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断增强东北振兴发展的经济实力

2022-05-30 10:48陈耀
辽宁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心城市经济形势县域经济

〔内容提要〕2022年8月11日,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在东北大学召开“2022年上半年东北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专家座谈会,围绕2022年上半年东北经济形势分析,2022年下半年东北经济走势展望,克服“三重压力”、做好2022年下半年东北经济工作的建议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本文为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的发言实录。

〔关键词〕经济形势;发展亮点;中心城市;县域经济

一、今年上半年东北经济形势总的来说忧喜并存

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判断,我们目前仍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短期看,难有好转。我认为,疫情多点散发对当前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我们做好经济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从全国来看,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实现2.5%增速,虽不很理想,但来之不易。

在全国31个省市之中,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21个,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的省2个,低于全国水平省市8个。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省市中,上海市、吉林省垫底,经济总量呈现负增长。从全国区域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较快,东南沿海偏低,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仍不理想,仅仅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但还要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有个正确判断,尤其今年第二季度的发展趋势,如吉林省第二季度的经济负增长在收缩、降幅在收窄。我认为,吉林省等随着疫情防控局面逐步控制到位,其经济形势在今年第三季度以至以后会有明显恢复态势。

尽管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经济发展形势中也展现出诸多亮点。

一是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发挥其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如辽宁省的大连市、沈阳市和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下,由于组织有力、措施到位,相对来说经济“企稳回升”较快,为稳定区域经济大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高技术产业对“稳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面对突发疫情,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却仍然强劲,国内一些重點城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数据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沈阳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23.5%,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6.8%;大连市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1%,医药制造业增长更快,达65%。这些数据表明,高技术产业正站在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引领行业的发展。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沈阳的半导体装备产业,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卡脖子”芯片行业的发展,如,沈阳芯源微电子企业目前正在扩大产能等。以上表明,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对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解决国家芯片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尽管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速,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稳增长、保民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下半年东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总体上看今年下半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产业链供应链冲击仍会存在,东北振兴实现全年增长目标难度不小,但是东北经济还保持着良好的基础和韧性,只要我们找准着力点,坚定信心踔厉奋进,依然能够争取到较好的发展结果。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特点,东北振兴发展要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经济的恢复增长。“三驾马车”要协同发力,尤其要加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投资拉动”一直是我们推进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建”投资等是近年稳增长的“利器”。我认为,东北地区在“投资拉动”上,还要在能够增强未来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上下更大的力气。近十年来,东北经济增长一直排在全国后面,拖的时间越长、经济基数越低,追赶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鉴于此,我们要抢抓今年下半年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尽管要达到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难度很大、实现全面振兴的压力也很大,但至关重要的是一定要稳住经济基本盘。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明确指出,疫情要控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希望东北要把党中央这“三条”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区域“中心城市”要在稳定区域经济基本盘上挑起大梁。对东北而言,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区域“中心城市”,是东北全面振兴中的中流砥柱和主力军,如大连、沈阳两个城市经济总量占到辽宁省的一半以上,长春市经济总量也占吉林经济的接近“半壁江山”。这些区域“中心城市”要勇于挑大梁、担责任,尤其在留住人口人才、企业投资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为东北的振兴发展发挥好应有的核心引擎作用。

四是要重视强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小城镇经济和人口承载力的重要举措。东北地区应重视抓住这一县城建设的发展机遇,也要提出“强县”发展战略。《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县城为主要载体,推动基础设施、产业设施、生态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辟了“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领域。东北三省有147个县市(不含城区),但经济实力都不够强,全国的百强县也只有瓦房店、海城、庄河三个县级市。我认为,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于进一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进而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东北地区,承担着国家“五大安全”,尤其是粮食安全重任,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争取更多的县城成为国家“示范建设”的试点,培育更大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中心城市经济形势县域经济
成都:跨越两千年的“中心城市”
浅谈做好煤炭企业困难时期稳定工作的思考
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我国物流经济空间组织模式探讨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改革、创新是中国当前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抉择
经济腹地与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影响关系分析
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