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瓷文化的异质性

2022-11-26 11:44陶梦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天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制瓷白瓷异质性

陶梦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我国自汉代开辟丝绸之路, 就将瓷器带入了西亚诸国。而今, 陶瓷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陶瓷中, 景德镇瓷器不可或缺。这得益于由人、物和环境所构成的当地瓷文化。在此背景下, 笔者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 对景德镇瓷文化的异质性进行分析, 以期对瓷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提供思路。

一、理论基础

资源观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Marshall(1925)和Penrose(1959)[1]。但 是 直 到1984年, 学 者Wernerfelt正式从资源方面分析了事物的有效性。学者Barney (1991)认为, 资源的异质性和不可完全移动性是事物获得竞争优势的必备条件。其中, 资源的异质性是最基本的条件, 也是资源具备不可完全移动性的基础[2]。

对于资源的异质性,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背景和角度, 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总体认为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资源不能被交易, 专用于特定需求。当资源符合这一条件时, 则是异质性资源[3]。但这种情况的资源较少存在, 因此, 主要以第二种情况作为研究内容。第二种情况是资源可以进行交易, 但在目前的状态下会更有价值[3]。或是认为资源被用于特定途径后, 便很难再适用于其他方面。一旦改变, 其价值便会大幅度下降[4]。

除此之外, 有的学者认为, 当资源相互结合使用时, 会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一种情况是资源中含有专用化资产(specialized assets), 即在事物的要素中, 有一项要素特定, 使得整体的流动性受限, 形成资源的异质性;还有一种情况是共同专门化资产(cospecialized assets), 是具有双边依赖性的资产。指的是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形成资源的异质性[4][5]。

综上, 资源观理论认为, 文化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组成它的内部资源, 而资源之所以能造成竞争差异, 是因为自身的异质性。本文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 试分析景德镇瓷文化的异质性。

二、景德镇瓷文化的异质性

本部分将对景德镇瓷文化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分为两个部分以作阐述:一是对瓷文化的组成要素进行阐述;二是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 对景德镇瓷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进行分析。

(一)瓷文化的组成要素

景德镇瓷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是因为组成它的要素具备一定的异质性。通过对各种要素的归纳整理, 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物、人和环境。其中物包括瓷土原料、水资源和烧制燃料;人方面包括人的制瓷工艺和装烧手法;环境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下将根据这三种分类对景德镇瓷文化的异质性进行具体阐述。

1.物

(1)瓷土原料

景德镇富含大量的瓷石和高岭土。其中瓷石和瓷土来源于景德镇大致五层的地层之中。由于地层深浅的不同, 所产出瓷石和瓷土的耐温性不同、粗细不同, 因此, 可以锻造出不同品质的瓷器[6]。而在景德镇浮梁县, 自古便蕴含大量的瓷土、釉浆、耐火土等自然物质, 这些都可以作为制瓷的原材料。而另一关键原料高岭土, 产自景德镇鹅湖县的高岭山, 这种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瓷土, 耐火性极强, 是锻造景德镇瓷器的绝佳原料[6][7]。

(2)水资源

景德镇境内河流星罗密布, 纵横交织, 既为制瓷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又为运输瓷器至外界提供了水上通道。除主干河流昌江外, 景德镇共计50多条小河流。这些河流呈叶脉状分布, 紧密联系, 流向各个村庄。再加上岩层坚固, 被侵蚀部分较少, 所以水中的含沙量较低, 水质出色, 为制瓷提供了较好的水源, 对深层次淘洗瓷土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8]。另外, 这些河流还可以作为运输成品瓷器的水路, 在古代, 水路既快捷又便利, 其耗费要远远低于陆路,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 提高了效益。

(3)烧制燃料

江西三面环山, 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部, 地处丘陵地带, 山群围绕四周。丛山之中树木葱郁, 尤其是松林的数量繁多。而松林中盛产的马尾松柴和制瓷息息相关。这种松柴在景德镇区域内唾手可得, 反观其本身的特点, 该松柴油脂丰厚, 烧成温度较高, 可以作为制瓷过程中最合适且性价比极高的烧制燃料[8]。除此之外, 景德镇地区还盛产一些狼鸡草, 可以和普通树枝一起作为燃料, 用来烧制粗瓷[6]。

(4)窑炉

景德镇窑是中国传统窑炉, 属宋代六大窑系之一, 因成功煅烧青白瓷而享誉盛名。景德镇窑由多个窑口组成, 其中马蹄窑和龙窑被公认为是煅烧景德镇瓷器的主要窑炉。

首先是马蹄窑, 因外观形似马蹄模样而得名。窑室外观小巧, 呈单个扇形, 前窄后宽。在窑室后部的下方设有烟孔, 当向窑内加热时, 火焰触碰顶部回旋, 流向瓷器的坯体, 以此将瓷器烧热。这种火焰冲击的方式可将窑内温度升至1300℃以上, 符合一般瓷器的煅烧标准。

而另一种窑炉称为龙窑。形如其名, 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龙, 一般依山而建, 龙窑可以迅速升温, 使得窑内的瓷器可以迅速生成, 适合煅烧胎体较薄的瓷器。而青白瓷恰是胎体薄如翼的代表, 两者相得益彰。然而龙窑的建造对坡度的要求较高, 因为坡度的大小影响着窑内的温度。因此景德镇人民汇集智慧, 基于这个前提, 建造了窑头坡度大、窑尾坡度小的进化版龙窑, 更加利于当地瓷器尤其是青白瓷烧制成型[9]。

