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慧养老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展望

2024-03-13 00:56张榆丁玎陈俊峰董汝春王烨棋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养老领域期刊

张榆,丁玎,陈俊峰,董汝春,王烨棋

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28 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20 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1]。面对日益沉重的社会养老压力,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问题。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兴起给养老领域带来了新的影响[2]。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利用科学技术和智慧手段助力养老问题的解决对促进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由此,智慧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智慧养老即指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生活服务和管理,通过对涉老信息的自动监测、预警和主动处置实现智能交互[3]。这种理念和技术的介入不仅使养老模式更加多样化、人性化,也为现阶段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核心期刊文献的梳理,运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智慧养老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展开分析,为后续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选择学术期刊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主题中包含“智慧养老”或“智能养老”作为检索条件,日期范围设置为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来源限定为核心期刊,共检索出338篇文献。删除重复出现、书评、访谈、作者缺失以及与主题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共有290篇文章纳入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其中,共词分析是内容分析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统计同一文献中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共同出现的次数,来判断该学科领域中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映该学科的研究结构[4]。包括主题词共现、关键词共现和标题词共现等多种形式。本研究借助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2.0,以关键词为分析载体,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和共现矩阵揭示了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基于多种学科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方法[5],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不同的社会单位所形成的关系结构和属性。本研究基于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和内置的可视化分析程序Netdraw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并从多个维度对网络中的个体属性展开分析。

2 结果

2.1 发文量分析

本文以CNKI的核心期刊数据库为基础,收集了自建库至2022年底聚焦于智慧养老研究的290篇有效文献。如图1所示,自2014年王永梅学者发表《网络社会与老龄问题:机遇与挑战》[6]一文后,智慧养老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历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15—2018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增长较快,环比增长率达到60%左右。但随后两年,该领域发文量的增幅略有下降,环比增长率下降至10%~15%。直到2021年,该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量才再次实现显著增长,并达到峰值。

图1 2014—2022年国内关于智慧养老研究的年度发文量

2.2 文献来源期刊

从期刊的载文量来看,在2014—2022年间,共有141种核心期刊发表了与智慧养老研究相关的文章。在这9年间,《中国老年学杂志》在该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高达15篇,约占总发文量的5.17%。根据布拉福德定律[7],将纳入本文分析的期刊按照发表论文数量大致相等的原则分为以下3个区域:第一区域为核心区,载文量在5篇以上,有11种期刊,总计发文量为90篇,占论文总量的31.03%;第二区域为相关区,载文量在2-4篇,有45种期刊,总计发文量为115篇,占论文总量的39.66%;第三区域为边缘区,载文量为1篇,有85种期刊,总计发文量为85篇,占论文总量的29.31%。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为11 ∶45 ∶85≈11 ∶33 ∶99=1 ∶3 ∶32。据此可推断,本研究领域的期刊分布规律符合布拉德福定律,布拉德福系数α=3,累计发文量占文献总数31.03%的11种期刊为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核心区域期刊。见表1。

2.3 高频关键词分析

2.3.1 高频关键词词频分析 本研究运用Bicomb软件对纳入分析的290篇文献中关键词进行提取和词频统计,得到697个原始关键词。为了提高关键词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合并同义词和删除无意义词实现了对原始关键词的数据清洗,最终共得到586个关键词。

根据高频关键词的选择标准[8],本文筛选出21个出现频次≥9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累计频次占总频次的43.13%,见表2。根据结果显示,去除设定为检索条件两个关键词后,养老服务、智能时代、智能技术、医养结合和居家养老出现的频次较高。即目前在国内智慧养老领域,围绕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和居家养老的研究较多,利用智能技术探索智慧养老新方法、新实践的研究较多。

表2 智慧养老领域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词频≥9)

2.3.2 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前期生成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Ucinet软件,通过内置可视化程序Netdraw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及节点标签的大小与关键词的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有关,节点越大,该词的度中心性越大,地位越重要;节点间的距离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密切程度,距离越小,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越密切;节点间连线的粗细反映关键词之间关系的强弱,连线越粗,关系越强[9]。

图2 智慧养老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图谱显示,从节点及节点标签的大小来看,去除设定为检索条件的两个关键词后,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居家养老、智能时代和智能技术这6个关键词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节点更大,度中心性更高,地位更为重要,是国内智慧养老领域的热门话题。同时,上述6个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充当“中介”的次数也更多,控制能力更强。

