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

2022-03-18 04:28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明意识高职

刘 迪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思路和举措,明确指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维护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以此来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写进了政治报告中,标志着我们国家已经清晰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新理论和实践创新[2]。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职业技能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群体,将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用科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使命。高职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不高,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充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理解不足。他们担心目前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问题,但都停留在表面了解之上,没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增强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为美丽中国的建设积累力量,对于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

生态文明意识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待自然环境时的想法、觉悟等。生态文明意识从生态价值的角度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去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在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一)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认知现状

1.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匮乏

丰富的生态知识是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想要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就要丰富他们的生态知识,因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想要征服自然,就要了解自然发展的规律,善待自然。也只有拥有丰富的、准确的生态知识,才能真正地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进而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概念不清

大部分高职学生只是通过网络等易得的渠道对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字面了解,不完全理解其含义。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片面、匮乏。简单认为生态文明意识就是生态保护意识,缺乏对内涵的理解。生态文明意识是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意识;是一系列思维模式,它在思想中养成环境保护观念以指导人们的良好环境行为,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境界。

(二)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情感现状

1.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道德感不足

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品质,基本能够做到与大自然成为朋友并保护他们、善待他们。但从道德感出发,要对高职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意识的道德感还要求高职学生尊重自然、关爱自然,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而这个层面往往是被忽略掉的。

2.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理智感贫乏

理智感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认识和掌握自然发展规律的动力。对生态文明探索的好奇心,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都属于理智感。高职学生缺乏生态文明意识探索的动力,没能从深层次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不能在探索与实践中获得幸福感与乐趣,缺少忘我投入的状态。

3.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美感匮乏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审美精神的源泉,更是精神财富创造的基础。高职学生不善于发现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感受和鉴赏能力不足。对美的感受应该是一个有意无意受感染和熏陶的过程,也是高职学生个性升华的重要途径。对美的感受会潜在微妙地影响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只有感受到美好,才会持续地去探索和发展美好。

(三)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意志现状

1.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法律意识淡薄

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法律意识主要体现在生态法律知识的把握以及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的意识。由于对生态法律制度的缺乏,高职学生行为中也存在破坏生态文明、破坏自然的现象。高职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合理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环境权益的意识。这里的权益不仅包括周边生活环境,更包括社会环境。当自己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时,应该懂得用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的权益。

2.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自觉性欠缺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工匠型人才,将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同时,高职学生也肩负着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使命。高职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的自觉性显得格外重要,而目前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将知识、技能转化成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3.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果断性不足

随着党和国家不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不高,这依旧是当今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高职学生主动认识生态文明意识的淡薄,生态文明的眼光不够长远,不能果断转变意识,也不能积极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之中,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与推进。

4.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坚持性不够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工作,每个人应当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能够长期坚持生态文明行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种坚持明显不足。很多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存在冲动性、短暂性等特点,能够长期坚持的人少之又少。

5.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自制性较低

增强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技术支持,对于处在当前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意义重大。但相对于本科生,作为技术人才的高职学生自制力不够,没有内化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控制力欠缺[3]。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不能时刻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更有部分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自制性不足,甚至做出破坏生态环境的劣行。

(四)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行为现状

1.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行为滞后

高职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态度在不断积极变化,生态文明行为也在不断的增多。但生态文明意识对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不足,还没能将生态文明的意识升华成生态文明的自觉行为[4]。高职学生,跟本科生相比文化知识基础要差些,自制力不够,能够一直坚持地进行生态文明行为的能力不足,对生态文明意识的领悟也不精确。

2.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高职学生仅仅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作为工匠主力军的高职学生还应当高度关注相关话题,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现实情况并不理想,高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的限制,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从大众媒体获得的,他们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途径较单一,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储备较为匮乏,缺乏专业理论意识的培养[5]。

3.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实践机会较少

实践是生态文明意识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领悟水平不高的高职学生,实践中的接触与体会,对于他们生态文明价值与观念的形成更具有学习意义。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都要遵循学校的旧有的日常管理制度,墨守成规,生态文明的意识不足,对于生态文明意识的理解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不足。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的行为习惯有待养成。如现在的高职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已经比较了解,但是否已经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了呢?

