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藏自治区高考地理学科分析

2023-05-11 20:42梁娜娜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徐杨西藏林芝广东实验中学
西藏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考查知识点区域

梁娜娜 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徐杨 西藏林芝广东实验中学

杨凤鸣 西藏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

2023 年全国高考地理甲卷试题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既落实“双减”政策导向,同时又体现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使命。现结合2023 年全国高考地理甲卷命题信息与西藏考生答题情况,对西藏2023 年高考地理试题与考试相关情况作以下分析。

一、地理学科命题特点分析

2023年地理试题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总体命题风格、题型结构、知识点分布与往年基本相当,不同考点的难易程度配置合理。同时,试题在考查知识点的素材选取与情境设置方面真实、新颖,着重考查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所积累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聚焦铸魂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功能

1.精选素材,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3 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摘选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材料,引导考生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态发展问题的能力。如第46题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考生阐释与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科学内涵。

2.展现新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2023 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选取把小产品做出大产业、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新貌,增强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考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如第1-3题,讲述泉州大规模出口胡萝卜基地由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代的故事,说明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考查考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

3.关注现实,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理念

2023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自然地理部分试题侧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区域,从建立与维持系统平衡的角度设计情境与问题,体现和谐理念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文地理部分试题选取在应对区域环境问题挑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引导考生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第37 题,引导考生解读青藏高原南部风蚀粗化规律,并提出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二)突出服务选才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重视地理过程考查,增强知识融会贯通

2023 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如第6-8题,基于希腊某区域水系演变历史,考查断层作用产生的河流重组过程与机理。第9-11题,要求考生解读典型剖面,分析地形和水分条件对区域植被分异与演化过程的影响。

2.注重辩证思维考查,着力创新精神培养

2023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通过精心设问,突出试题的辩证性与开放性,在多因素交织且动态变化的真实情境中考查考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如第36 题以埃塞俄比亚灌溉农机的推广与发展为主题,倡导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区域发展问题。

3.强化地理原理考查,提升灵活应用能力

2023 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的角度,强调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引导考生摆脱思维定势,提升考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如第4-5题,紧密结合人口相关内容,考查随着技术进步,河流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的变化。

(三)紧密衔接教学引导高中教学提质增效

1.深化基础考查,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2023 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通过新颖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引导考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如第45 题,甘肃省平凉市养牛产业为背景,创设“窑洞养牛”的研学情境,考查旅游业开发的区位因素。

2.优化“五育”融合,促进考生全面发展

2023年全国甲卷地理试题在考查考生德育、智育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的培养,促进考生全面发展。如第37(3)小题,耕作对地表松散层风蚀粗化的影响,需要考生对农事活动有所了解。再如第43题,创设“窑洞养牛”的研考情境,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旅游地理知识有机融合。

总之,2023 年全国高考地理甲卷试题以“立德树人”为主旨、“学科素养”为主导、“人地关系”为主线,紧扣时代主题与学科主干知识,运用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自然环境演变、生态文明理念、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变化等主题内涵,检视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关键能力和知识为基础的选才与育人目标,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考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引领考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提升必备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地理学科命题结构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23年全国甲卷地理共有15道试题,一共考查了7个知识领域的内容,分别是区域产业活动、人口及资源、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区域生态建设、选做(旅游地理或环境保护)。命题覆盖整个高中阶段地理的基本教学内容。

选择题第1-3题以生产活动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及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型,大部分考生都能选出正确答案。第4-5 题以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影响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属于常规题型,侧重基础,得分率较高。第5题考查美国用水结构的变化,要求考生结合材料选出正确答案,考查考生文字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第6-8 题以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为载体,要求考生分析水系重组对湖泊、河道的影响以及推测该地地质构造的变化,难度较大,该题组考生得分率较低。第9-11 题,以某区域典型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要求考生结合本区域植被分布差异,分析该地地貌基本格局、植被分异的因素及未来演化趋势,涉及教材中多个知识点,突出对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综合思维的考查,其中第11 小题考生得分率偏低。

