学组织干部是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在高校日常管理和学生培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部分团学组织干部无法承担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接受了老师或上级学生组织安排的工作后,无法将工作进一步落实。有的主席团成员在所负责部门中权威性不高,号召力较差,安排给部门的任务无人接手或落实。还有的凝聚力较弱,与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同学之间仅为工作关系,缺乏日常沟通交流,无法凝聚起部门内部力量。

二、高校团学组织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情况影响

特殊社会情况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挑战。自2020年以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内容、形式等均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1)大型活动减少

运动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活动是每年同学们都非常期待的大型校园文化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涉及到团学组织所有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需要所有团学组织干部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团学组织所有干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出现问题时,还要第一时间沟通协调解决,这对于团学组织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是一个极大的锻炼,许多团学组织干部就是从这样的大型活动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同时,当这样的大型活动圆满完成,作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团学组织干部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主要干部的号召力和部门凝聚力也会不断增强。团学组织干部没有经过这样大型活动的锤炼,就会出现干部号召力弱、组织凝聚力弱的情况。

(2)人员流动减少

跨校区办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都已形成了跨校区办学的格局。笔者所在学院现分布于两个校区,低年级学生位于临潼校区,而高年级学生位于金花校区。低年级干部要成长,离不开学长学姐的传帮带。2020年之前,团学组织干部频繁活动于两校区间,进行活动组织,开展部门例会,完善团队建设。但在当前情况下,团学组织干部无法经常在两校区间流动。团学活动的策划和开展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导致活动实效性欠佳。低年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活动指导和复盘,导致参与感较低,对团学组织信任感和好感降低。同时,学生策划得有些活动因为诸多限制因素无法举行也会导致学生工作主动性降低。

2.社会层面影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且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产生。对于团学组织干部来说,加入组织,在组织中服务成长的过程也是满足自身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过程。因此,在组织中获得归属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网络信息技术未如此发达时,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平台较少,高校优秀的同学往往会通过加入团学组织来展现自己,提升自己,从中获得成长和成就感。如今,在新形势下,各种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各类媒体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许多学生也从媒体平台的观看者成了媒体平台的参与者。大学生们通过注册个人账号,用短视频、vlog、直播等各种方式获得自我展现的机会和外界的关注,有些作品还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这些无疑都对高校团学组织造成了冲击,多样化的平台和选择导致人才无法聚集在组织内部。

3.个人层面原因

“0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追求价值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人际交往积极性高,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团队意识弱,社会责任感不强,自控能力差,抗压能力不足等。

自主意识强,团队意识弱导致团队协作原动力不足,干部在团队工作中主动性较弱。有些团学组织干部自身能力很强,在开展工作时容易忽略其他干部意见,我行我素,而被忽视的干部认为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自己的想法无法实施,就会降低工作主动性,这样就无法团结起所有同学形成合力。

三、对目前团学组织干部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在严把审核关的同时对学生充分放权

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充分鼓励团学组织干部锐意创新,大胆探索,激发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即使干部提出了某些很难实现或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无须批评或制止,可以在对其创新想法进行肯定的同时,帮助其分析其中有哪些可行的因素,再将方案予以改进。在活动开展中,对团学组织干部充分信任,充分放权,同时,要给予干部一定的试错空间,老师在指导干部时,不需要让其全部遵循之前的工作方式,也不需要事无巨细都给干部强调,只需要指出关键环节及关键点即可,在干部工作出现问题时,及时予以包容及指导。除了需要按部就班,按规范按要求完成的日常工作外,其他工作尽可能地给予团学组织干部发挥的空间。

2.做好后勤保障,畅通两校区沟通渠道

虽然目前线上会议,线上办公等平台和方式日趋完善,但“线上”无法感知到团学组织干部的具体情况和状态,在开展活动时无法关注到各种细节,无法了解现场反馈。对低年级团学组织干部的培养,对开展活动的指导及学长学姐的传帮带都无法只通过“线上”完成。出于安全方面及其他方面的考虑,并不允许团学组织干部私自坐车前往另一个校区,在此情况下,校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高校校车主要服务于两校区间任课教师及行政人员,学生需乘坐校车时可以提前申请。但由于座位数、运行时间等一些客观情况,现实中团学组织干部往往无法乘坐校车。由于缺乏指导,就会导致许多跨校区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低年级团学组织干部在自己摸索中也成长较慢。在当前情况下,可通过增发校车数量,增加运行班次,进行合理收费等方式完善后勤保障,打通两校区团学组织干部“线下”沟通渠道。

3.加强对团学组织干部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加入团学组织,不仅是对学生工作有向往和追求,更渴望能在组织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目前大型活动减少,学生锻炼机会减少,团学组织干部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更要建立起对团学组织干部长效的培养机制。

在每个活动结束后,抽出时间及时进行复盘,让干部认识到可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不断提高领导力和组织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每个团学组织干部的优势与特长,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与引导。

4.建立健全对团学组织干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换届时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学习、履职能力、纪律作风等维度设置评价考核指标,在结合老师意见、组织内干部意见的同时,广泛吸纳广大同学参与。将评价考核意见作为学生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在日常工作中,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可将评价指标数据化,在履职过程中,对于团学组织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奖评优及重点关爱帮扶的重要依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或不良好的干部,不能简单地予以罢免或忽视,而应本着立德树人的理念予以沟通指导帮扶,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全面发展。

四、结语

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团学组织干部群体随着时代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只有切实地关心、关注这支由优秀学生骨干组成的队伍,及时发现他们的变化和问题,并予以指导和解决,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让这支队伍能持续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团学校区干部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