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传统龙纹造型演变比较及创新应用研究

2022-11-26 11:44陈欢欢
天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龙纹龙头纹样

陈欢欢 李 源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算得上是妇孺皆知。从原始社会时期图腾崇拜开始, 就出现了龙的雏形, 与原始神话一起成长, 从此龙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龙也成为皇权的重要标志, 于是神话中的龙逐渐失去了它的光彩。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神灵, 涌现出真龙天子、飞龙在天、二龙戏珠、鱼跃龙门、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等成语, 将这些成语所代表的图案应用并体现到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甚至是器具上, 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览无余。龙纹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完善, 人们的审美也在变化和发展, 同时又追求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的完整性。所以需要更多地去将传统的龙纹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 设计出符合现当代审美价值的设计作品, 并且用更广泛的形式创新, 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让人们体会那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并且还能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一、传统龙纹造型演变比较

(一)史前龙纹

新石器交替的远古时代是龙纹造型的起源时期, 是原始氏族的一种图腾崇拜, 呈现出稚嫰古朴的造型特征。远古时期出现的原始龙纹距今6000余年, 堪称“中华第一龙”的蚌壳堆塑的龙, 距今5000余年的玉龙, 不晚于4500年前的山西彩绘陶龙, 距今约3400年的大甸子陶器龙纹……这些原始龙纹样的出现都确凿地证实, 中国的龙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

三星他拉玉龙是红山文化时代的产物, 整体造型呈C字形环曲勾身, 无足, 无角, 无耳, 无鳞, 猪首龙身, 身体蜷曲着;头部造型似猪首, 嘴向前延伸略向上弯曲且紧闭;鼻端的截面部分近似于一个椭圆形, 截面上有双圆孔对称排列作为龙的鼻孔;眼尾细长向上翘, 颈脊上长着象征着当时猪体形象的长鬣, 长鬣呈薄片状并向上飞扬卷翘, 末端尖锐, 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相较于商代以后的龙纹造型来看, 远古时期的龙纹造型简朴粗率, 线条流畅, 不论是色彩还是造型上都呈现出浓郁的原始风貌。远古时代的各种龙纹造型为后来的商周龙纹造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为商周艺术家们龙纹创作的重要来源。

(二)商周龙纹

商周时期宗教巫术风行, 有着浓厚的宗教感。龙纹造型朴素粗野, 大多近似于无爪的爬行动物。商周龙纹在陶器和玉器中大量发现, 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中最为突出, 造型上有夔龙、螭龙、蟠龙、虬龙、蛟龙和一首双身龙纹、双头龙纹、攀龙等, 表现手法上有线刻、浮雕、半浮雕、镂空雕等, 常使用直线条来表现高浮雕的龙纹造型主题,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点。

商周时期的青铜工艺是明确出现龙纹样的开始, 随着青铜器上的纹样越来越复杂多变, 两侧开始出现对称排列的两条蛇形辅助图形, 这就是商代夔龙的雏形。夔龙一般采用伸卷自如的长条形单线条作为躯体, 造型身躯作爬行状, 动感十足, 造型十分简练;额顶有角, 头部向下, 嘴巴张开, 双唇向外翻卷;躯下有足成勾形, 并非一足, 还有两足、四足, 甚至无足;尾巴向上卷起或者向下弯曲;夔龙的下巴部分和龙足为几组弯勾, 有的作为主体纹饰饰于器口下颈部, 或者作为次要纹样饰于圈足。

相对于早期的原始龙纹样造型, 商周龙纹样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刻画生动细致, 从直线到曲线, 从无足到有足, 从无角到有角, 龙嘴从紧闭到张开, 增加了很多装饰纹样, 从严谨到奔放, 由厚重到相对轻快, 但相较于商代后期的龙纹样造型还是显得朴拙原始。

(三)春秋战国龙纹

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溃败, 封建社会开始萌芽, 政治上诸侯纷争, 思想上百家争鸣, 孔教和道教盛行, 摆脱了原始宗教, 用理性主义解释世界。春秋战国时期是龙纹样造型的光辉时期, 楚国出现的龙纹样丰富多彩, 不仅有飞龙、大海的蛟龙、驰驱如飞的螭龙、二龙合体的玉雕龙纹“双龙首璜”, 还出现了龙车和龙舟。在战国的青铜器和织绣品上出现了龙与花草结合的“花草龙纹”和龙与云结合的“云龙纹”, 这两种纹样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意愿。

春秋战国时期龙纹在图案结构上追求精细的装饰感, 早期的龙纹造型呈蛇形卷体状, 以头部为中心, 作方形回旋转着。晚期的龙纹造型朝着兽形发展, 身躯多作兽形, 身躯呈“S”形弯曲, 头部回首吐舌, 有冠飘于头前, 四肢蜷曲, 尾部较长, 呈尖形卷曲。如花草龙纹的造型特点是把蛇形的龙纹造型与花、叶、藤蔓等植物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尖锐锋利的龙爪、龙尾、龙头和龙角都是由植物构成的, 显得生动灵敏, 像一只跳舞的优雅的龙。

