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应对感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培训实践

2024-01-17 08:32王云云唐东林肖肖周庆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感染性公共卫生医学生

王云云 唐东 林肖肖 周庆*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教育培训处,南通 226001; 2.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 226001)

临床实习是确保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阶段,医学生由课堂进入医院临床见习,直接接触患者,参与诊疗与护理操作环节,在这样的环境中医学生是否具备医院感染防范意识以及是否能正确进行防控操作,将直接关系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和实习生自身的安全防护。然而传统的临床实习安排中,医院感控及职业防护是临床实习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缺少专门的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培训的情况[1-3]。为加强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尤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处置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树立常态化的防护意识[4],具备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胜任力,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开展了疫情防控能力专题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6月-2022年5月选取在南通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等专业392名本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8名,女生204名,年龄23~24岁,平均(23.58±0.19)岁,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专业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均为在院临床实习生;②主动参加本次研究;③所有学生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不愿意参加研究者;②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专题培训

组织医院感染预防专家制作关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处置岗前培训课件,以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并制作感染控制多媒体教学材料线上教学[5]。在实习安排中利用有限时间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感染控制涉及的有关流行病学、临床疾病学、传染病学、免疫学、消毒学、医学微生物学等专业知识要点学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基础知识要点学习;包含标准预防、职业暴露防护、防护用品使用、手卫生、消毒与灭菌、医疗废物处置等防控技能实践,其培训内容以多种灵活教学模式开展防控专题培训[6]。

1.2.2 培训前后进行防控知识与操作测试

知识测试经文献查阅及德尔菲法,自制感染防控理论知识测试培训前试卷和培训后试卷,试卷包含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感染防控专业知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内容。操作包括手卫生操作(六步法)、一级防护(隔离衣)穿脱操作、二级防护(防护衣)穿脱操作三项考核项目,考核由统一标准老师按评分表进行评分。

1.2.3 培训满意度调查

培训后对所有参加测试医学生开展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咨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家意见,自行设计《感控和疫情防控培训情况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培训形式满意度、培训内容满意度、技术操作演示教学满意度、集中培训授课水平满意度、科室带教水平满意度、考核形式满意度、医院重视程度满意度7个维度,共计15个条目,统计满意度问卷结果,分析培训课程的不足及优化方向。

1.3 观察指标

研究分析实践前后医学生的知识和操作测试成绩,测试总分为100分,其中知识测试与操作测试各占50分,统计所有测试成绩并分析测试结果。

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表导入问卷星系统,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2分代表“不满意”,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满意度以百分数进行描述。

1.4 统计学方法

培训前后测试成绩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输的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培训前后成绩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培训前后知识与操作测试成绩比较

对比培训前后成绩可见,培训后知识测试的均值明显高于培训前测试成绩,操作测试的均值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培训前后医学生知识与操作测试成绩比较 ()

表1 培训前后医学生知识与操作测试成绩比较 ()

2.2 培训后医学生对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比较

培训后对参加培训及测试的全部医学生发放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392份,收回392份,结果见表2。

表2 医学生进行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培训满意度 n(%)

3 讨 论

3.1 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本次医学生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培训前后的知识与操作测试成绩可见,医学生在培训后对于感染防控所涉及的知识要点掌握更系统全面,防控操作技能规范性显著提升。其中培训后知识测试成绩最高分相比培训前提高43.8%,平均分提高了52.9%,培训后防控操作测试最高分相比培训前提高65.4%,平均分提高了73.1%。防控操作测试成绩的提升最为明显,由此提示通过培训的技能演示与医学生的反复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医学生防控操作规范性,这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储备力量和抗疫主力军,将在毕业后进入医疗工作岗位直接面对患者,其对疫情的风险意识和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可影响周围人群的风险感知并发挥防控示范作用,因此,对医学生在临床教学中加强感染防控能力培训具有重要意义[7-9]。

3.2 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培训不仅要求包括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处置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传染病防治防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培训,是一门较为系统的实践课程,传统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临床思维和疾病诊疗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感染性疾病防控临床教学与能力培养[10]。在本次培训前的知识与操作测试中发现医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侧重不同,普遍存在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内容,不能全面掌握有关感染防控的知识要点,为此编制了包含法律法规知识要点;感染控制涉及的流行病学、临床疾病学、传染病学、免疫学、消毒学、医学微生物学等专业知识要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基础知识要点。通过法规条例、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业知识要点三方面教材培训后,测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调查均显示医学生对于这种针对性学习普遍感觉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乐于接受此类培训。

技能培训包含标准预防、职业暴露防护、防护用品使用、手卫生、消毒与灭菌、医疗废物处置等防控技能实践,其中主要针对手卫生操作(六步法)、一级防护(隔离衣)穿脱操作、二级防护(防护衣)穿脱操作3项强化操作培训并开展考核。结合临床教学特点,加强了操作演示和练习培训,使医学生在培训前由于紧张、生疏造成操作失误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多数医学生在考核中能顺利完成操作项目,并能够发现其他医学生的错误操作,能够独立进行步骤讲解与正确演示。从新冠疫情防控培训经验中可以看出,将感染性疾病防治与防控能力培养纳入实践教学课程大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教学相长是确保感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形成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自主构建防控知识框架。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带教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授知识,在强调临床知识理论系统性以及完整性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适用性,在实践中去验证。当前,疫情防控已经渗透到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所以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需要将疫情防控知识与能力培训纳入到日常带教过程中,将感染防控能力延伸应用到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测试、沟通能力培养、患者隔离等实践能力培训中,管理部门应将疫情防控能力培训作为教学质量的考核内容之一[11]。为提升学生感染防控知识学习积极性,充分认识感染性疾病预防与诊疗的重要性,临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完成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12-13]。问卷调查显示,医学生对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感染防控知识与能力培训较为满意,认为切合疫情防控和临床诊疗工作实际,有效提高了疫情防控能力。

4 结 语

积极灵活地对医学生临床实习进行疫情防控专项内容培训,以期加强医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和防控感染性疾病的能力,使医学人才培养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且能够帮助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新型医学人才,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云云:设计研究问卷,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林肖肖、唐东:实施课题,收集数据;周庆:提出研究思路,总体把关,审定论文。

猜你喜欢
感染性公共卫生医学生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