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书院推进台湾青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机制化探索

2022-12-07 08:46祁少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朱子文化交流书院

邹 莹,祁少华

(1.武夷学院 台港澳侨办,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旅游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福建书院最早建于唐代,至宋以后,随朱子学的传播,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是福建历史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代,福建书院文化开始传入台湾地区,从最先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展汉学教育,到后来的各类教育机构组织的设立,闽台书院开始了一系列的交流交往,有着越来越深厚的渊源,书院成为两岸民众的“共有符号”和“共有知识生产”,有着共同传承形式和情感凝结特征。新时代下,将较完好的古书院保护起来,将已损坏的书院修复起来,将消失的书院复原起来,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福建书院活起来,成为两岸青年聚集的平台,成为文化、思想交流的阵地,不断培养造就一批对国家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中华儿女,促进祖国统一和平发展。

一、福建书院历史发展对台湾文化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一)福建书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福建书院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息息相关。朱熹是中国传统儒家理学官学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博大精深的闽派理学体系,在整个儒学历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由朱熹本人亲手创办的有4所书院,与朱熹有关的就有近30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度过,不仅亲自兴建和修复书院,还到其他各处书院讲学。在武夷山武夷精舍和兴贤书院,完成了他的重要论著《四书章句集注》,这是朱熹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4部儒学经典所作的注解,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影响极其深远;在建阳的考亭书院是朱熹晚年讲学之地,四方来求学的人众多。朱熹创办书院的过程虽艰难困苦,但最终与他所构建的理学体系相向而行、融汇相成,将朱子文化的精髓与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相结合,福建书院和朱子学一同发展,书院不仅成为朱子学形成和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同时也是朱子学推广与普及的重要空间区域。在朱熹的影响下,福建书院遍及全境[1]。从宋代至清末,福建拥有书院数百所,在全国地位显赫,成为朱子学的重要传播地。

历史上的福建书院主要有藏书、祭祀、讲学等各种功能,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交流研讨、社会教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书院里每一幅楹联,每一块牌匾都蕴含着丰富且珍贵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内涵,强调个人修养以及思想修为,蕴含着修身明德、尊师重教、经世致用等人文精神,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且具有生命力的精神文化内涵,我们将其称之为“书院精神”,这种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一度成为中国人的思想高地和精神圣地。

(二)福建书院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台湾书院源于福建书院,二者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福建作为朱子理学的发源地和传播地,通过书院文化交流,在台湾广泛传播发展。福建具有对台文化交流的独特优势,不仅闽台地缘相近,而且有深厚的文化亲缘联系。福建是朱子文化发源地,也是绝大多数台湾同胞祖地,这样同根同文的关系造就了朱子理学与书院文化成为了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也造就了朱子文化和书院文化在台湾书院的传承发展。两岸书院文化的紧密相连,特别是朱子文化在两岸交流上不可替代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认同。

鳌峰书院是一所极具闽台两地文化交融为代表的福建书院,它是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所建。作为清代最大最出名的书院,被誉为“东南第一学府”,培养了林则徐、陈宝琛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着丰富浓厚的人文气息。书院创办期间,吸引了很多的台湾学子慕名而来求学,当时鳌峰书院是一所全国顶级书院,台湾学子以报考鳌峰书院为荣,在《鳌峰书院志》中就记载了许多台湾士子求学的情况,在这样的书院氛围下培养了许多台湾学子,将两岸文化更好地融为一体。鳌峰书院有人曾赴台湾讲学,从书院毕业的闽都士人,也有一部分到台湾任教讲学,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台湾,积极发展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

台湾最著名的书院为海东书院,它创办于康熙年间,就深受鳌峰书院的影响,这个书院的办学模式和书院教育制度主要是学习和参考鳌峰书院。台湾书院的发展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海峡西岸向海峡东岸跨越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福建官员和学者付出的努力,他们从福建到台湾这一举措促进了台湾书院办学的成功,与此同时内地书院好的发展模式和较为成熟的经验也给台湾书院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

(三)福建书院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书院并没有随古代书院制度的结束而结束,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书院建筑,而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大地上特有的文化符号,是文化传承、文化守护、文化创新和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它的功能应定位于文化活动空间,承担着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的重任,符合新时代新的需求,对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传播中华文明都有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共建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实现两岸国家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增进心灵契合,是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3]。

