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探究

2022-03-18 04:28孟庆鑫孙晓妍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育人思政

孟庆鑫,吕 岩,姚 艺,孙晓妍

1.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2;2.营口市现代服务学校,辽宁 营口 115000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高职院校实施的“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院校之间开展的“3+2”分段培养两种模式,满足了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入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需求[1]。针对这部分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课程思政作为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重要抓手,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课程思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围绕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补齐教育方面存在的短板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了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任务在建设“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目标、思路和主要内容等,要求高职院校结合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和会议、文件,为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有力推动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职业院校提高育人质量的内在需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各地深化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促进了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系统化机制建设,扎实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日趋扩大,一方面缓解了产业发展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学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薄弱、自律意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是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探索实践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完善“铸魂育人”体制机制,解决学生思政教育“孤岛”“壁垒”“两张皮”问题,是实现职业院校实用高效发展的内在需求[2]。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通过对辽宁省内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的7所职业院校的实地调研和对262名教师、2 155名学生的有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学生认可度较高的特点,反映出辽宁省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一定成效。

(一)教师参与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高

此次调查的教师队伍年龄在30~60岁有260人;讲授专业课、通识课的教师分别占77.1%、12.6%。

1.教师思想上重视课程思政建设

针对“是否了解课程思政”问题,教师了解率为95.42%;66.41%的教师能明确说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关系;93.89%的教师充分肯定课程思政在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成长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支持率达95.04%。

2.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95.04%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90%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能够为学生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表明经过多年课程思政探索实践,教师群体思想上形成协同育人共识,积极回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之问,并注重联系贯通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实际,在课程上加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广大专业课、通识课教师的自觉追求。

(二)学生对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可度高

此次调查的学生年龄主要在16~20岁,分布在中职、高职学段各年级,能够反映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学生群体受教育现状。

1.课程思政育人符合学生群体成长发展需求

67.47%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听过课程思政的提法,认为“中职、高职学段思政教育内容上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学生占70.53%,认为“有效衔接”的占76.06%,总体上对学校贯通培养中开展的思政教育衔接、逐层递进情况表示满意。其中,83.2%的学生认为需要在专业课、通识课中融入有关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方面内容。

2.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得到学生认可

63.6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对个人良好品德修养和行为养成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表明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作用发挥明显。83.71%的学生认为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养成受专业课教师影响较大,61.35%的学生认为受通识课教师的影响较大。从学生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反馈来看,认为效果好、较好的学生占97.07%。以上数据显示贯通培养学生群体对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情况和教师承担育人责任情况具有较高认可度,反映职业院校以思政课为核心、通识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协同育人大格局基本形成,并取得一定成效。

三、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目前,辽宁省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推荐评选、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职业院校内部也组织相关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课题研究、座谈交流等活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可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尚未形成,存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有待加强

此次调查统计显示,78.63%的教师认为需要进一步厘清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其中,61.45%的专业课、通识课教师认为受当前课程学时所限,难以进一步拓展思政内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因受学制、分段管理、学生认知特点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具有教育对象、主体、内容和管理“四个特殊性”[3],决定了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必须要紧密结合贯通培养专业和课程具体实际。目前,职业院校贯通培养思政课程建设的整体性规划设计方案还没有形成,各部门统筹不够、合力发挥不足[4],从而导致建设整体思路不清,教师“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现象突出。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通过教学竞赛、典型案例、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建设等活动方式,发挥了一些优秀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思政育人取得一定成效,但这种较为分散、不固定的做法,其聚焦点并非整体、系统设计,而是带有阶段性、局部性特征,对于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广度、思政育人衔接和思政元素挖掘深度而言,缺乏顶层设计。调查显示,73.66%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63.74%的教师认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配套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备,存在以活动方案代替制度建设的误区,影响了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的构建。

(三)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教师培训交流缺乏

在对教师群体如何提升思政课程建设的质量水平调查中,79.77%的教师认为需要加强培训与交流,帮助其做好日常积累和课程设计工作,表明教师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愿较为强烈,渴望获得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指导和相关成熟经验、先进做法的交流。从目前培训交流情况来看,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交流尚未在教师群体中全面铺开,更多的是靠教师自身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实践,影响了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高质量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课堂效果教师自我评价显示,27.86%的教师认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59.16%的教师认为成效较好,10.31%的教师认为收效甚微;结合学生课堂效果评价,22.51%的学生认为中高职的思政教育内容相同,16.24%的学生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不够。以上师生反映的课堂评价数据基本吻合,表明育人质量和效果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四、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5],正确处理好当前与未来、全局与局部之间关系,把握“一脉相承”的规律性,突出“行远升高”的层次性,增强“配套成龙”一体化设计的系统性。

(一)做好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规划设计

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共同体的理念。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课程思政建设政策文件要求,中高职贯通培养要遵循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发展、思政工作规律和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顶层设计,做好课程思政整体规划设计和整体方案制定实施,正确处理课程实际与育人需要、规定课时与讲授内容的辩证关系,明晰建设总体思路。在中职学段以培养学生责任使命为重点,强调思政教育的基础性;在高职学段以提升学生思政素养为重点,强调思政教育的提升度,从而构建层级递进、螺旋上升、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6],系统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衔接脱节、课程重复、课时不足等问题。

(二)完善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规章制度

职业院校要联合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中有关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以制度建设统筹课程思政建设[7]。通过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将价值引领贯穿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法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完善教师职称评聘、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选拔、教材选用、课程建设、教学评价、教学竞赛、评先评优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中,形成整体引导、具体落实、协调配合、资源整合、科学评价的制度体系[8],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常态化、科学化、有效化管理运行机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解决课程建设中职责不清、评价缺位、执行不力等问题。

(三)加强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教师培训交流

职业院校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培训交流联动工作[9]。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中关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任务要求。在教师培训交流中,坚持日常学习交流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教学竞赛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以教师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为常态建设,以教学竞赛、专题培训、典型案例、课题研究为提升手段,采取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结合的方式,解决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和创新性不够的问题。

(四)提高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育人质量

职业院校要结合贯通培养学生群体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此次调查显示,学生对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融合、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度依次为89.74%、78.47%、72.16%,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方式接受思政教育的学生依次占81.82%、63.62%、60.23%,希望网络互动的占48.31%,体现新时代下这部分群体在综合素质提升和接受教育方面的新需求、新特点,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借鉴参考。对此,需构建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协同教学体系、多元评价体系[10],在思政育人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内容运用上凸显职业院校特点、专业特点、课程特点等,打造精品思政课程资源,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亲和力、针对性的问题。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育人思政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