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以A市为例

2022-03-18 04:28周东恩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学历教师队伍

周东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1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学前教育发展不仅需要建设一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2]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时代的当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抢抓机遇,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再审视、再思考,统筹考虑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抓紧凝练成果、寻找差距、补齐短板,进一步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

一、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以A市为例,目前该市幼儿园专任教师13 94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17人、本科4 142人、大专8 194人、高中及以下1 494人。根据该市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幼儿园1 346所,在园幼儿16.6万人,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为99.7%。幼儿园规模、普惠幼儿园占比、毛入园率均处于省内乃至国内领先水平,但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在学前教育事业、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差距和不足。

(一)专任教师数量逐年稳步上升,但仍供不应求

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政策,到同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等具体举措后,学前教育事业得到空前迅速地发展,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虽然幼儿园专任教师的数量持续增长,但仍然供不应求。

(二)生师比逐年下降,但教师队伍性别不均衡

在幼儿园专任教师逐年增长的态势下,幼儿园的生师比出现了下降,逐渐趋于合理,但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性别失衡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在教师行业,男女教师的比例本身就不是十分均衡的,在幼儿教育阶段,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这种不平衡尤为明显[3]。

(三)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逐年上升,但专业化程度仍不高

幼儿园教师的总体学历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逐年上升,但总体的专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能否加快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将决定学前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培养存在规模、层次、培养岗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据统计,2020年A市有1所本科学校、4所高职院校、8所中专学校面向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其中,中职学历不能担任幼儿园教师,其他各类院校每年所培养的幼儿教师为425人左右,其中研究生20人左右、本科生45人左右(含特教专业15人),大专学历学前教育专业360人左右。这与幼教事业高速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整体人才培养层次偏低(本科层次以上占比仅为15.3%)。培养模式上看,学校与产业深度融合不够,部分学校人才培养没有很好地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核心技能,致使培养的学生到幼儿园无法适应岗位需求。

(二)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梯队不完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目前,A市学前教育已形成市级、区级、园级多层次培训体系,培训课程依据培训对象岗位需求“量身定做”,三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践证明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培训对象需求调研不及时,导致培训内容、形式无法更好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培训承办单位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安排,非承办单位主动申报,导致承办单位压力较大;培训对象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各区人员分派,加上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较大,导致培训人员专业基础差异较大,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全部培训人员的不同需求;等等。

(三)幼儿园教师聘任机制存在任教资格、编制、待遇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显示,从任职资格方面来看,A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共计13 947人,其中获得教师资格证人员8 745人,仅占教师总数的62.7%,仍有大量“无证上岗”的人员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切实把好幼儿园园长、教师入口关”[1]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编制方面来看,在编教师占比较低。专任教师中具有事业编制人员1 013人,仅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2%。从薪资水平上看,该市尚未落实“同工同酬”,合同制教师较在编教师的薪资水平有较大差距,全市幼儿园教师薪资水平普遍较低,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水平多在3 000元以下,新入职教师薪资水平更低。上述原因综合导致该市幼儿园队伍很不稳定,专业幼儿园教师流失严重。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整合资源,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体系

1.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

由政府牵头进行科学论证,统筹规划该市幼儿园教师本科、大专、中专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本科、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培养保育员。应大幅度增加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数量,尤其是加大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比例,如增加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或在高职院校中设置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组建专门的幼儿园专科学校,扩大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规模,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历教育,畅通幼儿园教师“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学历提升渠道。鼓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幼儿园与高校合作,探索建立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各区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薄弱区域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产教融合,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由政府牵头科学论证,统筹规划该市幼儿园教师本科、大专、中专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实行本专科层次重点培养幼儿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保育员。组建专门的幼儿园专科学校,扩大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规模,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专科“2+2”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畅通幼儿园教师学历“专、本、硕”提升渠道。政府主导推进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举办公办幼儿园,鼓励高校与区域政府或者幼儿园联合探索现代学徒制,高校与幼儿园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平。

