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蚕桑产业在乡村振兴过渡期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023-05-14 03:36康树仁刘明鲁
中国蚕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镇巴县养蚕桑园

康树仁 刘明鲁

(1陕西省镇巴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陕西镇巴 723600; 2陕西省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陕西汉中 723000)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东南隅。蚕桑产业是镇巴县区域性传统产业,也是镇巴县主要特色产业之一。镇巴县是发展蚕桑产业的适生区和优生区,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土壤、水质均无污染,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降雨量适中,自然条件适宜蚕桑产业发展[1]。同时镇巴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涉农资金整合政策不变,镇巴县政府投入60%以上的整合资金用于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蚕桑产业作为镇巴县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带贫增收效果显著,蚕桑产业链带动全县脱贫户2 300余户,户年均增收2 600余元[2],在脱贫攻坚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巩固衔接过渡期内把蚕桑产业从脱贫产业发展成富民产业仍任重道远。本文针对工作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镇巴县乃至陕南的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UHPC拌和物的含气量随着两种消泡剂掺量的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两种消泡剂掺量为3‰时,含气量降低幅度最佳,分别达到38.5%和46.2%。

1 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镇巴县现有15个镇(办)发展蚕桑产业,桑园面积达2 533 hm2,年饲养蚕种近10 000张,生产鲜茧400余t,蚕桑养殖企业57家(含蚕桑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企业),均已进入养蚕阶段,每家每批次饲养蚕种10~50张(全年养蚕5~7批次),同时建有日烘茧量2~5 t的全自动烘茧设备共4套,蚕桑经营主体立足产业链开发出桑叶茶、蚕丝被、桑枝食用菌等产品,茧丝及立体开发、副产品利用等综合产值约1.2亿元。蚕桑产业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镇巴县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还使各蚕桑经营主体的生产、加工、销售更加紧密链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及周边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

1.1 重抓基地建设 “一镇一业”初具雏形

一是突出抓好优质桑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的原则,积极推进蚕桑基地建设,因地制宜,优选农桑14号、育71-1、陕桑305、强桑1号、强桑2号等新桑树品种,大力培育优质丰产桑园800 hm2,主要分布在大池镇、巴山镇、观音镇和兴隆镇。二是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强镇、产业强村建设,积极培育蚕桑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蚕桑经营主体50余家,培训职业蚕农、技术人员130余人,已初步培育出养蚕技术能手、土专家10余人。巴山镇现有桑园666.7 hm2,丰产桑园面积466.7 hm2,蚕桑养殖经营主体16家,养蚕室均在300 m2以上;蚕茧烘干房1处,配置日烘鲜茧5 t全自动设备1套;已建成桑枝食用菌基地1个,建有育菇大棚27个、生产配套用房400 m2[3]。作为巴山镇的主导产业,蚕桑产业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大池镇茶园河村有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蚕桑公司1家,其中蚕歌农牧有限公司正在实现机械化喂养作业,年饲养蚕种380张,就地解决了村民就业60人次;建华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年饲养蚕种100张,吸收农户务工30人次[4]。巴山镇蚕桑“一镇一业”、大池镇茶园河村蚕桑“一村一品”模式,已经初具雏形。

1.2 抢抓政策机遇 带贫益贫成效显著

自2016年开始,抢抓脱贫攻坚期,镇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给予了项目和优惠政策扶持。镇巴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大蚕桑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县桑园面积由攻坚期前的333 hm2,发展到2022年的2 533 hm2,建成县级蚕桑产业园2家,培育蚕桑经营主体累计达到57家,其中桑园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蚕桑企业3家,桑园面积在33.3~66.7 hm2之间的蚕桑企业12家,桑园面积在13.3~33.3 hm2之间的蚕桑企业40家,职业蚕农发展到130余人,引进自动热风循环烘茧设备4套。各蚕桑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企、入企务工、产品回收、合作共建等带贫机制,带动全县15个镇(办)7 000余户农户从事桑园管护和养蚕生产,受益人口超过2万人,其中带动脱贫户2 300余户,户年均增收2 600余元,均实现了脱贫目标,带贫益贫成效明显。

1.3 主抓试验示范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镇巴县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5],设有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蚕桑产业如何在镇巴县产业振兴中发挥出独具特色的优势和魅力,有如下的思考和建议。

1.4 狠抓综合利用 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是坚持走“综合开发、多元经营”之路,利用现有的桑园资源,开展桑园立体耕作并进行合理的套种套养,发展桑园套种魔芋466.7 hm2、马铃薯333.3 hm2、萝卜白菜等各类蔬菜266.7 hm2、大黄200.0 hm2、小麦和豆类作物133.3 hm2、油牡丹66.7 hm2,桑园养鸡66.7 hm2。二是加大蚕桑资源研发力度,在桑叶茶、桑叶菜、桑枝食用菌、蚕丝被等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已建成桑叶茶、桑叶菜企业1家,建设桑枝食用菌基地1家,生产蚕丝被加工企业1家,多元化发展综合产值达1.2亿元。通过综合利用、多元化发展,有效地增强了蚕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 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营主体投入不足 基础建设落后

镇巴县蚕桑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经营主体自身的投入,近几年虽然带贫项目给予蚕桑产业一定的扶持资金,总资金约3 500多万元,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目前,全县57家蚕桑经营主体的实际总投入虽然达到2亿元以上,但每年的管理和应对自然灾害、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设备、提质增效等,还需大量不断地投入才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的蚕桑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投入,但多数蚕桑经营主体自身经济实力有限,桑园建成投产后,养蚕设施及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电力、排灌、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急需完善配套基础建设。

2.2 蚕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轻简化水平有待加强

充分借鉴发达蚕区的经验,瞄准“机械化、省力化、信息

猜你喜欢
镇巴县养蚕桑园
镇巴县动物防疫信息化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镇村机构改革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养蚕中成长
镇巴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发展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