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陕西凤翔泥塑为例

2022-11-26 11:44庄会秀
天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凤翔泥塑

庄会秀

中国艺术研究院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的地区, 几乎每个镇都有自己的手工艺品类, 凤翔泥塑便是其中的一个品类, 这一手工艺集中于城关镇的六营村。泥塑作为一门祖传的副业, 在历史上曾经是六营村村民农闲补贴家用的营生, 作为一门副业在六营村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界和地方政府对凤翔泥塑的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尤其是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 凤翔泥塑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凤翔泥塑的生产逐渐萎缩, 虽然经过各方面的努力, 依然在传承, 但是活力不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为凤翔泥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大数据背景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凤翔泥塑的发展

(一)传统农耕时期的生产规模

凤翔泥塑是六营村一门祖传的副业, 与当地的风俗已经融为一体, 在很多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笔者在2008年对杜银和胡深两位老艺人的采访得知, 他们年轻的时候, 艺人们一般是在二、三月的农闲时节制作泥塑, 作品的尺寸都不太大,艺人们平常会在村口摆摊卖给路人, 但是销量不大。赶庙会是最主要的销售途径, 艺人们一般都会赶在庙会前制作一批泥塑, 用架子车拉到庙会上售卖。庙会结束后如果还没有卖完, 就用架子车拉着走街串巷卖掉。

凤翔泥塑不仅塑造土地神、财神、福禄寿三星等常见的人物形象, 还制作泥塑娃娃、泥塑虎等当地祈子活动的必备用品, 所以需求量稳定。泥塑在当时是没有成本的, 每逢二、三月农闲时节, 人们从附近的沟里挖来板板土和白土, 用祖传下来的磨具制作。庙会过后, 泥塑的需求量便很小了, 艺人们也开始忙活地里的主业, 来年二、三月再开始制作。

(二)停产与复苏

1966—1976年, 六营村的凤翔泥塑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之后又慢慢恢复了以泥塑为副业的生产方式。刚刚恢复的时候, 庙里的需求量很小, 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也有限, 所以制作泥塑的艺人不多, 只有杜银、胡深、胡义等几位艺人, 他们成为泥塑在六营村复苏的关键人物, 因为停产期间, 祖传的磨具都已经损坏, 率先恢复制作的几位艺人可以徒手塑模, 所以他们又按照传统的样式, 重新制作了模具, 使六营村的泥塑制作得以延续。

(三)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 凤翔泥塑作为六营村的副业逐渐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这时的凤翔泥塑恰逢文化与经济双重契机, 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文化政策上, 民间艺术逐渐受到重视, 文化馆开始收藏民间艺人的作品, 凤翔泥塑也被凤翔县文化馆、陕西省艺术馆等收藏,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艺人们的创作热情。2006年, 凤翔泥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胡深享受专项补助。在经济政策上, 陕西地方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为了鼓励六营村更多的村民加入泥塑制作, 政府下拨专项资金为艺人们制作广告牌, 免除艺人的农业税。

如今, 泥塑的制作时间已经不再仅限于二三月, 因为泥塑的销路有了很大的扩展, 除了关中民俗的需求外, 凤翔泥塑已经成为当地广受欢迎的一种旅游纪念品和地方特色手工艺, 泥塑的受众有远方来的游客, 也有千里之外的网络订购者。全年只要有订单他们就制作, 并且每家每户都设有泥塑展示的空间供游客挑选。凤翔泥塑已经成为一个地方文化产业, 知名度非常高。

(四)工业化的冲击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开始出现富余劳动力, 村子里身强力壮的成年男性逐渐选择外出打工, 留在村子里做泥塑的基本上只剩老人和需要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 所以泥塑的制作受到极大的影响。勾线和上色两道工序尤其需要好的眼神, 而老年人一般都会花眼, 要么无法完成这两道工序, 要么质量和速度受到影响, 而家庭主妇既要照顾孩子和老人, 又要忙农活, 做泥塑的时间大多无法保证, 效率不高, 出活也就不多, 更不用提在制作中的创新。

自古以来, 六营村的泥塑制作在村民中几乎没有技术机密, 每一家的样式都差不多, 互相之间的竞争严重。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泥塑出现了降价现象, 经济效益微乎其微。徐志勇、孙定芳等人通过走访发现“随着市场萎缩与老艺人的消失, 这门手艺仅剩下两三个传承人, 正濒临失传的危险”[1]。2019年国家级传承人胡深去世, 更是雪上加霜。

(五)新的机遇

在受到工业化冲击的同时, 凤翔泥塑也迎来新的机遇。2013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再次强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研学旅行“作为创新的教育形式, 被纳入教育教学计划”[2]。胡深的女儿胡小红就是村里最早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团队的艺人, 每到周末, 提前联系好的中小学生会乘坐大巴车前来, 胡小红不仅会给他们讲解凤翔泥塑的历史、特点, 还会提前准备好经过粉洗但还没勾线的泥塑半成品, 让他们亲自体验制作过程。

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的特点

综合来看, 大数据的概念在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大数据”一词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突破现有定义的外延, 但大数据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比较明确的。

1.大数据的存储空间是云端。通过一台计算机存储的数据不能被称为大数据, 只能是数据库。有研究者认为, 大数据和数据库最主要的区别是大数据的数据规模大, 数据库的数据规模小, 但数据规模的大小并不能成为判断是否为大数据的标准。在目前所有对大数据的定义中, 没有一个定义能够通过可量化的数据规模来判断是否为大数据, 尽管多强调其数据规模大这一特点。与数据规模的大小相比, 云端存储是大数据更显著的特征。

