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2022-12-07 08:46廖志诚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安全观阵地舆情

倪 颖,廖志诚

(1.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2.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准确把握当下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及其变化发展新特点、新趋势的背景下,总结出的有关国家安全的思想体系。在当前网络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与广泛使用使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1]而这片战场同我国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密不可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涉及到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总体安全的维护与保障。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明确当前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才能促使高校有效地采取措施,主动承担起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与挑战的工作,才能坚定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塑造科学思维模式和正确价值取向,切实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一、总体国家安全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联系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并不是相互割裂、独立存在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安全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总体国家安全的要求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述,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的“十个坚持”的要求。一方面,其包含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看待、处理国家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要求我们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当前高校存在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充分认识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并不仅仅影响网络安全,还将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将其放置在国家总体安全的全局中来把握,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当前存在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2],即要正确处理“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的关系。启示我们在进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既要看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不仅受到校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国外、境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国内舆论氛围,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抵御外来不良社会思潮的能力。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

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归结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要求不仅要重视“传统安全”,也要重视“非传统安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安全有一致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取向”[3],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思想指引,以维护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全,网络的发展使得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左右着他们的言行。守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在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打赢、顶住,直接关系着我国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

网络是意识形态发展的新阵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意识、提升高校网络信息技术水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

(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明确高校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也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宣扬,通过传播新时代好声音、讲好新时代好故事,宣传主流思想、引领主流舆论,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尤其对于当下基本不看主流媒体、所获大部分信息来自网络的高校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深入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及时有效力地批驳网络中错误思想观点或不良思潮,同危害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安全的言论斗争到底。

(二)强化阵地意识,抓牢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互联网平台作为舆论斗争的新战场,对思想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网络舆情的走向与趋势,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更成为影响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因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4]对现有网络阵地的作用及影响力要有明确认识,牢守红色地带、严防黑色地带、改造灰色地带,确保红色地带的广泛覆盖面和影响力,把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以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三)提升网络信息技术,为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技术是网络空间信息化管理的根本保障,也是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顺利开展的技术支撑。要实现网络安全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保驾护航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应有之义,完善建设高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舆情风险防控机制,把握网络舆情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和趋势,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御能力,从技术层面对各类思潮进行有效过滤及筛选,抵御外来不良思潮的入侵,协助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环境。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由于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场所,使得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新要求,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也面临着如下问题与挑战。

(一)多元文化动摇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必然产生了文化多元化,网络传播虚拟性、自由性等特征使得网络文化交融势不可挡。大学生处于思想成熟和价值塑造的关键时期,受多元网络文化的影响,往往在潜移默化之中淡化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与重视。首先,多元文化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多元文化在传播过程之中有更多符合大学生兴趣的模式方法及话语内容,使大学生更容易获得感官的满足与享受,多元文化带来的新鲜感使大学生更易于沉浸其中而忽视了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学习。其次,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不利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多元文化中不乏消极、低俗文化,这些文化单纯追求娱乐或刺激而无内涵与营养,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将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危害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再者,各类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冲击。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共享和虚拟的特征跨境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大肆宣扬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政治言论和网络思潮,这些思潮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网络阵地作用发挥不足降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效

“高校是各类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前沿阵地。”[5]一直以来,高校都是网络各类思潮传播和交融的集聚点。国外敌对势力甚至把高校当作意识形态斗争的首要阵地,他们借各类学术研讨会、交流会为幌子,以推文、视频为媒介,向大学生传达有害思潮和错误价值观,诋毁中国共产党,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发展道路。近年来依托网络平台的各类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也纷纷涌现,但其战斗堡垒的作用仍然发挥不足。首先,大学生对各类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关注度不高。本着娱乐性、消遣性的心态,大学生对各高校开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关注甚少,他们更倾向于在轻松的搞笑平台耗费更多的时间。其次,高校各类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质量有待提升。就近几年高校网络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数量逐步上升,但质量不容乐观,大部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舆论引导能力不足、不能发挥思想内涵、学术观念的引领作用,或是为了吸引眼球,片面追求娱乐化,而无法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育人实效。再者,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意识仍有待加强。各高校均设立了舆情监控及应对体系,但部分高校的工作人员仍存在阵地意识欠缺的现象,对高校舆论把控及信息筛查缺乏敏感性和针对性,无法实现舆情监控常态化,面对各类错误思潮,无法给予及时有效的坚决回击和彻底批判,使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作用发挥存在延时性。

(三)网络技术欠缺难以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在当下网络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影响着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而网络信息技术无论在确保国家网络安全,或是巩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网络信息技术,使其发挥日益增强的基础保障和全局管控作用十分迫切。一方面,外部侵扰制约网络技术提升。面对日益猖獗的境外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攻击和破坏,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不足以及时维护保障网络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甚至外界的进攻扰乱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监管受到网络技术水平制约。由于网络赋予自媒体自由、及时、虚拟的特征使信息的生成和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各类鱼龙混杂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舆情监控,筛查不利于舆情发展的信息,阻断舆情危机的进程,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提升路径