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纹样造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最终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三停九似”的标准龙纹。相较于战国以前的龙纹样造型, 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神话传说和鬼怪题材, 逐渐由几何抽象往写实方向发展, 同时还加入了吉祥寓意在其中, 龙纹样造型由朴素、规整、谨密到流畅、灵活、奔放, 形成了特别的造型风格。

(四)秦汉龙纹

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兴起的阶段, 青铜器衰落, 在时代统一的社会背景下, 这一时期的龙纹造型呈现出朴实雄浑的特点。秦汉时期的龙纹造型大致分为“兽身龙纹”和“蛇身龙纹”两种, 在秦代向汉代的过渡阶段, 兽身龙纹增多, 蛇身龙纹减少, 除了螭龙、应龙、赤龙、蛟龙以外, 还出现了苍龙、黄龙、白龙、云龙等龙纹造型且与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 展示出浪漫的精神色彩。

秦汉瓦当上的走兽形龙纹是“兽身龙纹”的代表, 其造型特点是躯体短且似猛虎和野马;颈部细长;有龙角;有微微卷起的胡子和肘毛;眼睛细小, 嘴巴张开;有双翼且身披鳞甲;四足保持走兽的爪型, 仍然保持商周时期的三个龙爪, 前足一条驻地, 一条向前伸展, 后足一条驻地, 一条向后抬起, 呈现出生动活跃的龙纹造型。“蛇身龙纹”从西汉时期开始普遍, 造型以蛇形为主体, 老虎、老鹰等动物相结合, 体型呈波浪状, 有云纹气浪装饰在周围, 头大颈细, 嘴部大张并吐露舌头, 无脊有鳞, 背着羽凤, 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感。

秦汉时期的龙纹造型由抽象向现实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相较于秦汉以前的龙纹造型来说, 秦汉时期的龙纹造型不同的是带有浪漫的双翼, 还出现了之前没有的胡子和肘毛, 并在张嘴的时候吐露龙舌。

(五)雍容、华贵的隋唐龙纹

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繁荣期, 国力强盛, 社会安定, 采用了开放的政策, 不仅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有用文化, 还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隋唐时期是龙纹造型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期, 造型上出现了腾龙、唐代龙、穿板龙、团龙等龙纹样。

隋唐的龙纹出现了新的变化, 但未完全脱离兽身形态。隋代更加注重功能, 龙身作瓶体, 躯体作瓶柄, 龙头探入瓶内作喝水状, 既使用又生动美观。唐代龙体型饱满富丽, 介于蛇与兽之间, 大多呈飞行状;头部扁长, 上唇上翻;龙角开叉前移位于前额眼睛部位生出;尾巴往往表现为从前到后绕过一条腿呈S形弯曲, 尾巴从虎尾变成了蛇尾;龙爪子多为三趾利爪, 四腿往外延伸, 周围布满了整齐的鳞片;张嘴吐舌, 同时龙珠开始出现。

相较于隋唐前代龙纹造型和后来的龙纹造型, 隋唐的龙纹造型越来越精致华丽, 隋唐的龙纹样从古拙严谨变为自由舒展, 由注重装饰转向注重实用, 从单独使用到与多种纹样结合使用, 从虎尾变成蛇尾, 龙角分叉, 耳朵呈多页形, 嘴部又尖又长。

(六)宋元龙纹

宋代崇尚理学, 工艺美术品较为发达, 步入了黄金时期, 元代在宋代龙纹造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三停九似”的龙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 宫廷龙和民间龙同时发展, 宫廷龙造型精致华丽, 民间龙造型相对简朴, 具有驱邪祈福的寓意。

宋代几乎看不见走兽状龙纹的痕迹, 龙纹造型特点为没有龙背和双翼, 颈部和腹部逐渐变粗且弯曲自如, 龙头造型装饰物变多, 龙发朝尾部披散开并且向上卷起, 龙角分叉呈鹿角。宋代典型的石刻双龙, 打破了传统单龙的构图形式, 演变成为多龙构图。元代的龙纹造型艺术特点是:头部扁长, 龙眼十分有神, 像兔眼一样;龙须, 龙发, 肘毛向后飘扬;身躯呈S形弯曲形状, 四爪开始出现。

相较于宋元早期的龙纹样造型, 宋元时期的龙纹造型从朴拙到细致完善;从单龙到多龙;龙体更加修长;从无爪鳞到有爪鳞, 四爪开始出现;头部更加扁长;肘毛变成了三束飘带;构图上逐渐脱离了对称形式, 采用散点布局;宋代开始龙纹和凤纹搭配使用。