2.大数据的数据庞杂。与小数据相比, 大数据的数据规模大, 与其伴随的是数据杂乱, 各数据之间有可能是并列关系, 也有可能是包含关系, 还有可能是重复数据, 所以用庞杂形容最为贴切。

3.大数据的检索速度快。这一点在胡冰的《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也被列为大数据的特点之一[3]。庞杂的数据能够得到快速分析, 很快获得目标数据, 这才是大数据能够被各行各业所用的基础, 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 这些庞杂的数据只能是一些无用的数据。

(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从上述三个特点来看, 中国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超大容量的云端存储, 中国的光纤入户和5G网络已经普及到乡村, 即使是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也有很多人使用智能手机。淘宝、京东等各网络平台的产品支持全国各地用户购买, 说明全国各地的相关数据都已经进入大数据。网络数据的庞杂已经无法通过人力去进行分组, 只有通过智能检索。检索的速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满足当前的各种需求。

当前, 大数据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如大数据通过智能计算在零售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我们在某一购物网站搜索某一商品时, 不仅能看到各种不同样式的商品, 也能看到目标商品的售出数量、关注数量、好评度, 还能看到对这一商品感兴趣的人们还喜欢哪些商品。当我们在网上订购机票或车票时, 网站同时会推送目标城市的酒店、景点、小吃等信息, 同时包括与其人气相关的数据。我们几乎已经习惯了将这些数据作为参考标准。

目前, 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与创新之路, 不仅商业领域在大量使用, 文化领域也在思考和尝试对大数据进行更好的运用。

三、凤翔泥塑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一)通过文化大数据平台展现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面貌

尽管以往通过学者的调研与描述可以向读者详细地说明凤翔泥塑在当地传统文化中的用途, 但展示面比较有限, 通过文化大数据平台可以让受众看到更多的相关信息, 如同身临其境。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 凤翔泥塑在凤翔县六营村及其周边村子的村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当地有拜土地神的习惯, 六营村及周边的村民在建房时一般会在门口的墙壁或照壁上挖一个方形的洞, 作为供奉土地神的龛。凤翔泥塑的作品中便有土地神, 当地民众将土地神从艺人手中买来, 放进龛里, 在年节期间进行供奉。当地姑娘在出嫁时, 娘家会陪嫁有“莲生贵子”寓意的灯曲(等娶)罐, 用来放火镰子;老人过寿的时候, 会送福禄寿三星;小孩百天的时候, 舅舅会送坐虎。这些约定俗成的民俗已经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 但是依然有坚持这些传统文化的村民, 但这类活动比较私密, 在调研过程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大数据时代, 这种较私密的庆祝, 可能会有家人拍摄视频发送到社交网络平台, 最终进入文化数据库。

(二)大数据有助于凤翔泥塑在现代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设计是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 是为现代人服务的, 但是我们会发现, 很多民族的现代设计都逐渐倾向于自己的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元素在现代设计的产品中屡见不鲜, 如招贴、家具、服饰、动画等的设计产品都从传统的手工艺元素中找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凤翔泥塑在现代社会的成名也与现代设计相关,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登有泥塑的马年邮票。在这之前, 六营村的艺人并不知道泥塑马可以登上邮票, 设计师王虎鸣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展厅里看到了凤翔泥塑马, 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民间手工艺元素, 就将其用于2001年马年邮票的设计中。这是一个将中国传统图形用于现代视觉设计的典型案例, 除了凤翔泥塑, 其他很多民间手工艺都曾经被作为民族元素用于现代设计。在国际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 机器的批量生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相似, 人们开始怀念手工艺时代的温馨, 怀念那些每一件都单独完成的手工制品。在这样的心理诉求下, 民族传统元素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元素。凤翔泥塑被作为马年邮票、羊年邮票等的设计元素, 成为凤翔人、宝鸡人乃至所有陕西人的骄傲。凤翔泥塑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陕西当地的设计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 精准地瞄定目标客户群体, 并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设计差异化方案, 使喜欢凤翔泥塑这一文化元素的用户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现代设计产品。

(三)大数据有助于凤翔泥塑在旅游经济中发挥作用

凤翔泥塑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早已是旅游经济的一部分, 其作品在陕西省内的文化街区、旅游纪念品区、酒店甚至小饭馆都经常出现, 有些直接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有些作为环境的装饰出现, 以烘托地方文化氛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凤翔泥塑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在越来越缺少手工体验的当代社会, 很多游客希望能体验手工制作的过程。凤翔泥塑的制作原料板板土和白土都取自从六营村附近的沟里挖来的天然原材料, 熬制的骨胶也没有任何环境污染, 六营村周围绿树成荫, 被田地包围, 环境优美, 空气质量好, 游客既能享受乡村的环境, 又能满足体验手工的需求, 还能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人们亲密接触。但是陕西的文物旅游景点数量多, 游客的目光多被文物景点吸引, 凤翔泥塑在这方面的发展有限, 仅能吸引宝鸡当地的中小学生。大数据可以让更多喜欢民间传统艺术的人们接收到凤翔泥塑的相关信息, 提高其在旅游中的知名度。

四、结语

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非常重要的民间手工艺, 扎根于当地民俗, 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经一度发展出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的模式。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 凤翔泥塑开始走向低迷, 甚至有失传的危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凤翔泥塑不仅在传统模式的保护上有新的契机, 在现代设计及旅游经济中也将发挥其作用。

猜你喜欢
凤翔泥塑
清《凤翔府志》中的文教论析
——兼论志录苏轼的社会价值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凤翔
多彩泥塑
乡村主力“回流”——凤翔区农民“弃城返乡”现象观察
民间美术——泥塑
看,“泥塑”多快乐
宋志浩作品赏析
凤翔探索“提醒制”
泥塑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