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和认同情况分析

2024-01-17 08:32李慧君邢丽娜刘孝玲张娟田金徽罗小峰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认同度区分通识

李慧君 邢丽娜 刘孝玲 张娟 田金徽 罗小峰*

(1.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兰州 730000;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 7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全面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

医学类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缺一不可。但大部分医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程)与职业无关,只偏重于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3]。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简称课程思政)将弥补这一缺陷,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我们有必要深度分析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科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重要支撑。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使用问卷星平台对兰州大学在校医学生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共收集样本602份,删除离群值9份,获得有效样本593份,有效率98.51%。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照国内同类研究的问卷内容,结合医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和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认同情况等,其中,内涵的认知由“您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吗?”“您能够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概念吗?”组成,回复“是/能”判定为“知晓”;认同情况由题目“您认为思政教育内容进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如何”,回复“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判定为“认同”。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全校所有医学专业、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宣传,通过问卷星平台在线发放问卷,由各院系学生辅导员对问卷进行质量控制,学生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此次在线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59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值均取双侧概率,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593名被调查者中,男生占46.04%;临床专业占80.61%;高年级学生占80.61%;认为课程思政能引发思考和对专业课有帮助的分别占92.92%、85.67%;63.40%的医学生认为无论课内外课程思政均能给予价值的引领;51.26%的医学生认为思政/通识课程对其思想观念影响最深;49.75%的医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对其对思想观念影响最大(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593)

2.2 医学生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情况

调查对象中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的占85.83%;但是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仅占43.00%。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研究对象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的因素为专业、年级和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是否有帮助;临床专业、高年级、男性、认为课程思政能够引发思考和认为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有帮助的研究对象更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表2)。

表2 调查对象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情况单因素分析[n=593,n(%)]

2.3 医学生课程思政的认同情况

医学生对学校开设课程思政的认同度为93.4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的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高;能区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概念的研究对象认同度高;认为课程思政能引发思考和对专业课有帮助者认同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对思想观念影响最大的课程是思政/通识课者的认同度高于认为是对思想观念影响最大的课程是非专业课或思政/通识课者(P<0.05)(表3)。

表3 研究对象课程思政认同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n=593)

调整人口学信息后,能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调查对象的课程思政认同度是不能区分者的3.589倍(95%CI:1.382~9.316);认为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有帮助者的认同度高(OR=11.450, 95%CI:4.920~26.649);认为思政/通识课程对思想观念影响最大者的认同度是认为非专业课、思政/通识课影响最大者的4.080倍(95%CI: 1.113~14.963)(表3)。

3 讨 论

课程思政[4-5]与思政课程[6]同向同行,相得益彰。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思想价值和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拓展思政课程的师资力量、课程载体和教育资源[5],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7]。

在本研究中,85.83%的医学生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其中不足50%的医学生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由此可见,医学生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不够系统、全面。临床专业、高年级、男性、认为课程思政能够引发思考和认为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有帮助的医学生更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可能与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更多相关知识及更关注时事政治有关。能在课程思政中引发思考的医学生本身更善于思考,他们更易通过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来达到共鸣[8];另外,他们也可给予教师正反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促使教师把握好“人才培养辩证法”,掌握“德”与“知”的关系,以此形成正循环,进一步提升医学生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

超过90%的医学生认同课程思政,认为其有必要进入专业课堂。能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者、认为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有帮助者、认为思政/通识课程对思想观念影响最大的医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较高。认为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有帮助者的课程思政内涵的认同度高,符合趋利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引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认为思政或通识课程对思想观念影响最大者的认同度高,提示目前医学生获得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或通识课上,专业教育中思政教育尚且不能够满足医学生的需求。能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高,符合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9]。课程思政取得成效,必须是以医学生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内涵为前提,否则,只能停留在观念上,而不能真正地上升为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不全面,一方面学校课程思政相关教育的力度不足,仅局限在课内教育,距离临床实践较远;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技巧欠佳,未能将专业知识传输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5],而未达到“知识、能力和思政”的同向同行[10];最后,教育方式单一,没能渗透学生日常生活,致使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以上结果提示我们:首先,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及结合课外教育的立体多元化教育方式。其次,利用社会实践,让学生尽早接触患者,引导学生树立“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1]。再次,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医学生的培养方案,落实“三全育人”机制,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12],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敬业精神、爱心和责任心教育,使其摒弃功利化、庸俗化的思想理念[13]。最后,建设医学课程思政特色资源库,构建“分层、分类、分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14],同时利用校内外资源及网络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形成线上线下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15],全面提升医学生课程思政的内涵的认同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李慧君:分析数据,撰写论文;邢丽娜、刘孝玲、张娟:收集数据;田金徽:审定论文;罗小峰:设计研究思路,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审定论文。

猜你喜欢
认同度区分通识
区分“旁”“榜”“傍”
你能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吗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通识少年·拿破仑
高考加分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