当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角色,我们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主流意识形态的发扬与壮大不仅是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保障社会安定稳定,人民团结幸福的根本支柱。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对于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和价值追求,提升国家安全意识,预见潜在风险,在交错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旗帜鲜明抵御不良思潮,让腐朽意识形态无处藏身。网络平台中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各种观点良莠不齐,当触及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时给予坚决有力、旗帜鲜明的抵制与回击,是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引领力的基本保障。首先,明确站位,义正言辞地抵制网络水军唱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对各种网站、论坛、公众号中断章取义、以扭曲的视觉歪曲我国国情、发展道路,从而达到消解民族凝聚力、危害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论,高校可充分挖掘不当言论,给予点评、分析、挖掘不当言论背后的险恶用心,从而给予坚决批判,起到肃清舆论污垢、指引舆论风向的作用。其次,用史实讲话,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面对杜撰故事、嘲讽英雄模范、削弱国家意识等现象,高校可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讲清史实故事,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定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再者,坚持真理,杜绝假借学术交流传播西方价值理念。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激烈交锋的场所,同时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高校在鼓励学术交融的同时,也要严把“守门关”,坚决杜绝假借学术论坛、学术研讨等方式宣传不良思潮的现象发生,做到学术无禁区、讲台有纪律,旗帜鲜明地批判不良思潮及言论。

另一方面,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体地位,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面对当前开放、共享、隐匿的网络环境,必须要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指引大学生言行的精神源泉和行动指南。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坚定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中的指导地位,是高校有效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基础。”[6]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引领力,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培育共产主义信仰,强化理想信念,有效避免信仰危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情中的引领力。其次,要注重舆论引导,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互动等特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重大事件发生、重要问题阐述的过程中,由意见领袖立足主流意识形态内涵,针对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进行有效发声、正面宣传、主动引导,引领舆论走向朝着健康、正确方向发展,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中的引领力,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再次,提升法治意识,掌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管理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7]在各类意识形态激烈争夺话语权的网络空间,提升法治建设能有效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保障网络舆论的有序性和纯洁性,建设能有效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作用的网络平台。

(二)注重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阵地就应该在哪儿。”[8]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消息灵通、思维活跃,对于网络事物游刃有余,必须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作用,从思想行动上抢占舆论制高点,为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

一方面,发挥先进网络文化作用,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吸引力。网络文化是产生于网络空间的文化方式、文化观念等的集合,同时也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和多样性的展示。相比日常的校园文化、社会文化,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文化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接收力。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创建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融入先进网络文化,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网络文化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汲取文化精髓,将优秀网络文化的作用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中发挥生命力和感召力。

另一方面,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影响力。高校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图片、直播等方法,宣传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传播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通过开展生动活泼、顺应时代潮流又符合大学生兴趣特质的网络文化活动,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受感染、有启发。如在庆祝国庆之际,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开展“一起读中国”音乐诵读会,紧紧围绕爱国主义主题,以音画诵的形式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活动开设了网络直播平台,以直播的方式让更多师生观看、参与、线上互动,在网络互动中强化对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及爱国情感的教育,提升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成效。

(三)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高校不仅要选拔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更要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首先,合理配备人员结构,形成全校“一盘棋”工作思想。高校可组建一支由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工作队伍,在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弘扬高校网络主流文化、传播学校师生先进事例等工作时,发挥上下联动、整体行动的作用,实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从全员到个人全覆盖,并根据具体实际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

其次,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为高校舆情引导保驾护航。重视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建设,通过定期培训、进修等方式,尤其注重提升对高校网络舆情走向分析、网络舆情引导及消除不良舆情影响的能力。创建一支敢于亮剑发声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在进行即时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同时,在面对外来不良思潮的入侵和渗透时,能够阐明立场、表达观点,驳斥不良思潮的危害及虚伪,揭露外来思潮反社会主义的真面目,从而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再次,联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添砖加瓦。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归根结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堂”的作用,组建一支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同互动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形成最大合力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四)提高网络技术风险防范能力

网络技术的研发不仅为推进网络强国、保障网络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也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保障。高校要加大网络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网络舆论的数据分析与统计能力,完善高校舆情防控预警机制,进而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

首先,加强网络硬件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高校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适当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构建宽领域、多用途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平台,打造成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线上交流汇聚地,提高学生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从而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成效。

其次,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大数据建设。当前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呈现白热化趋势,网络意识形态较量更加激烈。西方国家时常凭借网络技术优势引导网络舆论,甚至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攻击。高校要提升网络风险防控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防范化解外来意识形态冲击的能力,提高对高校网络舆论信息的掌控能力。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提高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鉴别,防止风险扩散与蔓延。

再次,完善高校网络信息应急处理机制。根据当前高校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高校要完善互联网技术与职能部门协同共促的网络信息应急处理机制,发挥校网络信息部门、团委、宣传部及各二级学院的优势,各自履职,及时有效地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拦截、对校园不良网络舆情进行疏导与管控。校网络信息部门作为维护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部门,负责对高校网络信息的全面管控,并制定和实施高校网络应急处理策略,在发现网络不良信息时给予及时追踪、拦截、删除。校宣传部、团委作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官方“发声”窗口,要牢守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在发现不良信息时给予即时澄清、打击并引导至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上来。各二级学院也要发挥同学生直接联系的优势,主动深入学生,对学生的网络舆情给予监控管理并即时引导。如此三级联动、协同配合,综合网络技术和舆情引导的优势,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猜你喜欢
安全观阵地舆情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若干思考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