(二)提升在职培训质量,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1.改革现行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

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实践能力。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因此,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要改革现行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全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平台,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改革现行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由教育行政部门公开遴选高水平的研究机构、高校、幼儿园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基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度公布培训指南;培训基地依据指南向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经专家评议通过后,在培训平台公开发布,各幼儿园根据需求选择培训内容并到培训基地缴费参加培训,由教育行政部门向幼儿园划拨经费。这就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2.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队伍的在职提升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引导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升学历水平。实施幼儿园教师达标提升工程,落实幼儿园教师全员性、分层次的专业培训和专项培训。加强园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管理者和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研修培训,并积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引导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

3.积极构建“U-K”“C-K”联合培养模式

“U-K”“C-K”(即“大学—幼儿园”“高职院校—幼儿园”)联合模式是大学和幼儿园或者高职院校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协同一体,进行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模式。加快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步伐,可以从职前和职后两个方面的融合贯通入手。加强职前与职后培养的一体化,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构建“U-K”“C-K”联合培养模式。“U-K”“C-K”联合模式是大学和幼儿园或者高职院校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协同一体,进行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模式。

虽然从以往经验来看,高校在和小学、幼儿园合作、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U-K”“C-K”这种联合培养模式仍然是一种趋势,这种联合的趋势不会因为这些不顺利而转向。近十年来,随着师范类高校与中小学及幼儿园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合作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一大批丰硕的成果。因此,要积极探索高校和幼儿园的合作机制,改善“双方存在价值取向错位等文化冲突,导致了合作的低效、不愉快,甚至合作的终止”[5]的现象。

(三)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1.健全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完善并健全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落实保教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加快出台激励幼儿园教师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政策,尽早改变幼儿园教师“无证上岗”现象,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畅通职称评聘通道,提高幼儿园高级职称比例。

2.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Jones-Branch、Torquati、Raikes等[6]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更高的教师工资水平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好的幼儿教师。Clairchristman[7]指出,更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工作条件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机,又间接地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对儿童的关爱和与儿童的互动的效果。Cho、Couse[8]指出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水平、进行教师培训来解决教师流动性高这一问题。

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进一步加大投入[9]。对于民办幼儿园,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工资指导与保障机制,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对于公办幼儿园,探索非编教师年薪制,提高非编教师工资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对于普惠性幼儿园,要建立教师待遇奖补机制,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提高教师待遇。研究并制订全市关于幼儿园保教人员待遇的实施意见。尊重幼儿园教师的劳动,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薪资待遇,表彰并大力宣传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先进典型,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

另外,地方政府要研究扩大幼儿园教师编制。目前,该市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专科学历毕业生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建议将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时门槛由全日制本科学历降至专科学历,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专科以上学历资格保持一致,切实推进落实同工同酬政策。

3.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

在一项对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调研中发现,只有27.6%的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是受人尊重的,而32.9%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太大,30%的教师表示家长的要求太高[10]。由此可见,虽然家长、行业、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不受尊重”也是造成幼儿园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社会地位,保障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拥有同等的工资、医疗、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其次,要确保幼儿教师依法享受各种津补贴、晋升、培训和奖励等权利,将在编、非在编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全部纳入评职评优体系,让他们拥有平等的职称晋级机会,拥有教师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感,拥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归属感,珍惜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再次,增强幼儿教育行业的职业吸引力,减少幼儿园教师的异常流动,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事业,持续从事学前教育事业。

4.建立幼儿教师流动管理机制

从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可以分析出,居高不下的流动率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低会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为教师较高的流动率会降低教学产出,容易出现如幼儿不容易接受新的老师、幼儿与教师之间重新建立信任时间长、家长要与教师重新沟通效率较低等问题[11],进而会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教师的频繁流动将直接影响整个幼儿园的日常运行。教师离职,幼儿园需要调配岗位,或者重新招聘教师上岗,并对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既增加了办学成本,也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区管园用、骨干教师合理流动等人事机制,探索建立岗位流动的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实现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学历教师队伍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