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2024-01-17 08:32李楠王利石森许珊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协同

李楠 王利 石森 许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00)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全育人”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路径和长远目标。随后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再次强调“坚持协同联动”[2]。本文运用协同育人理论,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路径,以期两支队伍同向同行,协同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 问题分析: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

1.1 沟通机制: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有效联络的方式不够畅通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分属不同的部门,从管理模式到工作任务都处在各自的体系之中;其次,两支队伍的分工不同,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专项工作,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科研和教学工作。因此,专业教师自身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认识不清,把科研与教学视为主业,而把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视为可有可无。两支育人队伍之间长期缺少沟通交流,也未能构建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形中,如学生存在学业困难、危急情况等,两者之间才有一方主动地与对方沟通交流,协同育人理念尚未形成。

1.2 激励机制:专业教师缺乏参与思政教育的内驱力和专业培训

当前大多数高校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但是部分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主要动机源于职称晋升,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驱力不高,而实践中对班主任需求量较大,无法建立起一支择优录取的队伍。很多高校对专业教师的考评更看重便于量化考评的科研学术成果[3],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并没有具体可量化的指标,因此,专业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动力。同时,对于专业教师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训力度不够,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处理相应问题的业务能力,成为学生的“传声筒”,最终问题仍然汇集给辅导员处理,队伍建设无法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

2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2.1 协同育人的价值意义

协同理论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H.Igor Ansoff)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把战略协同管理的先进理念系统地引进并应用到现代公司管理中,达到各因素经济效益最优化。

协同理论不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育人工作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协同育人是指教育者基于共同的教育目标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要素功能,通过有效的协调、配合和共享,对学生开展教育的活动,是全员育人的应有之义[4]。

我国学者赵新峰[5]较早提出了协同育人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他认为在协同育人模式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完善人格。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视野宽广、综合能力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既定目标的实现需要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协同,需要实现组织系统各机构及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需要实现部门联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大学内部组织和教育者的协同育人。协同育人已逐渐被理论界所认识、接受和肯定,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高校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有助于增强育人合力。随着职业分工细化,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支队伍长期处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下,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实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是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到专业教育,从日常生活到科研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两类教师,也是从智育到德育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两类教师,因此,如果将协同育人理论加以合理利用,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将能够把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隐含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以良好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6]。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可以建立目标统一、步调协调、全面促进的协同育人路径,促进学生将“知”与“行”紧密结合起来。

2.3 满足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21世纪伊始,中国大学生的教育水平和过去相比已经有很多差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评价,由辅导员单一教育管理已很难适应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需要全新的解决途径。“三全育人”能够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手段和环境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动,使各个要素的力量朝着既定的教育方向产生强大的“化合”推动力。这种合力不等同于多个子系统力量的简单相加,除了量的聚合,还有因结构而产生的新的系统力量;不仅是静态平面的加和,而且是动态多维立体的化合。因此,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互动式育人模式,对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教师的育人效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 路径建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本文从方向协同、内容协同、方式协同、评价协同[7]4个维度,初步实践探索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

3.1 达成方向协同,积极转变观念

3.1.1 “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方向协同

坚持方向协同,就是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都要坚持同向同行,做好协同融合。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接触到学生的全面情况,包括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心理情况,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专业教师则可以结合专业教育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递科学家精神,树立行业榜样,将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因此,二者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方向协同,能够有效地协调、配合,增强育人实效。

3.1.2 在实践层面探索方向协同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方向协同,要求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敢于实践探索,能够结合空间、阵地、场合,协同开展一体化育人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校党委领导下,制定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定期沟通反馈的机制,召开结合就业、心理工作的协同育人大会,听取专业教师及辅导员就学生情况梳理,使得双方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想动态、特殊情况、家庭经济、性格特征、学业表现等维度,精准帮扶。思政工作和专业教育得到更好地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教师队伍可以得到学生全面立体的画像,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3.2 达成内容协同,立德树人为先

3.2.1 教育教学内容协同

高校辅导员通过专项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帮助专业教师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做好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挖掘典型案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二者结成共建对子,常态化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讨、实践活动等,促进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互为导师、共同成长。教育教学内容协同可以使传统的课堂更有实践意义,更富生机活力,更加开明融通。

