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群职业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

2022-02-26 04:36全国花
公关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伦理思政融合

文/全国花

高校的使命之一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社会进步推动者。当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实践逐渐成为高校的共识,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职业伦理教育依旧处于缺失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充分观照职业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价值诉求,结合“大思政”背景,探索两者的融合路径。

一、旅游专业群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毋庸置疑,高职院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与之相适应,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条目中提出了“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具体内容就是“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职业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1]“职业伦理教育”是以教授学生职业伦理规范、培育学生职业伦理意识为指向,教育学生在面对职业范围内的问题时,可以凭借既有的伦理认知做出负责任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2]“课程思政”是一种先进的课程观,旨在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难题。两者的核心理念都是将价值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职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基本没有相关的课程或固定环节来满足这一培养要求,而课程思政的推进,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职业伦理教育需要课程思政的协同,课程思政也需要职业伦理教育来丰富。故此,随着国家对课程思政以及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视,我国不少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通过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来实现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3]有学者认为,职业伦理课程与思政课程在目标上具有的同向性,应从构建教学交流平台、列清教学任务清单、营造思政学习氛围、巧用示范带动效用四方面着手,推动职业课程思政建设。也有学者针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结合纺织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融入相关的时政教育,探讨纺织工程伦理与课程思政合二为一的新思路。还有很多学者主张从实现课程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大思政”模式构建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研究。另有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学科化分类指导、课程设置的差序格局设置、授课对象的立体化安排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实施可参考的有效路径。或从课程教学手段变革上入手,从目标导向、平台建设和内容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等。

对于旅游专业群而言,如何让旅游伦理走入课堂,进而与课程思政产生深度融合,自然也成为当下研究的一个必然选择。既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更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性条件。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有机统一,是职业伦理教育融入高职旅游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内在依据。[4]应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于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在高职旅游专业群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就现实需求来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探索将高职旅游专业群的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对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协同育人的关键目标以及构建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门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旅游专业群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职业伦理教育和课程思政都关乎价值观念、道德认知、行为规范等内容,所有具有天然的同向性。故此,我们需要立足高职旅游专业群的教育实际,以职业伦理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切入,开展两者之间的融合研究。

其一,“全人教育”的启示。旅游专业群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需要充分关照两者的同向性、融合的可行性和举措的可操作性。在西方,对于职业伦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似乎是一个空白,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政权来讲,思想观念、教育管理、风俗文化、法律法规等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其中,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柔性规范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他们虽然没有课程思政的研究,但有与之相对应或有可对照性的研究。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北美教育理论激进派受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发展出“以人的完整发展”为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论。他们提出的“全人教育”(就是指“完美的人”的教育),都是西方国家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的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在教育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5]

其二,旅游专业群的校企合作体制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是旅游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专业与集团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与山东半岛地区大型旅游企业有效、成功地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在人才需求数量和人才规格、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开展方式、双方资源的使用形式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而且通过合作,专业一方面注意吸收企业的实际工作理念和经验,理解和把握企业现实需求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另一方面还按照国际化、校企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以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为宗旨,适应区域内旅游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需要,以培养旅游产品设计、营销与服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从实际成效来看,专业牵头成立的山东半岛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联盟的运作充分地整合了区域各方资源的力量,在专业建设层级上深化了旅游管理政行企校合作的模式。实现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共赢,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了政行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创新,促进了旅游人才的深入培养。[6]

其三,高职旅游专业群伦理教育和课程思政在本质都是一种规范。旅游行业组织和旅游对象需要去了解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兴趣和期望的情况,并努力使他们在文化和精神上得到满足,这个过程中伦理必然伴随其中。同时,旅游行业组织、旅游者等“旅游利益相关者”还要“抱着对不同哲学观点和伦理观念容忍和尊重的态度”,处理好与旅游对象的关系。所以,伦理教育对于旅游专业群建设而言必不可少。而旅游行业的伦理规定,又是课程思政的最佳契合点,因为两者在本质都基于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具有内在的一体性。融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深度相融并激发合力。高职旅游专业群伦理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不单单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引入旅游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更应该是一种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道德准则、共同的伦理规范的深度融合。两者需要在明确定位上形成共识、在实施目标上行动一致、在优化效果上考核评价,这是相互有机融合的关键所在。

概而言之,旅游专业群职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既要就共识的达成进行逻辑推演,又要对融合的路径进行择取,还要对融合的机制进行顶层设计。此领域相关学者已经在理论层面基本解决了职业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问题,而且通过旅游伦理的具体规范,以及规范背后所支撑的价值理念,与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及价值追求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指出两者在目标、内容以及方法上的有机统一。

三、构建以任务、主题、融入为内容的ATM体系

所谓ATM体系,就是根据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构建的一种以任务(assignment)、主题(theme)、融入(merge)为内容的融合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解析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进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引领,采取“浸润式”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思政”模式,根据课程教学实际,将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提升、职业发展与我国当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产品彰显人民性、文化魂和爱国情的整体要求紧密结合。

在这个机制中,任务需要体现融合共识的达成,主题需要体现融合内容的统一,融入需要体现融合途径的实现。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其中还需积极融入科学化、大众化、时代化内容,使职业伦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国家所需、社会所需、人才培养所需,确保方向正、内容新、效果好。

在任务层面,ATM体系关注到一个行业发展的态势,那就是旅游行业组织则一直处于自我再确认的状态,一批旅游相关的规范相继出台,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高职旅游专业群的伦理关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认为,需要回应的要点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人类的所有社会行为,都应该被置于伦理的规范之内,旅游业的相关行为也是如此。二是作为道德患者的自然环境/旅游对象,可以拥有道德代理人,如旅游利益相关者。三是伦理关照的最终指向,必然是“至善”,即可持续旅游发展,但在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四是从理论上讲,任何规范的本身都不会是完备,伦理规范也是这样。所以,旅游伦理也一定会永恒地处于流变之中。

在主题层面,ATM体系将提供以下内容供给:围绕如何解决“提升旅游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命题,抓住国情教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浸润这两个基本维度,紧扣实践操作这一核心能力,引入真实工作任务,完成教学实施。重点将中国梦、美丽中国、文化浸润、家国情怀、大国自信、乡村振兴、法律意识和工匠精神等元素“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般融入课程体系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校本教材撰写、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价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此外,主题层面的内容供给,一定要考虑高职旅游专业群的教学与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旅游企业、行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业态、新岗位等要素对接是否紧密的问题,要做到有效解决旅游专业群的教学标准、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缺乏智慧旅游要素的融入与衔接问题。

在融入层面,ATM体系将突出协同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由专业教师独立开发课程向共同开发课程转换来体现融合的协同性,发挥专业教师主动性,拓展思政育人的内涵和渠道,加强科技、文化和旅游伦理的深度融合。通过由静态学习向常态化动态实训过程转换来体现融合的可持续性,以真实的市场环境作为载体设计实训项目,学生在动态实训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达用。通过由学生角色向职员角色转换来体现融合的落地性,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角色转换成行业职员角色,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

总之,ATM体系把职业伦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旅游专业群教学全过程,体系设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伦理规范和思政元素,将爱国、敬业、奉献等德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在实践层面解决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问题。

猜你喜欢
伦理思政融合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