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模式构建

2022-03-18 04:28王和平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爱国主义协同

王和平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颁布的首个爱国主义教育纲领性文件,是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南。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体现,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完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模式,深化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实践,这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不足

爱国主义是知情意行的有机整体,在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强大的形势下,在全球新冠疫情冲击而愈加凸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情形下,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爱国是必然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往往也都直观地反映在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实践中,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以及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质疑否定[1],是对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性的质疑否定。持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以受青年人喜爱的“弹幕”方式进行隐形传播,给“三观”尚未成熟且习惯于从网络获得海量信息的高职学生群体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挑战之一。

(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网络话语权引领不够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但是在宣传方式上有时过于依赖传统宣传方式方法,忽略了当前学生是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忽略了学生群体的话语特点和认知方式。随着抖音、快手、微信、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学生群体已习惯用网络话语方式来表达爱国情绪和情感。在网络场域条件下,高职院校传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话语体系的解释力、创新力和引领力则显得有些薄弱,特别是针对国际国内涉及“爱国”问题的热点事件,仍然更多侧重爱国主义硬性要求和落实政治任务,忽略了话语体系转变,导致学生的爱国情感难以转化为爱国行动。

(三)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够

对高职院校而言,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全过程,体现的是育人时间上的不间断性和育人过程的可持续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髓在教育上的体现,这种自上而下的外部推动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主要以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职能部门为主。“员”存在角色缺位,全员育人作用不明显;教师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能力普遍不足,“程”存在链条断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毕业教育不足,全程育人有效衔接不明显;学校大思政体系构建不足,“位”存在薄弱环节,全方位育人有机联动不明显。由于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不够,所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往往出现“非常态化”工作倾向,学生技能报国的动机未能从根源上给予阐释引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工作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2]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3]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年学子爱国情怀,就是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唯心史观,这是党中央为青年学子提供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党中央重要部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工作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推向更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刻阐明和回答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教育对象、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等;2020年1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提出了实施“立心铸魂”行动、“笃志润德”行动、“青春告白”行动、“共情共鸣”行动、“固本培元”行动、“同频共振”行动、“激情追梦”行动、“奋斗圆梦”行动等八大行动[4]。以上《纲要》和《方案》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为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技能报国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工作目标

“技能报国”成为一种明确导向源自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时做出的重要指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5]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人才机构队伍不断优化升级,而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制造强国”人才队伍起着重要支撑作用。高职院校将技能报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目标,发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集聚效应,这是爱国主义对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具体化。

(四)话语体系转换是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工作突破口

话语体系蕴含着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这是话语权产生的内生根源。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具有热血激情、拼搏向上、追求理想、自我牺牲的朴素爱国情怀,他们对爱国主义的话语表现形式更趋向于趣味化、生活化,甚至二次元化,他们尤为反感单向说教。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变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话语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话语接受方式,优化话语传播方式,尊重学生的合理价值诉求,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做活爱国主义的内容宣传,将爱国主义的理论意蕴嵌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将“宏大叙事”转换成“细小叙事”进行传播,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梦与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推进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工作关键

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将抽象的理论范畴还原为具体的实体表象,才能成为青年所真正接受的信息符号,实现理论知识的有效传播[6]。课程思政是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传播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表述语是源于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首次写入文件中是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之中,首次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是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纵观高职院校所有专业课,其中均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教师应从课程论角度来实施课程思政,而不是从传统教学角度实施课程思政,同时教师要转变话语体系,要彻底摒弃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协同行动

(一)实施机制协同行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机制要同向发力

协同的本质是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协同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持动力和活力。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系统性、全局性工作,涉及多重维度,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表现为不依赖某个单一部门,而是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行动,各部门各单位在履职尽责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机制协同行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内部联动机制,学校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责权清晰、监督反馈、奖惩激励的统筹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机制联动优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外部联动机制,加强学校与政府、家庭、社会整体协同联动,形成内外部力量同向发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实施队伍协同行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队伍要同频共振

恩格斯指出:“许多人协同,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产生了‘新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单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7]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是多个教育主体协同发力产生放大效应的过程,多主体参与是实施队伍协同行动的关键和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党政领导干部等不同育人主体均是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队伍协同行动的最佳效果就是产生同频共振效应,所有育人主体都应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过程中保持方向一致、步调一致,与学生客体之间互相呼应、互相配合,在深度融合互动中帮助学生实现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三)实施课程协同行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课程要同行同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关键课程,要强调政治引导功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现实困惑,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其他所有课程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挖掘探究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将专业知识教授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有机融合,激发践行工匠精神、技能报国的使命感。实施课程协同行动,关键前提是全体教师要突破专业界限,建立跨专业交流机制,搭建课程协同平台,形成合作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这样才能发挥出协同效应。

(四)实施场域协同行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线上线下要多域同构

场域协同就是要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搭建新媒体教育平台,推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题材慕课,鼓励师生创作爱国主义题材节目,推动传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与网络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相融合。传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与网络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传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是“根据地”,网络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是“主战场”,两者齐头并进,既避免了传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过重的学理性灌输,也避免了网络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娱乐化、碎片化,既能保证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导入的角度,也能把握好话语转化的程度,使学生在兼容并蓄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载体打造

(一)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场馆

很多高职院校校史本身就蕴含着红色基因、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经过几代师生共同创造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和功能。通过对校史文字提炼表现历史,通过能直观反映学校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及照片再现历史,通过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活化历史,通过融入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时代元素丰富历史内涵,将学校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坚守理想信念的斗争史、奋进史、光荣史,这是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二)打造爱国主义宣传矩阵

互联网技术让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和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应打好网络主动仗,打造互联互通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传播矩阵,优化内容供给,下大力气开发网络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产品,在平台架构、功能设计、视觉美工、交互体验等方面强化用户思维,创作出具有家国情怀且契合学生有效需求的爱国主义文化产品,构建校园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主流文化生态。同时主动引领网路传播话语权,创建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抖音短视频、官方直播平台等,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内容包裹在短视频、表情包等传播场景中,运用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讲好爱国故事,塑造充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正能量的校园网络话语传播生态。

(三)打造爱国主义文化精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9]高职院校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要以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以部门之间无障碍合作、专业之间无障碍合作、课程之间无障碍合作、人力资源无障碍合作、科技研发无障碍合作为遵循,通过打造文化精品,将抽象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具象的实际行动,贯穿于学校发展的使命和职能中,引领学生建立广阔的文化视野,不断受到优秀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滋养,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爱国主义协同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