2.人

(1)制瓷工艺

瓷坯装烧前, 首先要经过揉泥、拉坯、利坯、晒坯和施釉等步骤对瓷坯进行制作。其中, 拉坯、利坯和施釉这三个环节非常考验制瓷工人的手艺。首先是拉坯时, 制瓷工人利用旋转的转盘对瓷泥进行塑型, 拉出瓷器的大致模样。接着再利用小刀对瓷的形态进行修整, 最后为坯体添上釉色。这几个步骤的精细程度决定了瓷坯呈现出来的优良程度[10]。

(2)装烧手法

①单件装匣仰烧法

此种装烧法是当地人民集思广益发明出来的, 利用匣钵来装烧瓷坯。在匣钵中有多个上下空间, 均被分开。先提前在匣钵中放入垫饼, 再将制作完成的瓷坯放入匣钵每个独立的空间中进行装烧。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地减少了釉面的污染, 提高了成品率[6]。但同时, 由于每个独立空间中仅放入单件瓷坯, 导致成本较高, 该装烧方式用于煅烧品质较高的瓷器。

②支圈复合覆烧法

覆烧区别于仰烧, 将瓷坯倒扣着进行烧制, 是当地制瓷工人基于成本问题而改良的新型装烧手法。而支圈复合覆烧则是将提前制作好的泥饼放入装烧空间的底端, 再将碗类瓷坯倒扣在上方, 一个叠一个地批量进行装烧。这种方法可以同时用来烧制同一形状的瓷坯, 提高产量, 还可以降低瓷器的变形率, 减少成本[8]。用于煅烧普通出品的瓷器。但是这种装烧方式也有缺陷, 那就是所烧制的瓷器在开口处附着着涩圈, 难以对其进行清洗。

3.环境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因此, 制瓷的自然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景德镇当地拥有充足的瓷土原料、水资源和烧制燃料;在气候方面, 景德镇日照长、雨水足的特点也非常适合晒坯[8]。除此之外, 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熏陶, 也使得当地居民都纷纷学习制瓷工艺, 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拥有精湛手艺的制瓷工匠们。

(2)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对景德镇瓷器的影响, 以青白瓷为例。景德镇青白瓷兴盛于南宋, 人文环境体现在当时的大众审美风格和宗教信仰方面。宋代由文人执掌朝廷, 展现的是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 人们安居乐业, 丰衣足食。在这种社会发展下, 导致宋代的文人墨客剧增, 这类群体对景德镇青白瓷的外形乃至雕花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宋代时期儒、释、道兼收, 人们注重修养身心, 讲究用品的内在品质而非外部雕琢, 反对浮夸之风, 这一风气也对青白瓷的工艺制作产生了影响[10]。

(二)要素相互依赖后的异质性

上文中分别对景德镇瓷文化的要素从人、物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 笔者将对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后产生的异质性进行分析。

1.物与物

瓷石和高岭土与水结合, 形成瓷泥。景德镇当地的水流沙石较少, 水质细腻, 瓷土丰富, 且耐高温, 为形成好的瓷泥奠定了基础。而又因当地的烧制燃料丰富, 以松柴等为代表, 燃料价格低廉, 烧制温度高的特点有利于瓷泥成型, 成型后的瓷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烧制。在烧制过程中, 当地窑炉内部温度高, 受热均匀, 有效地提高了瓷坯的产率。

2.物与人

瓷泥混合而成, 需要人工进行捏制。瓷泥首先由当地工匠们反复进行揉捏, 为之后的步骤进行铺垫。再对瓷泥进行拉坯和利坯等环节, 使得瓷泥成型。在成型之后, 需要对瓷坯进行装烧。装烧离不开工匠们事先对窑炉的设计, 也离不开在此过程中工人们使用的装烧手法。通过当地工匠初期对瓷泥揉捏成型和后期利用窑炉的成功煅烧, 才能产出合格的青白瓷体。源源不断的物作为瓷器的原材料, 加之工匠们传承下来的塑型与烧制的手艺, 才使得瓷器在景德镇地区的发展拔得头筹。

3.人与环境

景德镇瓷器的釉色和雕花风格受到了人文环境的影响。南宋时期的崇文抑武致使当时瓷器的釉色迎合了文人淡雅素朴的特点, 故有“仿玉”之说。而正是受到大环境的熏陶, 当时景德镇地区的青白瓷雕花风格也极为婉约和简洁, 几笔勾勒诉说着雅士们的情怀和追求, 使得青白瓷成为天然质朴的代名词。而这一切的展现都离不开当地工匠们高超的刻花手法。正是匠人们多年来的坚守, 才可以让我们现今还能身临其境般感受宋代的社会风貌。青白瓷是景德镇瓷器的代表, 景德镇瓷器又是中国瓷器的代表。

4.人、物、环境

景德镇瓷文化是人、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青白瓷能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 也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首先, 崇文抑武的大环境下, 国家不受战争纷扰, 人民安居乐业, 这就奠定了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基础, 瓷文化不再是皇家专属, 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家喻户晓, 其次, 景德镇地区山群环绕, 支流繁多, 储备着大量的制瓷原料, 能够助力瓷文化的源远流长;最后是人和, 包含了当地土生土长的制瓷工匠和由北往南移居的匠人们, 正因为他们的坚守和突破, 才让景德镇瓷器涌现出新活力, 才让景德镇瓷文化代代相传。

三、结论

本文对资源观理论进行简单梳理, 探讨了景德镇瓷文化的异质性。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知, 当某种文化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内部某种资源或是某几种资源的结合时, 则表示该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 对景德镇瓷文化进行分析。首先对构成景德镇瓷文化的人、物和环境依次进行阐述, 接着将要素进行结合, 对要素间的相互依赖进行整合。通过对理论的内涵阐述以及相应的异质性分析可知, 景德镇瓷文化具备了一定的异质性。

猜你喜欢
制瓷白瓷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机制识别与市场价值效应
进口原料及设备制瓷对启新瓷厂发展产生的影响
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那年夏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