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自然博物馆系列文化产品设计应用研究

2022-10-02 15:50李雅婷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天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大河栖息地流域

李雅婷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一、引言

武汉自然博物馆以世界上的大河为背景、生命为主题、用长江与世界大河进行对话为观念, 讲述大河流域多样的生物故事, 展现了世界大河的联系性、差异性以及生命不断演化的秘密。截至2021年底, 武汉自然博物馆免费接待游客644万人次, 但是游客二次消费少, 急需设计一些具有武汉自然博物馆特色的文化产品。

目前, 由于人类活动以及对能源材料的消耗持续增长,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森林、自然草原、沼泽地和淡水湿地等遭到了破坏, 动物自然栖息地正逐渐消失。本设计从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武汉自然博物馆大河文化入手进行插画设计和应用, 为武汉自然博物馆设计一些具有大河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艺术设计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重视, 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武汉自然博物馆的概况与文化产品需求分析

(一)武汉自然博物馆的概况

1.展馆规模与展区特点

武汉自然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大河流域文明为主题的展馆, 于2015年正式开放, 目前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武汉自然博物馆共拥有藏品12000多件, 是一座集展览、收藏、研究、社会教育、公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以水滋养人类、人类缔造文明、文明融于生态为展览主线, 通过对不同大河区域的环境进行展示, 介绍了大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展区通过共有的水线、同一座山和错层结构来体现空间的延续, 展现不同的大河, 共同的生命[1]。

2.社会职能

武汉自然博物馆内常举行各种大型主题活动。截至2022年6月, 讲述大河文化的“大河讲堂”已举办了39期, 并举办了四届关于博物馆的科普绘画展, 还有博物馆奇妙夜、大河创意工坊等活动。武汉自然博物馆自开放以来还举行了许多“游学”项目, 2019年博物馆与武汉市新沟桥小学、钢城第一小学开展了“穿越时空秘境”馆校研学活动, 2021年与武汉市博雅小学、育才小学进行了“昆虫的奇妙之旅”馆校研学活动等。

(二)文化产品需求分析

武汉自然博物馆内现有动物模型、动物玩偶、仿真化石、文具、服饰和低价位的饰品等产品, 这些产品在武汉自然博物馆的特色方面体现不强, 缺少了关于博物馆大河文化的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消费者对产品的艺术审美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他们希望可以买到具有博物馆特色、体验感丰富和有一定高级质感的文化产品。因此, 在保证本馆大河特色的基础上, 需要设计出主题鲜明、符合大众审美、兼有科普性和教育性以及有一定高级质感的文化产品。

三、设计主题选择与概念生成

(一)设计主题

目前, 环保主题方面的设计有自然风景类、动物形象类, 缺少关于动物栖息地生态圈类的设计。为了弥补以往研究中关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在现代设计中的不足, 丰富环保科普的设计类别, 解决如何把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信息快速传递给大众等问题, 本设计选取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主题, 将野生动物与其各自面临的栖息地破坏的形式相融合进行设计, 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重视。

(二)概念生成

1.冰川融化

极地气候的变化正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系统, 在1994年到2017年间, 地球已经失去了30万亿吨冰。近年来, 海冰的损失率还在急速上升。研究表明, 2017年的冰川融化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加快了大约1.65倍。在2019年6月的一次格陵兰岛冰川的暴烈融化中, 仅在6月12日一天就有将近一半的冰面出现了融化。这样的气候变化和冰川融化会使动植物的生长、地理分布、物种组成等发生重大的变化[2], 对极地动物的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直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森林减少

调查发现, 由于人为因素, 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原始森林已退化或遭破坏, 这给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森林减少引发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也间接影响了原有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进一步造成动植物种群的减少[3]。目前, 每6秒就会有一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森林被破坏, 按照现在的森林破坏速度, 24年后28000个物种很可能会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而灭绝。

3.山火频发

森林大火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灾害, 往往会给森林和野生动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近年来世界各地山火频发, 2020年山火共烧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4]。地球另一端的澳洲, 2020年山火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破坏以及30亿只动物的死亡。位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的亚马孙雨林年年月月都有森林大火发生, 而且大都是放牧或耕种人为造成[5]。我国近年来也发生了多次森林火灾, 2020年3月就有山西省长治市、北京市密云区、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等地发生了森林大火。

4.海底洞穴坍塌

在很多海洋中都存在着海底洞穴, 这些洞穴对动物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动物在海底岩缝中生活、繁殖。那里原本非常寂静, 但现在随着海岸的开发、海底开采、工业船只和游客的到来都增加了海水的污染, 影响了海底的稳固, 对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三)设计元素选择

1.北极熊

在体现冰川融化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方面, 笔者选择用亚洲北部叶尼塞河流域的北极熊作为画面主体进行设计。北极熊生活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北冰洋地区的浮冰渐渐开始融化, 冰面的缩小使得北极熊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小。北极熊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2.孟加拉虎

在表达森林面积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方面, 笔者选择了南亚次大陆恒河流域中的动物孟加拉虎作为画面的主体元素, 它们栖息在针叶林、阔叶林和印度北部的山地雨林中, 无固定巢穴, 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近年来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捕猎等原因, 动物自然栖息地遭到了破坏, 野生孟加拉虎的数量越来越少, 急需保护。