3.2.2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融合

专业教师和高校辅导员协同融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和所涉及到的专业领域问题,辅导员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教师在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进行解答和引导,避免学生被错误舆论影响。

3.3 达成方式协同,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3.1 班级管理协同育人模式

从班级管理角度践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辅导员以专项工作进行引领;专业教师作为学术导师一对一地对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进行指导;同时,学院聘任专业教师担任学术班主任(图1),实现辅导员、学术班主任、学术导师多维度引领学生发展。在实践中,亦有案例可以呈现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效果。如辅导员发现A同学较为消沉、成绩较差。学术班主任从专业发展角度、辅导员从生涯规划角度谈话,了解到学生的理想专业是计算机,但是高考失利未能考取,因此,帮助学生选择了学院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专业教师作为他本人的学术导师进行引领;在辅导员、学术班主任和学术导师的协同帮助下,该生重新对学业燃起了热情,并设定了考研的目标。

图1 班级管理协同育人模式

3.3.2 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两支队伍应协同融合,探索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学院积极探索,在专业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协同配合下,深挖实践活动中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义诊、探访当地名老中医、了解当地文化、做相关专业调研,同时融入参观学习红色基地、爱国主义宣讲,挖掘当地名老中医所取得的成就和其感人的救死扶伤故事、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等。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又可以服务于社会,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知识得以实践,人格得以完善。

3.3.3 协同育人思政品牌特色活动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应充分开展协同育人思政品牌特色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积极性。学院发挥专业教师中海外经历较多的资源优势,每年定期举办“海归故事会”沙龙,由辅导员选题并组建活动宣传团队,由有海外经历的专业教师轮流讲述爱国情怀、报国之志,以及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的心路历程;每年开展老字号参观实践,带领学生在参观中学习专业知识,及老字号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开设老党员老教师思政课堂,退休老干部不仅对学生学业辅导,而且重回系部为青年师生讲述入党初心,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开展具有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思政教育品牌特色活动已形成学院品牌特色活动,在学生中反响良好,品牌特色活动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影响力逐渐增强,形成“老带新”,在师生之间不断传承发扬。

3.3.4 党团活动协同育人模式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支队伍应协同融合探索党团活动协同育人模式。学院探索建立“课题组组会+党团活动”模式,辅导员参与到专业教师课题组组会中进行党课教育,同时协同教研室的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讲党课。将以班级划分党支部的方式代之以专业、系部划分党支部,党支部包含教师党员以及学生党员,即将原有的辅导员单一管理学生党支部转变为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管理学生党支部。同时,由系部优秀专业教师在党团活动中发挥育人作用,起到了良好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作用。

3.4 达成评价协同,完善师生考评机制

3.4.1 探索完善德育作为考核评价内容融入评奖评优机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8]。学院聘请专业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考评导师,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个性塑造上的全面成长,将德育与智育综合评价融入评奖评优中。

3.4.2 建立教师绩效考评机制

改革职称评聘以科研或教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将有效推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融合。一是在考核目标上,应包含有具体的加分项目,将专业教师担任大学生班主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双创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奖、德育导师等在教师绩效中给予加分;二是研究制定协同育人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具体分工和操作方法[9]。

4 结 语

本文探索了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协同育人路径,并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践探索中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经过前期的实践,在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得到了正向积极的评价。在协同育人模式实行后,育人效果逐现显著成效,专业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党团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学院主要工作方法是从方向协同、内容协同、方式协同、评价协同4个维度,对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在方向协同层面,树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理念,制定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定期沟通反馈的机制。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协同角度,挖掘社会典型案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传统的课堂更有实践意义,同时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达成方式协同,构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班级管理模式、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思政品牌特色活动、党团活动协同育人模式;达成评价协同,从学生的德育评价入手,聘请专业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考评导师;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将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指导大学生获奖等育人工作在绩效中给予加分,研究制定协同育人具体的工作任务。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李楠:提出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王利、石森:查阅文献,探究路径实施的可行性;许珊:明确研究思路,审定论文。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