非选择题第36题以埃塞俄比亚灌溉农业发展为素材,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活动。该题属于人文地理知识范畴,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规题型,考生只需结合图文资料,对图文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即可对各小题进行正确作答。但从本组题的得分率来看,低于预期值,主要原因为考生审题不清,基础知识薄弱,缺乏清晰的答题思路。第37题为典型的自然地理知识范畴,考查风蚀粗化现象和区域生态建设问题。同样以区域为载体,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关键信息。该题组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得分情况很不理想。选考题部分,相对于环境保护,旅游地理所设问题更为常规,故绝大部分考生选做旅游地理。结合评卷情况,该题考生作答情况两极分化较明显,部分考生书写潦草,思路混乱,缺乏条理性;部分考生分不清措施和影响,导致失分较多。

结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情况来看,自然地理占据整个地理试题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非选择题的得分情况不难发现,考生在人文地理知识范畴得分较高,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还较薄弱,很多考生缺乏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学科素养和基本能力。

三、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建议

(一)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和指导下,高瞻远瞩,制定符合西藏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并能结合各地市的教育教学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建议。其次要关怀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均衡各地市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推进西藏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

(二)教科研层面

西藏自治区及各地市地理教研员要积极发挥教研带头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各高中学校一线地理教师开展交流或跟岗学习,亦或组织一线地理教师到教育发达省份提升业务培训等工作,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学习、交流、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一线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也可以发挥地理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到各学校进行指导交流,不断地缩小本科目教学成绩的差距,提升本学科教师队伍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学校教学管理层面

新课标是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形成以教研室为牵头,地理教研组为活动阵地,各年级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研活动方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充分认识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修订背景,认真领会新课标要求,明确目标,抓准方向,才能有效地推进地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四)一线地理教师层面

1.强化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水平

一线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定期学习新的地理知识和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将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教学中。积极参加培训、研讨会,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论坛等,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和资源。不定时地跨学科听课,学习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加强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读题能力

学习与考试的能力不仅仅是对单一知识点的理解,更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一线教师在教学与考试训练中应强化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专项训练,在训练中提升学生快速解题的能力,以确保降低学生误解题目意思的可能性。从常见的各种错误解题来看,对题意的理解不到位,往往容易得出错误答案,故应强化学生读题解题方面的综合素养训练。

3.拓展区域认知,强化学生地理实践力

基于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一线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区域地图的解读以及各区域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结合丰富的地理素材和情境,激发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被动记忆到主动探究,同时多让学生尝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常见的地理问题,描述常见的区域地理现象,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4.注重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高考试题是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通过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点难以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特别是在非选择题中,试题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联系材料、结合主干知识点进行分析、提炼、概括,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故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提炼、概括、总结、联想、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从简单被动的学向主动的思辨转变。

(五)高三学生备考建议

1.注重观察,加强积累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并用地理知识主动探索其奥秘,把抽象的课本知识具象化。

2.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优异的地理成绩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地理知识概念一定要熟记并理解,同时也要注意知识要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熟记知识点的要领或记忆口诀。如:作为基础知识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一定要熟练掌握,在记忆过程中不要只记住大致的轮廓,还应该注意利用经纬网知识定位出比较熟悉的区域,再推出本区域的其他地理环境特征。

3.图文结合,深化理解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地图,善于用地图来串连知识点,用图来检验自己对各个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掌握与理解情况,让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心中。

4.自然用理,人文用文

地理在高中是文科、大学是理科,所以在自然地理部分要侧重运用理科思维,人文地理部分要侧重运用文科思维,做到文理兼通。如自然地理中的气压带风带、季风洋流等需要用地理逻辑思维去理解,死记硬背则是不可取的。而人文地理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列举出某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城市、交通、就业与消费水平、特色资源、人地关系、发展前景等方方面面。

5.掌握纲目,学会发散

平时对学科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是十分必要的,如根据教材目录想纲目、根据课题想要点等都可促使自我思索、回忆,形成知识结构与框架,发现薄弱环节并及时弥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检验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6.策略答题,先易后难

在任何考试中,做题一定要有主次之分,先做选择题,做完即刻填涂,再做综合题,最后不忘做选做题。其次不要在难题上花费过长的时间,记住“先易后难”的原则。最后在考试过程中自我鼓励,增强考试信心,不要因为过于紧张而影响考试发挥。

猜你喜欢
考查知识点区域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