(七)明代龙纹

明代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龙纹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 象征着皇权的龙纹等级分明, 五爪为龙, 四爪、三爪为蟒。明代的龙纹样造型在构图和形体结构上发展出了一套特别完整的体系, 从造型上区分, 有状态像行走的行龙, 盘卷成一个圆形的团龙头部为正面的是正龙, 头部为侧面的是坐龙, 头部在上面、尾部在下面的是升龙, 龙尾在上面、龙头在下面的称为降龙;在形态上区分成蛟龙、虬龙、螭龙、应龙、夔龙、肥遗龙等;根据其性情区分成有蜻龙、云龙、火龙等。

石刻龙是最能代表明代龙纹特色的龙, 造型特点为龙嘴大多闭合且更为扁长, 龙鼻向上翘象征着吉祥如意, 龙颈细长呈S形弯曲, 肘毛呈三条往后飘, 龙角分叉, 龙发多而长且向上飞扬, 龙爪刻画上分为象征皇权的“五爪金龙”, 象征莽的三爪四爪。明代出现了头部朝正面的坐龙, 其特点是龙头、龙角、龙齿、龙须、龙发、龙目整齐对称排列, 龙颈由头往上延伸, 身躯先往左卷曲, 然后往右卷曲, 再往下方弯曲, 再往左上卷曲。

相较于明代以前的龙纹造型, 明代龙纹刻画更为精美写实, 不同的是民代龙纹出现了五爪“金龙”, 通过龙爪的数量来划分等级, 龙发向上飘, 龙鼻向上翘起, 追求吉祥的寓意更为明显。

(八)清代龙纹

清代继明代哲学思想日益发展, 科技也随之发展, 技艺精绝, 进入了百花争妍时期。清代龙纹多为蛇形龙, 较少使用兽形龙, 产生了反映统治阶级审美意识的宫廷龙和满足劳动人民实用功能的民间龙两种。宫廷龙追求华丽精美, 不讲究其使用功能, 不计成本, 大量的装饰掩盖了材质本身的美感, 如铜铸龙和云龙编钟等。民间龙讲究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就地取材, 大多简洁质朴, 例如卷草拐子龙和夔龙, 为龙纹造型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清代龙纹造型进一步发展完善, 矫健飘逸, 龙头饱满, 眼睛呈圆状, 龙发飘逸, 有龙须, 嘴部张开吐露龙舌, 龙牙锋利尖锐, 龙角粗壮, 龙眉浓郁倒挂, 增加了其生动感和严肃感, 躯体蜿蜒盘旋, 龙头正面刻画, 躯体长度是头部长度的8倍, 尾鳍似一团火焰, 四条龙肢相对长在躯体的三分之一处, 龙腿上有毛发, 龙鳞密布。

相较于清代以前的龙纹造型, 清代的龙纹更精美细致, 装饰方面显得有些烦琐复杂。不同的是龙角粗大醒目, 龙尾为秋叶形, 尾鳍相比清代以前变大了许多。

二、传统龙纹的创新应用设计

(一)深度解读与分析

龙大致可以分为龙头、躯干、四肢和龙尾四大部分, 龙头是最能体现龙纹造型特征的一部分。龙头造型由龙角、龙耳、龙眉、龙额、龙鼻、龙腮、水须、胡须、触须、龙发、龙舌、龙齿、獠牙、龙唇等部件构成。由于画龙忌讳合嘴、闭眼睛和低头, 通常龙头造型为嘴巴大张且时而吐露舌头, 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龙发茂密飘动, 獠牙从嘴根部长出, 嘴角和腮呈圆弧状, 像牛耳朵的耳朵长在嘴巴后面与眉毛共存, S形状的龙须飘于腮的两侧。

(二)简化提炼与运用

提取龙头造型中的角、耳、眉、额、鼻、腮、须、发、舌、齿、獠牙、唇等重要组成部分, 用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抽象化的方式将其概括, 重新组合在一起, 采用符合现代审美的对比色进行创新设计, 在不影响其辨识度的情况下, 使其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并运用到当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之中。几何化抽象化的方式虽然看似简单, 但要运用得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总结, 才能找出最适合的方式提取出最重要的元素进行设计, 且不会改变其识别度和文化内涵。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各个朝代龙纹样的造型发展演变进行深度的梳理及比较分析。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龙头造型运用几何抽象的方式进行简化和提炼重组, 采用更具现代化、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对比色进行设计并运用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 对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与创新, 赋予传统龙纹样以现代化的设计语言, 这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也为以后图形表现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同时还使人们对传统龙纹造型及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希望本文对龙纹造型演变的解读及创新应用设计的研究和探索, 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使现代设计折射出浓厚的中国美学内涵。

猜你喜欢
龙纹龙头纹样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瓷器上的龙纹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龙头咬龙尾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皇太子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