近年来,福建书院很多正在新建或翻修,海峡两岸以书院为平台,广泛开展联谊活动,通过教学教材交流、学者互访讲学、共同研发课程、主题交流探讨、联合培育传统书院讲座师资、举办闽台书院研讨会论坛等形式,相互学习借鉴。越来越多的台胞走进福建书院,感受它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念,感受它国家民族精神的家国情怀,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两岸教育的研学新模式。自2008年起,每年由台湾朱氏文教基金会、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吸引台湾十多所高校,100余师生赴福建各地参观考察书院,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交流的“品牌”[4]。书院成为两岸人民心灵契合,增进一家亲,增进命运与共的一个载体,以此增强台湾青年对祖国的亲近感、融入感和归属感,促进“一个中国”理念的认同和凝聚。

二、福建书院在海峡两岸青年传统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书院呈现中仿造性多原物性少

福建书院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较多的已消失,保存相对完整的已较少,有的甚至只剩下遗址。经统计,目前在福建遗存的书院有97所,仍能保存明清或民国时代原物的仅14所,只剩一些残垣断壁和遗址的有46所,目前能供观察游览的书院多是近十多年大规模修复和仿建的,共有37所。以闽北为例,目前书院古建筑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有五夫兴贤书院、邵武和平书院,后期大规模修建的有武夷山武夷精舍、建阳考亭书院、政和云根书院、延平书院等,而屏山书院、云谷书院、西山书院、鳌峰书院等基本是遗址,无可参观内容。

在有古建筑的书院中,除可以看到明清时期房屋建筑木雕、砖雕、石雕、碑刻、匾额等外,其他基本看不到,而新建的仿古书院除仿古建筑的建筑规模气势宏大外,内部则较少实物,多是照片、影像、字画、雕塑等,能给参与者呈现的原物越来越少,失去了古色古香的书院氛围,参观者在考察中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真实、真情,书院不再是书香、读书声,而成为现代商品展销的场所。台湾的书院保存则较完整,书院的氛围还较深厚,这点福建书院应该学习借鉴。

(二)书院考察中观光性多体验性少

在书院文化考察中,由于本身的文化属性,需要参观者具备一定的文化层次和知识背景。对于普通的游客来说,绝大多数是以观赏性为主,主要是看建筑、碑刻、遗物等,深层次学习目的者较少,感兴趣者还会多停留些时间观察学习,不感兴趣或看不懂者就一带而过,走马观花式参观。经观察统计,以书院为旅游点的平均逗留时间仅为1小时左右,远远低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参观时间。

另一方面,由于书院的投资与管理者,在对书院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还不够。书院文化的物化、活化不够成熟,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合得不够,虚拟现实体验性不强,文化的载体还较单一,特别是在文化体验上的项目较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足,无法抓住青年人的心,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去认识和了解书院文化。在台湾高校,研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重视研学过程中的沉浸式体验,而非观光旅游,对朱子文化研学较高的期待。

(三)书院讲解中知识性多精神性少

在书院文化的交流中,大多还是知识性的传播,主要是讲书院的历史、传说故事等,在深层次文化方面则由于讲解员知识水平的限制,则讲解得不多,甚至是错误。有的讲解员则不注意场合,不注意影响,在讲述中歪曲历史,曲解人物,甚至戏说有关人物。如在武夷精舍内,说到朱熹,有的导游不是讲朱熹的理学思想,不讲朱子文化对中国历史、对世界的贡献,而是讲朱子的“三纲五常”、讲朱熹与胡媚娘的爱情故事,这尤其对台湾游客来说是最要不得的。

书院文化不仅仅包含着书院所涉及的人物历史、典籍故事,而更多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观、价值观,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中国精神,重点应讲书院的正确历史地位,人物评价,讲清楚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思想价值对现代社会与人的影响,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朱熹在台湾有较多的追随者,对朱子文化所包含的哲学、理学、文学等思想有较大的认同,这需要我们福建书院将这些思想展示出来,讲解清楚。

三、福建书院推动台湾青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策略思考

(一)保护书院文化资源,留住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根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认知,但在台湾民进党当局不断操作“去中国化”,妄图隔裂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青年中的认知,因此海峡两岸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尤显必要。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要加强保护,留住两岸文化交流的根。

