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钩藤方剂的配伍及组方规律

2023-07-11 02:36王生丁韩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6期
关键词:平肝性味僵蚕

王生,丁韩梦

1 南阳张仲景医院,南阳 473000;2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阳 473004

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Havil.、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sessilifructus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1],其始载于《名医别录》[2],“微寒,无毒。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作为治疗惊痫抽搐、头痛眩晕的常用中药,《药性论》[3]谓钩藤“味甘,平;主小儿惊啼”;《本草正》[4]称其“专理肝风相火之病”。现代研究[5-6]表明,钩藤中含有生物碱、黄酮类、萜类及苷类等多种有效成份,且具有消炎、降压、止痛、抗癫痫等药理作用[7-8]。在与其他中药配伍时,钩藤多发挥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等功效;同时,以钩藤为主要配伍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羚角钩藤饮(《通俗伤寒论》)、钩藤散(《太平圣惠方》)等在临床也较为常用。但目前尚缺乏含钩藤方剂配伍及组方规律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对含钩藤方剂的中药组成、配伍关联、组方规律等进行挖掘分析,以期为钩藤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应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钩藤”“双钩藤”等为关键词,收集《中国药典》(2020 版)[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全20 册)、《新编国家中成药》(2002 版)[9]等专业书籍中的相关中药方剂,并将方剂的名称、中药组成、功能主治等重要信息录入Excel 2017 软件中。

对于方剂名称不同,但中药组成及功能主治相同或相似的只计1 次,如小儿七星茶糖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与小儿七星茶口服液[《中国药典》(2020 版)]。

1.2 数据的录入与规范化

为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本研究采取双人录入双人检查的原则,同时排除只含“钩藤”或组成不全的方剂。根据《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10]和《中国药典》(2020 版)规范处理录入的中药药名,如“双钩藤”规范为“钩藤”、“生地”“地黄”“鲜生地”统一为“生地黄”、“黄耆”“炙黄芪”统一为“黄芪”等。如某味中药涉及多种性味归经,则全部统计在内;为方便统计中药的基本属性,中药性味中的“大热”“微苦”等则分别统一为“热”“苦”。另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 部分:证候》(2021版)[11]规范涉及方剂的所治疾病。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7 软件构建中药二分变量数据库,即某味中药在方剂中出现则记为1,未出现则记为0。利用Excel 2017 软件的相关功能统计含钩藤方剂涉及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信息;同时借助VOSviewer 1.6.15 软件展示含钩藤方剂的配伍密度,并结合使用频次确定常用中药。基于Apriori 算法、借助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挖掘方剂间潜在的中药配伍关联,设置支持度阈值≥0.2、置信度阈值≥0.6,最大前项数设置为5,并对关联规则进行可视化展示。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经去重、合并,本研究共纳入313 首含钩藤方剂,涉及中药330 味,累计使用频次为4081 次。统计显示,含钩藤方剂中,最多的方剂涉及45 味中药,最少的方剂仅包含2 味中药。利用VOSviewer 1.6.15 软件展示各中药与钩藤的配伍密度(图1),该配伍密度图涉及330 个节点及9547 条配伍联系。由配伍区域颜色变化[12]可知,与钩藤配伍的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有26 味,具体中药名称、使用频次与功效分类见表1。其中,甘草、天麻、朱砂、僵蚕、牛黄等中药常与钩藤配伍联用。

表1 含钩藤方剂中的26 味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

图1 含钩藤方剂涉及中药的配伍密度图

2.2 含钩藤方剂涉及中药的功效分类统计分析

根据《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10]对含钩藤方剂涉及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共计20类(表2)。其中,平肝息风药(1056 次)、清热药(494 次)、解表药(448 次)、补虚药(389 次)等在含钩藤方剂中的使用频次较高。

表2 含钩藤方剂涉及中药的功效分类统计

2.3 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含钩藤方剂中,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的性味归经分布主要为:性凉,味甘,入肝经;性寒,味甘,入心经;性寒,味甘,入脾经(图2)。

图2 含钩藤方剂中的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性味归经分布

2.4 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关联规则分析

基于已设置的参数,共得到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关联组合78 项,按支持度降序进行排列,排名前20 项关联规则见表3,其关联规则网络图见图3。含钩藤方剂中,甘草、天麻、朱砂、僵蚕、牛黄等中药与钩藤之间具有较强的配伍关联。

