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石窟非建筑性装饰纹样艺术特征与服装图案设计应用研究

2022-11-26 11:44
天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石窟纹饰纹样

刘 畅 李 静

1.邯郸学院影视学院 2.邯郸学院机电学院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 由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和小响堂石窟三部分组成。响堂山石窟是现河北省发现的最大的石窟, 是当地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是国务院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献记载和石窟碑刻记录, 响堂山石窟是由东魏到北齐时期的最高统治阶层——高氏家族及其重臣开凿、供养的。其文化形成于北齐时期, 后期经历了隋、唐、元、明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建造, 但是以北齐时期为主。继承北魏石窟的艺术风格的响堂山石窟是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北齐时期的石窟, 具有很强的北齐石窟艺术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特别是丰富的装饰纹样。其装饰纹样受到西域胡人及佛教文化的影响, 装饰艺术内容丰富, 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融合性和多样性, 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响堂山石窟非建筑装饰纹样艺术特征概述

北齐皇室追捧佛教, 因此石窟建造以佛教宣传为目的, 石窟装饰艺术也随之发展。响堂山石窟装饰图案分布较广, 继承了汉代风格, 又保留了西域风格, 艺术特征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相互融合的情况下得以形成。响堂山的装饰内容可分为建筑装饰艺术和非建筑装饰纹样艺术。建筑装饰通常是围绕窟壁龛形, 窟口类似龛形。这些结构都模仿了中国传统木结构的建筑样式。另一类是非建筑装饰纹样, 在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中大多以本土文化中的神兽和云纹等为主, 随着佛教的传入, 响堂山的非建筑纹样中多以植物纹样的表现艺术为主, 如忍冬纹、卷草纹、莲花纹和树纹, 其次就是动物纹饰, 如龙纹。

(一) 植物纹样分类

1.忍冬纹

忍冬, 《辞源》解释为“药草名。藤生, 凌冬不凋, 故名忍冬。三四月开花, 气甚芬芳。初开蕊瓣俱色白, 经二三日变黄新旧相参, 黄白相映, 故又名金银花”。忍冬纹是佛教中重要的装饰艺术题材, 在响堂山石窟装饰艺术中, 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响堂山的忍冬纹饰造型来看, 更像是西方的棕榈叶, 又或者是葡萄叶子, 因此可以认为具有很强的西域艺术特点。响堂山忍冬纹样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独立的单体忍冬纹;二是S曲线结构的缠枝忍冬纹;三是桃叶状组合形态的忍冬纹。

(1)独立单体的忍冬纹。这种典型独立单体的忍冬纹是单独存在的, 并且不与其他的纹饰结合或者相连, 响堂山第五石窟的地面上就有这样的纹饰, 以圆形花纹为中心, 似莲花, 四面有四片多叶忍冬纹的装饰。四叶或者五叶的忍冬纹饰区别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三叶忍冬纹。响堂山的忍冬纹饰整个造型更加饱满和大气, 左右两面对称, 结构规整平稳, 线条流畅, 并且整体形象似希腊的棕榈叶, 富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2)曲线结构的缠枝忍冬纹。以南响堂第七石窟胁侍弟子和东龛坐的释迦牟尼为代表。这种样式的纹样是一组为基本单位, 向两边连续呈条带状的二方连续纹样, 忍冬纹的藤蔓呈现S形连贯曲线的水波状态, 以藤蔓为主线, 忍冬叶子交替分布, 一组有一大三小叶片, 下面的小叶子回旋处理。反复相互交错, 形成一个对称完整的图形。这种绳带状的框架风格通常是需要单片的忍冬纹叶子以适当的结构形式连接在一起, 形成形态各异的忍冬纹造型。这种形态结构有着独特的异域特征。

(3)桃叶状组合形态的忍冬纹。桃叶状组合形态的忍冬纹在北响堂山的大佛洞三壁列龛柱子上有所体现。该形态的纹样是因为纹饰组合框架形似桃, 又像叶子, 所以叫桃叶。每一个桃形都是一个单元两两相连, 并且两个桃形连接处一般有藤条贯穿, 交接边缘还有忍冬叶, 形成二方连续, 在每个单元都基本有忍冬纹装饰。相比前两种, 这种风格的纹饰波状起伏, 气势轩昂, 造型更加繁复精美。

