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肌上皮瘤1 例诊疗体会

2023-11-22 10:31李鹏胡怡张俊贾文娟刘鑫鹏
关键词:皮下病理学免疫组化

李鹏,胡怡,张俊,贾文娟,刘鑫鹏

(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皮肤肌上皮瘤(Cutaneous myoepithelioma,CM)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国内外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报告1 例CM,总结其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4 岁,因左面部皮下肿物2 年,于2022 年1 月4 日就诊于本院。患者自诉2 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面部近颧部出现1 个绿豆大小皮下肿物,缓慢增大至1.5 cm×1.5 cm,可推动,质地较硬,无明显自觉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大致正常。皮肤科检查:左面部经颧骨处约1.5 cm×1.5 cm 肿物肤色,质地较硬,境界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局部运动及感觉无异常,皮肤表面无红肿、破溃,边缘清楚,见图1A。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类似肿块。病灶予以局部麻醉下手术全切,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1∶200 000)局麻满意后,顺皮纹方向做一横切口,自切口处于皮下完整钝性剥离瘤体,深达皮下脂肪层,充分止血后逐层减张缝合,见图1B。组织病理检查:未见表皮,真皮内见境界清楚的结节,见图2A,由增生的纤维及散在的细胞团块、条索结构组成,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浆细胞样形态,间质硬化,见图2B。免疫组化:角蛋白(CK,部分+),见图3A,波形蛋白(Vimentin,+),见图3B,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见图3C,平滑肌肌动蛋白(SMA,-),Ki-67 指数约5%(+)。结合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符合CM。治疗予扩大切除术,术后7 d 拆线,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 个月无复发。

图1 1 例44 岁女性CM 患者皮损情况

图2 1 例44 岁女性CM 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

图3 1 例44 岁女性CM 患者皮损免疫组化检查情况

2 讨论

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是起源于腺体肌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腭腺等部位,发生在皮肤的ME 比较罕见[1],国内鲜有报告。CM临床多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皮下结节,皮损边界清楚,好发于四肢,也可累及头颈和躯干[2]。有研究表明本病发生年龄广泛,儿童至老年人均可罹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

CM 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内境界清楚的结节,无包膜,肿瘤细胞主要为肌上皮细胞,呈浆细胞样、卵圆形、上皮样或梭形细胞呈小梁状、巢状或网状生长,极少见到导管与腺体分化。间质可表现为黏液样、软骨样或玻璃样变[4-5]。CM 免疫组化主要表达上皮抗原(上皮膜抗原、CK)、S-100 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63、SMA、钙调蛋白Calponin 偶有表达[3-4]。本例患者组织病理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与既往文献报告类似。

本病主要与小汗腺皮肤混合瘤相鉴别。后者为皮肤混合瘤的一种,典型特征为皮内或皮下孤立、坚实、界限清楚的无痛性结节,直径约0.5~3.0 cm。镜下小汗腺皮肤混合瘤表现为无分支的导管,管腔被覆单层扁平或双层立方上皮细胞,无顶浆分泌[6]。Kazakov 等[7]研究表明,小汗腺皮肤混合瘤免疫组化主要表达CK7、S-100,这与CM 相似,但CM 未见向腺体或导管分化,可与之鉴别。

手术切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建议手术后定期随访以监督其复发情况,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皮损即可[8],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皮下病理学免疫组化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