表3 含钩藤方剂涉及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的关联规则分析

图3 含钩藤方剂中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的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

2.5 含钩藤方剂主治疾病分布情况分析

以方剂的功能主治为依据,并参阅《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 部分:证候》(2021 版)[11]的疾病分类标准,统计含钩藤方剂的主治疾病。结果显示,钩藤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普遍,与之配伍形成的方剂主治疾病也较为广泛,包括眩晕(46 次)、惊风(43次)、癫痫(36 次)、中风(26 次)等(图4)。

3 讨论

作为平肝息风类中药的代表,钩藤在临床中应用颇为广泛。《雷公炮制药性解》[13]载其“味甘苦……主小儿寒热,诸种惊痫,胎风客忤”,并以“色黄而嫩钩多者佳”;《本草新编》[14]亦有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中国药典》(2020 版)记载钩藤可息风定惊、清热平肝。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以含钩藤的临床方剂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探讨和总结了钩藤的临床配伍和应用方向,以期为钩藤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基于中药配伍密度并结合各中药的使用频次可知,与钩藤配伍的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有26 味,其中甘草、天麻、朱砂、僵蚕、牛黄等最为重要。钩藤可清肝定眩,天麻可平肝止眩,二者均入肝经且皆具平肝息风等功效,且在名方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共为君药[15]。作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眩晕治疗的经典方剂,天麻钩藤饮在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眩晕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均较佳,且不良反应少[16-17]。另外,白芍、陈皮、生地黄等常见中药的使用频次也较高,钩藤、白芍、生地黄等配伍可见于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方中钩藤清热息风,白芍、生地黄、甘草养阴柔肝,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等病症[18]。可见,含钩藤方剂中,与钩藤相配伍中药的功效不尽相同,只有合理搭配、相须配伍,才能更好地发挥各中药的治疗功效。

作为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关联规则结果可揭示单味中药(钩藤)的常用配伍。结果表明,甘草、天麻、朱砂、僵蚕、牛黄等中药与钩藤或各中药之间均具有较强的配伍关联,例如钩藤-天麻、钩藤-朱砂、钩藤-牛黄-朱砂、钩藤-僵蚕、朱砂-牛黄等药味组合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均较高,这与中药配伍密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该结果也提示,在临床应用钩藤治疗疾病时,应多注重与这些中药配伍,如钩藤-天麻、钩藤-僵蚕的药味组合可见于方剂钩藤饮子(《小儿药证直诀》),该方为治疗小儿惊风的经典名方[19]。此外,作为中药应用及临床疗效发挥的基本单元,方剂中的中药间也需注意其各自的配伍比。有研究[20]证实,钩藤与天麻配伍后可明显加快天麻素的体内分布和代谢,显著缩短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此外,吴丽红[21]发现,当钩藤和天麻的配比为4∶3 时可显著提高相关有效成份的体内血药浓度,这为临床疗效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功效分类分析结果表明,与钩藤配伍的中药多属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含钩藤方剂中的高频中药(使用频次≥41 次)的性味归经分布主要为:性凉,味甘,入肝经;性寒,味甘,入心经;性寒,味甘,入脾经。临床应用方面,含钩藤方剂的主治疾病以眩晕、惊风、癫痫、中风等为主。既往研究[22]表明,眩晕的治疗应坚持平肝潜阳、补益肝肾、解表祛痰等治则,而钩藤、天麻、甘草、白芍等中药在眩晕治疗中居于核心地位[23-25]。《类证治裁》[26]有“肝风既平,眩晕斯止”的记载;同时秦后响等[27]发现治疗眩晕的中药性味归经主要是性寒,味甘,入肝经、肺经和脾经,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纳入的数据虽具有代表性,但其来源有限,因此基于以上数据所进行的挖掘结果可能会有失偏倚,未来仍需扩大数据来源、进一步研究来证实。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系统分析了含钩藤方剂的单味中药配伍密度、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临床主治疾病分布情况,探讨了中药钩藤的配伍特点及组方规律,也揭示了钩藤的临床应用方向,为科学、规范使用钩藤提供了一定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平肝性味僵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何华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浅析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