2.卷草纹

卷草纹是忍冬纹和云纹演化而来的一种植物纹, 其呈现出一种波形状态的上下或者左右延伸的花草纹, 也是在装饰纹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纹饰。卷草纹主要是外来纹样发展融合的结果, 并且响堂山的卷草纹明显体现出了隋唐风格过渡的特征。和忍冬纹相比, 卷草纹更加重视S形曲线框架基础上的装饰和韵律的变化, 而忍冬纹的重点在于叶片本身的形态变化。响堂山的卷草纹主要分为云气卷草纹、莲花卷草纹和混合型卷草纹(莲叶、忍冬、宝珠)。

(1)云气卷草纹。这种纹饰在响堂山装饰中整体纹样像是白云翻滚, 三个云纹组成一个单元。以波浪形为基础, 两边生出三片云纹, 并且逐渐变小, 形成一个漩涡, 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绵延的图案。

(2)莲花卷草纹。响堂山装饰纹样中多莲花卷草纹, 其特征实际上是莲花与卷草结合。在卷草纹中含有莲花的花苞形态, 同样是连贯对称图形, 并且莲花的形态和花纹比较写实。

(3)莲叶、莲花、忍冬纹混合型卷草纹。该类型同样是以波浪状的主藤为主框架, 在分枝的回旋部分是莲叶和忍冬叶, 之后再和一朵盛开的莲花连接, 莲花的花瓣基本是四片或者五片。通常这种纹饰的艺术特征是莲花和莲叶的造型以写实为主, 形态饱满丰富。

3.莲花纹

莲花是佛教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响堂山石窟的莲花形象出现在佛和菩萨的台座、背光内侧及龛楣、藻井地面等装饰中。盛开的莲花图纹在佛、菩萨的底座应用最为广泛, 形态多以六角的莲花卷草纹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呈现出一正一反对应而生的姿态, 整体形象呈现半圆, 莲花的花瓣造型饱满, 宽窄相间, 花尖微微上翘。边饰莲花纹主要是在石窟的边上, 起装饰的作用, 一般都是两两一组, 花瓣的底端有三角形的图案纹饰。响堂山石窟的龛柱莲花造型是上下各两朵, 并且大小形状一样, 会有卷草纹穿插其中, 这种风格的莲花纹特别具有波斯风格。而顶部的莲花纹饰是完整的莲花造型, 花瓣造型圆润, 共有十二片花瓣。响堂山的莲花纹大部分都是和其他纹饰组合搭配构成, 形式丰富, 莲花造型圆润饱满, 艺术展示的角度也相对多样。

4.树纹

树在古代是生命力的象征, 有时被誉为“宇宙树”, 也有对“树”的崇拜。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应用树纹, 主要表现在佛教中。在响堂山石窟中也出现了四处关于树造型的装饰纹样。通常的树造型都是菩提树, 繁茂的树枝加上点状的造型, 装饰性更强。树纹的造型不仅丰富了整体的佛像, 而且更加提升了石窟的艺术文化价值。

(二)动物纹样分类

响堂山重要的动物纹饰是龙纹。随着历史的发展, 再加上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龙纹形象造型更加生动。响堂山的门楣、石窟壁和佛像背光上均有龙纹作为装饰。龙纹整体上以龙首为主, 造型简单大气, 并且周围经常和卷草纹等其他纹饰组合, 互相衬托。动物纹装饰衬托出响堂山石窟华丽、繁复多样的艺术特征, 显示出了以传统为本的古韵之美和强烈的世俗传统思想观念。

二、响堂山石窟装饰纹样在服装图案中的综合设计

服装图案设计是一种装饰艺术, 是装饰性和艺术性结合的一种形式, 图案纹样本身可以作为一个符号, 它不仅美化了服装本身, 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美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借助服装这个载体表达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的人文精神。