从节点之间的距离来看,图中智慧养老与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智能养老产品之间的距离最近,联系最为密切。智能技术、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与智慧养老的距离次之。这说明目前在国内智慧养老领域,智慧养老与上述几方面的融合研究较多,挖掘新的技术融合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来看,智慧养老与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的连线最粗,其次分别为智能技术、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所以说,目前智慧养老研究与科技、服务、医疗和养老模式研究的关系更强。另外,如果从整个社会网络图谱来看,影响因素、数字鸿沟、智慧康养等关键词处于边缘位置,相对独立,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较为松散,共现次数较少。

2.3.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以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谱系图,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聚类结果显示,可将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分为四个主题,分别为:智慧养老服务的技术支撑(主题1)、居家养老与智慧养老的融合机制(主题2)、智慧医疗与机构智能养老的推广(主题3)、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主题4)。

图3 智慧养老领域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两种方法,以CNKI的核心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对国内有关智慧养老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结果如下。

从研究主题来看,目前在国内智慧养老领域中处于核心位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慧养老服务的技术研究:如何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技术应用于智慧养老服务。虽然说现阶段许多传感器设备都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10],但在各种技术的具体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张丽雅[11]等通过统计发现,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化的区域差异、优质项目覆盖面受限、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等都是养老服务行业信息化的应用瓶颈。二是关于智慧居家养老的适用性分析:虽然大多数老年人对新兴技术的使用持积极态度,但仍存在部分群体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接纳或不愿意接纳智慧养老产品。王立剑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失能老人使用智慧养老产品的意愿并不高,年龄、居住地、平均月收支比、家庭支持、是否属于政府组织支持等都是影响智慧养老产品使用意愿的因素[12]。三是智慧医疗和机构智能养老的推广困境:从智慧医疗的推行情况来看,老年人的认知程度、信息素养以及智慧医养服务、智慧医养产品的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智慧医疗的发展。王昌[13]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对信息安全和使用成本的担心往往限制了他们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接受程度。从机构智能养老的推行情况来看,机构内普遍缺乏精神慰藉类和医疗保健类的智慧养老服务,这将直接降低老年人对机构智慧养老服务的满意度[14]。四是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在智慧养老的实施过程中,老年群体数字素养低的劣势显而易见。数字能力、数字心理以及数字效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智慧养老的发展[15]。

从发文量来看,国家政策引领着学术研究。自2015年智慧养老产业纳入国家产业以来[16],学术界就涌现了大量关于智慧养老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2020年以后,随着国家多方战略和政策的出台(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学术界掀起了一股以智慧养老为核心的研究浪潮。但纵观现有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养老模式的比较、老年人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对智慧养老的评价研究较少。然而,正是由于现有的研究普遍侧重于现状分析和调查研究,忽视了现实生活中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导致目前的研究并不能全面反映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此外,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章的系统阅读发现,目前国外在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内容与国内有所不同,其主要集中在智能设备的研发和具体功能的应用上。例如,国外不仅在开发可以满足不同的环境需求的智能住宅[17],还准备将数字健康干预应用于各大老年疾病的二级预防之中[18]。

未来的研究应以现有研究为基础,遵循问题导向原则。一是要重视相关技术的功能和应用研究,不要仅仅局限于信息化平台建设。应从老年群体的差异性出发,为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研发个性化智能设备。二是丰富调查手段和调查形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多角度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对失能老人和农村老人的需求展开更深入的探讨。三是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评估智慧养老的应用效果。虽然自我国提出智慧养老建设以来,社区、医院、养老机构都已经开展了很多智慧养老项目,但这些项目的效果、相关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专业护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配置情况都是未知的。四是未来的研究仍需关注智慧养老产品的升级。即使有研究表明现阶段老年人对新兴技术的使用持积极态度,但与其他群体相比,老年人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仍处于劣势。再加上智慧养老产品本身设计繁杂、升级频繁、操作界面不易理解,这必然会导致智慧养老产品适用性较差的问题。五是要整合研究资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方向,重视实证研究,丰富该领域的学术成果。六是要在现状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增加评价研究。对该领域已发布的政策进行梳理,并对关键政策的实施情况展开分析。同时也可以增加对国内各地区智慧养老政策执行情况的比较分析。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养老领域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