二、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人类首先考虑的总是自身眼前利益,不能将关于生态文明的长远利益的认识转换为自己的生态文明的行为动力,这是影响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根本原因。人们总是考虑到让自然赋予我们物质生活财富,而忽略了我们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共同体。高职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不足,对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满意,导致他们出现过度开发的行为,而非自觉去维护。在相当多的时间里,高职学生过多地追求眼前的物质生活,过度消费、盲目消费,奢侈浪费……当人们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的同时,应该也去评估它的状态,这样才能将利益考虑到更多的人身上,甚至自己的子孙后代身上。

(二)家庭因素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积极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然而,高职学生家长受到生活环境即受教育程度的制约,生态文明意识明显不足,行为欠妥。同时,家长对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视不够。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生活起居,而忽视了良好的思想意识、健全人格以及合作意识的发展。导致高职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生活与感受,而忽略了周围的人与一切发展。

(三)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很少会重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高职学生一般教学以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主,专业水平是就业单位评判学生学业的不二标准。导致学校的教学中欠缺生态文明情感的影响,无法形成生态文明意识产生的良好氛围,这也极大影响了高职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导致学生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进而不能从生态道德角度去体会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对未来和谐发展的价值。

(四)社会因素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们更多的是着眼于工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优先于生态保护的心理根深蒂固。在这种传统意识的影响下,作为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自然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目前,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以及媒体都在积极地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但想彻底扭转大众心中的观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的积累。

三、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淡薄,使得他们在面对生态问题时茫然、无措,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缺乏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缺乏对自身未来主体地位的认识。

(一)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认知高度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对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充分,甚至是忽视。公民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国家的形象,高职学生环保水平也能够体现他们的职业素养。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一定要强化生态文明意识的植入。

1.提升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法律意识

生态法律意识、生态道德意识都是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判断上,高职学生会依赖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规定了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和手段。当高职学生对生态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时,他们才有可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也使生态不会遭到破坏,做到知法、守法、护法[6]。这也会促使高职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得到发展,也会间接促使社会的顺利持续发展。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规章、标准,形成了法律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应当鼓励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环保法律知识,以合法合理的方式,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2.提升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意识

要让高职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从生态文明角度看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二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和谐发展,三是在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能力的发展[5]。只有正确意识到这种观念,在生态文明意识的良好氛围下,高职学生才能真正地受到这种隐形教育的影响,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认知高度,进而在他们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人生理想。

3.提升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的知识掌握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高职学生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应当在思政课程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树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的新观念。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各种媒体向学生植入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只有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才有可能促进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转变与提升;只有掌握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才有可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件中贡献力量。

(二)改变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情感体验

生态文明意识的情感体验的提升,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认知和行动。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灵魂植入态度观念和情感中,提升高职学生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以及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让高职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生态保护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和学习中,注重以小见大、以情感人,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行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

(三)加强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意志控制

仅仅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纸上谈兵”。提高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意志控制,要培养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生态文明建设贵在自觉和坚持[6]。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到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升他们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及持续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促使人们出现了很多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提高自身的自制能力以及遇到问题的果敢执行能力。高职学生在对时尚、新观念的追逐中,能否保持成熟的价值理念、适当的行为方式是个巨大的考验。

(四)改善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行为模式

行为是心理过程最终表现的形式。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也必然通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表现出来。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生态法律知识,生态法律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判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否违法,也不清楚应该如何对待生态违法行为[7]。在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将生态文明认知转化成生态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受情绪和意志的调控。

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生态文明道德知识、为学生提供示范榜样,并形成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督促学生不断地适应生态文明行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践行自己的综合素质修养及人生价值[8]。

高职学生这个高素质人群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他们的生态意识是改善全社会生态意识的重要手段[9]。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高职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技术力量,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让知识和技术变得更有价值,让行动更有力量。

猜你喜欢
文明意识高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明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