响堂山石窟的非建筑装饰纹样中采用大量的植物、动物元素, 它的艺术装饰风格代表了当时北方独特的装饰风格和技术水平, 其装饰意义不仅在于直观的纹饰,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艺术文化融合的地域化特色。试图将具有中西融合之美的装饰纹样与服装图案的现代化设计相结合, 这类纹饰设计不是简单地拼凑图案, 而是依据形式美原则的现代设计理念, 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为目的, 去探索更加适合现代化审美理念的服装图案设计。

(一)纹样直接应用法

纹样直接应用法就是直接使用原始纹样的全部或者局部, 不改纹样图案的结构、造型甚至色彩。但是仅仅运用原始纹样, 会使服装图案单一, 缺乏现代时尚感。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纹样的构成上。首先将纹样进行重复构成连续纹样, 再进行反复连续组合, 这种方式也可以称为满底图案。最基本的图案是三种方式:一是垂线交织连续图案, 即水平或者竖直方向排列成最基本的图案, 每个纹样都是独立的个体, 并且都具有一定距离, 但是不排除连接一起的独特设计等。二是斜线交织连续图案, 此类型和垂线交织图案相同, 不一样的是排列位置。第二组的图案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形成错位似的排列。这种方法可以使服装图案更具秩序感和均衡美感, 增强传统元素的艺术表现力。在服装图案中这种设计方法多用于印染、刺绣等。三是随机排列方式, 只使用一到两种纹饰, 并随机零散地组合在服装图案中, 此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纹饰大小的调整变化。

(二)纹样间接提取法

纹样间接提取法是依照形式美法则, 将纹样进行选择性提取, 也就是打乱纹样的原本形态, 只提取特征明显的元素, 再合理组合这些元素, 使组合图案更突出主题, 使传统的纹样更具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一般分为两种方法, 繁化设计和简化设计。繁化设计即是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装饰纹样, 增加的装饰纹样部分一般都是在原图形上提取, 将图案缩放、纹饰叠加、纹饰套叠等。繁复的传统纹饰在服装图案设计中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造型的作用。尤其在传统纹样的变化中经常运用, 并且可以形成明显的艺术风格。简化图案设计实际是通过概括或者弱化原始纹饰细节, 突出纹饰的对比和醒目特征, 达到简洁的效果。此图形处理方法更趋向于现代设计中的图形几何化和平面化, 添加了抽象的设计思维, 是现代服装图案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纹样融合性设计法

以上提到的两种纹样设计方法均是在原始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单体改造, 再进行图案排列组合。纹样融合性设计是在纹样的基础上融合更多的不同文化和元素的造型。响堂山石窟传统的艺术纹样都是基本对称的纹样, 遵循形式美法则, 通过提取纹样变换等方式, 发现纹饰和现代风格相似的部分, 比如将响堂山的传统纹样与波普艺术相互融合。波普艺术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波普风格是一种大众化的、年轻的、趣味的艺术风格, 其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图形多以重复表达。将响堂山纹饰图案融入其中, 会使传统的艺术更加合理化和现代化, 表达了更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艺术, 并且达到了传播的目的。

(四)服装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表达是很重要的, 在现代生活中发展传统艺术, 可以促进传统元素在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服装图案一般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第一种是整体应用 , 即整体图案较大, 一般运用到服装的中心部分或者衣服设计突出设计点的局部, 例如肩膀、腰部或者特殊剪裁部分。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服装的气势。第二种是重复构成的使用部分, 这种风格的连续性纹饰通常是平铺整体服装, 起到局部点缀作用, 应用到服装结构分割点, 或者服装的边缘部分, 起到类似花边的装饰作用。这样更具有韵味和美感。第三种是运用到裙子或者大面积服装图案应用的部分。具有渐变纹样的服装图案可以使整体服装有变化和动感, 甚至有很强的节奏感。服装图案应用位置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服装设计的美感不同。

三、结语

响堂山石窟文化是真实的时代艺术风格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研究响堂山非建筑纹饰的艺术特征, 收集纹样再设计形成新的服装图案, 分析总结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服装图案和服装设计。这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石窟纹饰纹样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