3.穿山甲

在表达山火频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方面, 笔者选择了跨国奔流的湄公河流域穿山甲作为画面的主体元素。穿山甲多生活在亚热带落叶森林山麓地带或丘陵中。白天常藏匿在洞中, 夜晚外出觅食, 遇敌时会蜷缩成球状来躲避捕食者的猎杀。因为近年来森林大火和人们的捕猎, 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 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数目。

4.僧海豹

在表达海底洞穴坍塌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危害方面, 笔者选择用多瑙河流域中的僧海豹作为画面的主体元素。僧海豹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海豹, 原分布于多瑙河流域黑海、地中海等地。由于它会捕食鱼类, 因此被视为害兽而常被捕杀, 又由于海水污染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底洞穴坍塌, 僧海豹所剩已寥寥无几。

四、设计实践

(一)插画表现

“插画”一词源于拉丁文, 本意是照亮, 指插画可以使语言文字更加清晰明确[6]。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 插画的传播越来越便利。插画不像照片单纯的写实, 其是一种非具象的表达, 具有想象与趣味的特征, 艺术感染力强, 容易被人接受, 使人产生共鸣。插画也可以采用夸张手法来突出画面中的重点信息, 使画面更加生动, 并营造视觉焦点。用插画来传达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观念也符合当今的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 可以体现现代审美特征。基于此, 本文选择使用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有关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信息的传达。

(二)构图分析与色彩表达

1.中心构图与对比构成

为了突出画面中的主视觉形象, 体现主题性, 本插画作品选用了中心构图的形式来突出画面中的动物主体。将动物放置在画面中心, 体现动物与栖息地环境的环绕关系。在四张插画中, 零星的冰块、伤痕累累的森林、山火烧毁的树木、坍塌的海底洞穴分别环绕着北极熊、孟加拉虎、穿山甲和僧海豹, 来表达动物所面临的栖息地“困局”。笔者在体现动物形象的设计上用了对比的形式, 将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分别表现在了四种动物的身上, 使有着消散趋势的部分动物身体与还完好的动物身体形成对比。

2.色彩表达

在色彩的表现方面, 笔者根据动物栖息地的不同地貌特征与栖息地破坏形式分别搭配了色彩。在北极熊栖息地冰川的表现上使用了蓝灰色作为画面主色调, 表达寒冷地区的特征。在孟加拉虎的插画中, 主要选用了青绿色作为插画主颜色, 表达热带雨林的特征。在穿山甲的插画中, 根据山火选用了橙红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在僧海豹的插画中, 背景色根据海底的特点选用了深蓝色。四张画面整体的颜色由红色、绿色和蓝色构成, 笔者使用光的三原色作为基调融合其他色彩来进行插画的绘制, 体现万物相生的特点, 在这个生态循环里, 动物栖息地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生命的轮回, 就像三原色相伴相生一样, 少了其中任意一色, 这个世界就不再五彩斑斓。

(三)主体形象的工艺设计转化

笔者的插画以线面结合的形式呈现, 在将其转化为工艺产品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主题明确、符合大众审美并具有一定高级质感的目标, 所以没有选择简单的打印印刷。考虑到全金属制作无法呈现出色彩的变化与特点, 而分色金属制作又会使产品造价过高, 因此选择将插画中的动物元素进行掐丝珐琅工艺吊坠的制作, 分别为叶尼塞河、恒河、多瑙河、湄公河四条大河流域, 设计了“正在融化的北极熊”“凋零的孟加拉虎”“碎裂的僧海豹”和“火中的穿山甲”四件动物吊坠。

(四)整体性包装设计

包装盒正面上部是以武汉自然博物馆内四条大河流域的动植物和河流名称为元素, 把生态和文化结合进行图案设计, 体现现代审美和时尚气息, 表达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这些动植物分别讲述了源于峭壁间叶尼塞河的勃勃生机、印度“圣河”生命的神圣、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河流湄公河的勃勃生机以及世界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多瑙河的故事。包装盒侧面则分别是北极熊、孟加拉虎、穿山甲和僧海豹的生存现状介绍。

吊坠包装盒置物内层的背景图分别为四张栖息地保护的立体插画卡纸。在卡纸上吊坠的周围有部分凸起环绕着中间的动物。四张卡纸中浮冰、树桩、烧毁的树木、塌陷的石块分别为凸起的部分。这些特殊形状的凸起可以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丰富产品体验。

包装盒内附赠河流流域的动物知识科普手册, 科普手册的封面分别为四条大河的河流流域图, 手册的封底左侧是一首小诗, 介绍大河流域的风光。右侧笔者加入了每条河流流域的动物形象设计, 叶尼塞河流域中有梅花鹿、豆雁、雪兔等。恒河流域中有印度黑羚、塔尔羊、印度眼镜蛇等。湄公河流域中有双角犀鸟、斑鼯猴、眼镜猴等。多瑙河流域中有松鸭、黇鹿、石貂等。

(五)成品展示(如图1)

图1 成品展示

五、结语

笔者在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插画设计和文化产品延伸应用的创作过程中,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现状和动物保护相关的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 深刻认识到现代文化产品设计在宣传保护动物栖息地方面的缺乏, 以及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愿本设计作品可以引起大众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重视, 愿在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循环往复的生态圈里, 动物自然栖息地可以不再受到人为破坏, 实现自我维持, 愿这个世界永远“五彩斑斓”。

猜你喜欢
大河栖息地流域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区域联动护流域
大河奔腾
BEAN SCENES
大河奔流
走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