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眼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4-01-17 08:32武明星李兰娇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眼科学青光眼教学模式

武明星 李兰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重庆 4000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执行各项教学计划,“云教学”应运而生,各高校开始全面推进传统教学模式调整,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两种方式进行融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讲述当前眼科学教育的现状,结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开展眼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情况,对高校应对突发问题时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同时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后疫情时代的开展提供参考。

1 眼科学教育的现状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较为抽象,课时数相对较少,学生反映课程难度大、学习兴趣不浓,在课堂时间内如何激发医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是眼科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我国眼科学课程大多以传统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很难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习到的内容无法进行综合理解,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学习时间及地点是固定的,学生学习受客观环境的约束较大。课后,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只能够借助笔记来复习,对理解不了的内容不能及时请教老师。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单一的线上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1]。

2 开展眼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然性及其优势

2.1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启示

新冠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号召各高校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证疫情期间的教学进度和质量。线上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的问题,但在前期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2-4]:①网络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线上资源繁多,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导向性和系统性;②教学模式照搬线下课堂,因疫情突发,授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未针对线上教学进行特定的教学设计和方案;③很难对各地区的网络条件、平台设计等进行统一管理,可能因为网络直播稳定性差,影响教学连续性;④线上教育对学生的自制力、主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⑤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眼科教学的很多仪器,在线上教学时无法让学生进行直接的操作,学生掌握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如何更好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探讨更高效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当前眼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的网络教学与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本科生教育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存在如下优势[5-7]:①线上授课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各种资源与教学活动紧密连接,如通过对眼球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比邻关系进行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对眼部解剖有直观的认识,便于对其功能作用的理解;②在常规简单和系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多元化的线上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感兴趣的章节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科研探究能力的培养;③立足线上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对课程内容、重难点及各种视频动画链接进行提前推送,让学生提前预习和思考,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在线下课堂可以更针对性地学习,将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8]提出,全国各高校要全面推行课堂教育改革,将线上和线下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让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得到同步发挥,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笔者所在的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在教学中引入BOPPPS模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3 眼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3.1 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ISW)对教育教学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后,创建了BOPPPS模型,得到了全球各大高校及教育机构的认可,在我国也得到实践和推广[9]。BOPPPS将课堂教学设定为如下环节:bridge in(导入),objective(学习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法如下:①导入: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新闻、图片和视频等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程主题,调动学习积极性;②目标:学习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3个方面,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学习目标的错误认识;③前测:引入与课堂内容密切关联的选择、问答测试,通过线上答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动态了解,根据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深度;④参与式学习: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通过翻转课堂、雨课堂、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更多互动和讨论;⑤后测:立足多种测试形式,对学生知识理解力、技能水平进行测试,综合评估学习目标达成情况;⑥总结:以思维导图、知识树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师结合重点知识展开延伸和拓展,最后安排作业并预告下堂课内容。根据眼科学课程的特点,教学过程具体分为课前设计、课中设计、课后设计3个阶段。课中设计主要围绕BOPPPS模式来展开,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主要采用 “重医线上课程平台”和“超星平台”(图1)。

图1 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图

3.2 以《青光眼》章节为例,探讨基于BOPPPS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以《青光眼》章节为例,探讨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之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型的开展情况。课程单元设计分为4个方面。

3.2.1 学情分析

眼科学是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在第四学年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此阶段的医学生有一定理论知识储备,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较为欠缺;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存在差异;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不足,人文素养有待提高,这也是当前眼科学教学中亟需改进的方向。

3.2.2 教学目标设定

基于上述学情,根据《青光眼》章节的课程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可以清楚说出青光眼的概念;可以精准描述房水的循环途径;能列举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和分期;能够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提出正确的诊疗方案。②能力目标:能够建立从“解剖→病因机制→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的逻辑思维,树立对疾病的整体认识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青光眼相关的扩展学习,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点撰写科普文章。③素养目标:通过对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症状学习,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理心;通过了解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培养作为光明使者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讲解青光眼发生机制的难点,鼓励新一代医学生应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进取,为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3.2.3 教学内容及手段设计

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青光眼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与治疗。课前立足线上平台,学生可以对青光眼的定义、流行病学进行线上自学。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主要结合难点(发病机制)及重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表现和分期)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课后通过后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完成教学活动评价(图2)。

图2 《青光眼》章节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图

(1)课前设计。提前两周在重医线上课程平台发布本章节课程安排、学习目标;上传一段青光眼公益视频;引导学生在线自学青光眼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2)课中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BOPPPS的6个模块,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具体设计如下:①导入:通过给出一个典型的青光眼病例,提出问题:此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该如何治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病人角度对病症进行思考和诊疗。②目标:课堂上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内容及目标,学生可以清楚知悉学习任务。③前测:结合教学内容,以线上平台对学生推送随堂测验,让学生自主作答,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④参与式教学:首先,通过动态图片展示房水循环的途径,带领学生复习房角的解剖,再通过视频展示引起青光眼房角关闭的3种不同机制的动态过程,教师针对视频中的重点环节按下暂停键,进行讲解。对于青光眼的机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挖掘和钻研。接下来,借助多媒体,采用典型的病例图片讲解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和分期,让学生形成视觉上的印象和记忆。此过程中同时贯穿人文思政的要素,让学生对青光眼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提升作为眼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在青光眼的诊断治疗部分,再次对导入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引导学生立足症状来分析病情发展,对病例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综合应用。⑤后测。该环节分为两部分:一是在超星学习平台发布测试题,评估学生掌握情况;二是立足组内讨论,录制青光眼防治科普视频或短文,激发学生对致盲性眼病防治的社会责任感。⑥总结。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完成板书归纳,从而增强记忆。

(3)课后设计。通过超星学习平台展开单元测试及学生问卷调查,与学生进行定期讨论,评价学习效果,同时做好教学反馈。在结束《青光眼》章节课程授课后,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将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进行分组,对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表1),可见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课程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常规教学模式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比较()

表1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比较()

组别试验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常规教学模式)t值P值人数80 80学习积极性23.72±4.13 16.89±3.08 11.857<0.05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3.45±3.45 16.25±3.54 13.028<0.05临床思维能力23.88±4.03 18.06±3.54 9.705<0.05课程满意度24.52±1.97 18.06±2.18 19.665<0.05

3.2.4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在终结性评价(即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引入平时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克服单一期末考试成绩无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的不足。二是针对授课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平台反馈、学校教评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授课教师可同时从学生、同行、教学督导三方面获得对此次课程的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满意度。

4 结 语

线上教学可以缓解疫情期间引发的教育中断,保证教学活动的整体运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0-11],也为后疫情时代眼科教学创新提供了基础并积累了经验。因眼科学教学的特殊性,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新型模式中,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保障教学效果,合理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充分发挥混合教学的优势,实时反馈的考核模式是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途径。对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建立多种主体参与、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的教育机制,将有利于不断地提高眼科学本科生培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武明星:实施研究过程,获取、提供与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李兰娇:提出、设计研究命题,总体把关,审定论文。

猜你喜欢
眼科学青光眼教学模式
青光眼问答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