针对目前福建书院泯灭较多的现实,更要加大对书院资源的保护。首先要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书院文化的重要历史价值,对当代社会重要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让人人都树立保护书院资源的社会责任感。政府要加大对书院保护的立法和发展规划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后期的运营监管工作,让书院良性发展。书院的建设者要对书院有清晰的建设方案,弄清哪些需要加大保护,哪些可以新建开发,在保留书院原有特色和资源的基础上,做好书院的修缮保护重建工作。书院的经营者则要重点对书院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恢复、利用,加强现代技术手段保护手段,特别是除湿干燥系统、采光系统的运用;加强书院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利用好先进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图文、声像等保存书院原物资源。书院所在社区也要积极参与书院的保护,积极做书院文化的志愿传播者,为书院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气息,而非商业氛围,为参观者留下书香浓郁的书院环境。可喜的是,福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数十年来,在不断修复武夷山、建阳、建瓯、政和等地数十处书院,特别是建阳考亭书院,项目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为10806.28平方米,建设祭祀区、展示区、研学区,为两岸朱子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创新书院文化模式,抓住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心

书院文化交流重在传播思想,思想的交流是深层次的沟通,需要互动式、沉浸式教育引导。传统的文化传播重在说教,传播者以口授为主,参观者以耳听为要,听的效果取决于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受时间影响,随时间增长,听的效果锐减,所以要对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变。现代青年思想较活跃,对新知识的追求不局限传统的说教,更希望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接收新思想,这要求必须对书院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书院文化交流不能只局限在看建筑、观书展、听故事,更多的要以书院为载体,深入挖掘书院文化资源,将资源转化为更新颖的展现形式。如利用现代多媒体体技术,特别是AI虚拟技术,将书院的文字故事转化为视频故事,将已消失的书院虚拟情景再现,将书院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提高参观者的吸引力。在组织形式上,一是创新交流载体,如将线下书院文化思想研讨、学术讲座转为线上交流,增加重复性,扩大受益面。二是创新组织形式,开展书院文化的研学旅行,组织台湾青年以书院为主题,多个参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书院。让参观者亲临书院,体验书院文化的氛围,思考感悟文化的力量。三是转化资源的属性,将书院文化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各种材质的雕塑、书签,纸扇、模型等,让文化创意产品更加实用化,更具纪念性,扩大书院文化的影响力。改变书院文化单向传播模式,向互动式、沉浸式创新,学术交流中多一些提问、辩论,文体活动中多一些动手、动脑。在近年开展的两岸青年朱子文化研习营活动中,利用书院为场所,组织朱子祭拜礼,学习中国传承戏曲、武术、诗词,体验制盏、剪纸、茶艺、书法和竹艺等活动,吸引了台湾青年的心,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打响书院文化品牌,塑造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魂

海峡两岸在蔡英文“执政”之前,两岸青年在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都有广泛交流,像朱子文化研习营、台湾-厦门文学之旅大学生夏令营、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文化嘉年华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但随着台湾政治气候变化和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人数和密集度有所减少,但两岸交流的抓手不能丢,必须继续打响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品牌。

在书院文化交流方面,闽台有着天然的联系,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天时地利人和地开展书院文化交流。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海峡两岸书院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每届书院论坛,都有上百名来自台湾的书院山长、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活动以书院为依托、朱子文化为引领,展开一系列学术交流和研讨,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两岸同胞人文交流,促进心灵契合建言献策。朱子文化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将朱子文化与书院文化融合起来,打响朱子书院文化交流品牌,将书院作为两岸朱子文化学者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大力将书院打造成朱子理学文化的研究基地、活动基地,利用好朱子文化节、海峡两岸朱子学论坛、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等平台[5]。加强朱子文化、书院文化研学课程的设计,将闽北、闽东、闽南与朱子有关的书院串联起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打造福建书院的特色品牌活动。

(四)整合书院文化力量,延伸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度

两岸书院文化交流基本已进入常态化,但还存在着组织松散、机制不活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书院文化交流以民间学术团体组织为主,政府主导性不够,企业参与热情不强、社区参透面不广,在机制上以公益性为主,缺少持久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激励机制。为延伸两岸青年传统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泛,需要融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两岸书院文化的交流。

书院文化整体合力的形成,不仅依靠书院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指导和关注,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努力促进“政府主导、学者支撑、社会参与”的工作新局面。政府应当加强对书院发展的宏观指导,集中可统筹协调的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在书院建设、资源保护、平台搭建等方面形成合力。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要积极参与,开展书院文化研学旅行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运营,在组织中获得经济收益,保障书院文化交流的发展动力。书院文化的从业者、社区民众也要认识书院文化对两岸青年交流的作用,以准确的知识、正确的价值观、优质的服务为两岸青年交流做贡献。

书院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瑰宝之一,福建书院对台湾青年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中国大陆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两岸书院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书院文化创新与融合,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推进闽台融合,促进台湾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中先行先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朱子文化交流书院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小金鱼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朵云书院黄岩店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江南书院
多肉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