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自然
——有潜力的物质成瘾缓解和恢复策略:理论机制及关键问题

2024-03-18 09:07
中国园林 2024年1期
关键词:成瘾者大脑物质

罗 蓝 姜 斌

1 背景

物质成瘾,又称为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影响人们大脑和行为的慢性疾病,导致人无法控制地使用合法物质(如酒精、烟草、咖啡因等)或非法物质(如大麻、冰毒、海洛因等)。其特征包括:物质摄入失控、强烈渴求及负向戒断症状,如紧张、焦虑、易怒和躯体疼痛等[1]。物质使用过程会不断地经历循环,每次循环都包含摄入物质、负向戒断症状和期待渴求3个阶段[2](图1)。随着循环的持续,3个阶段会逐渐加剧,最终导致物质成瘾的病理状态。

图1 物质成瘾循环包含摄入物质、负向戒断症状和期待渴求

物质成瘾对个人健康、家庭和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危机。联合国非法物质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发布的《2022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2.84亿人(15~64岁)使用过非法药物即毒品,有超过3 860万人患有毒品使用障碍[3]。据估计,全球约有13亿人是烟草使用者,约有2.83亿人患有酒精成瘾[4-5]。物质成瘾的流行导致了诸多公共健康问题,加重了全球医疗负担。数据显示,2019年因吸烟损失的健康生命年数约2亿3千万年,因酗酒和非法药物滥用造成的健康生命年损失则分别达到9 300万和3 100万年。同年,吸烟、酗酒和非法药物的使用分别直接导致了870万人、240万人和50万人的死亡[3]。同时,药物成瘾也会伴随多种其他疾病,在1 120万非法药物注射者中,有550万人携带丙型肝炎病毒(HCV),140万人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除了医疗负担外,物质使用障碍也会导致犯罪率升高、无家可归者增多、劳动力丧失等社会问题。尽管物质成瘾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由于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疗法和心理咨询)较为昂贵且专业门槛较高,因此,7/8的成瘾者都无法得到专业的治疗。

在过去的30年里,许多学者证明接触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福祉有诸多益处。自然接触逐渐被认为可以作为医疗处方帮助人们维持和恢复健康。然而,接触自然是否也对物质成瘾这一健康问题有缓解和恢复作用呢,我们对此还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回顾,提出一个有潜力的研究假设:接触自然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有效手段。由于这一研究假设的直接证据较少,文献回顾的范围将扩大到相关的间接证据,如来自健康人群或其他非健康人群的相关证据。最后,本研究提出该研究假设下一系列亟须解答的关键研究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推动自然环境接触作为一种低成本、易获得的物质成瘾缓解和康复手段。

2 接触自然环境与物质成瘾关系的研究进展

尽管几十年来,探索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持续增长,但该领域仅有少数研究关注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的影响。有2项早期的研究暗示生活环境可能对物质成瘾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70—80年代,Bruce K.Alexander[6]开展了名为“老鼠乐园”的试验,研究发现在老鼠乐园中(丰富的生活环境:充足的食物、娱乐场所和交配对象)生活的老鼠比在狭小枯燥的笼子中生活的老鼠(孤独贫瘠的生活环境)更少地对吗啡成瘾。因此,他提出“是你生活的笼子让你成瘾”的观点。此外,20世纪70年代,Lee N.Robins[7]发现,美国的越战士兵在战争期间患有毒品成瘾的比例高达士兵们出征前的20倍。而当战争结束后,这些退伍军人的毒品成瘾率迅速下降,回到了越战前的水平。研究者认为,士兵们回到了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并重新融入社会。这种改善的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应对机会,减少了寻求逃避或自我医疗的需求。这2项研究揭示了环境对物质成瘾的重要作用,而不仅仅是物质本身。

此后,相关研究陷入停滞,直到近些年,有更多的研究涌现,认为除了物质本身外,生活环境(社会和物理环境的混合)也是影响成瘾问题的重要因素[8]。丰富的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寻求物质的行为,并降低复发的概率[9]。居住在距离娱乐场地(如公园和绿地、娱乐俱乐部或社区组织)较远的人使用物质的比例更高[10]。

最近,研究者开始关注自然环境与物质使用之间的关系,发现绿地接触,特别是临近日常生活环境的绿地,与物质成瘾的流行存在负相关性。例如,与绿化较少的区域相比,居住在绿化较多区域的人吸烟的概率更低[11]。童年时期生活在绿地最少地区的人长大后患物质成瘾的概率增加了37%[12]。住宅周围的绿化程度与更低概率的酗酒和烟草使用及更高概率的大麻使用有关[13]。绿地可以影响同辈关系网与物质使用之间的关系[14]。街道的绿化程度越高,酗酒和大量吸烟的情况越少[15]。积极地接触自然环境可能有助于通过减少负面情绪来预防酗酒[16]。

总体来说,现有研究探索了自然接触对物质使用概率或物质成瘾概率的相关关系,但并未揭示自然接触与物质成瘾之间的因果性,即接触自然环境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质成瘾问题,以及如何影响或通过什么路径影响物质成瘾。

3 接触自然环境——有潜力的物质成瘾缓解和恢复策略

当前被学界广泛认可的成瘾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型及实证证据表明,基因、生理、心理、性格特质和社会文化因素都在成瘾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物质成瘾问题的产生、持续及加剧[17]。与此同时,环境心理学领域已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证证据表明,接触自然环境能为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个人性格和行为等方面提供诸多益处[18-24]。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个研究假设:接触自然环境(或自然环境暴露)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促进物质成瘾缓解和恢复的有效策略。

尽管关于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物质成瘾治疗的直接证据还较为稀少,但现有的理论和实证提供了一些自然接触可能会有助于物质成瘾缓解和恢复的潜在路径机制。本研究将逐一概述自然环境接触可能促进成瘾恢复的潜在路径机制,主要包括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而后,讨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从而提出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旨在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方向和参考。

4 接触自然环境促进物质成瘾恢复的潜在生理机制

长期的物质使用会导致人们大脑压力系统的过度激活或上调,上调的压力系统会导致物质成瘾的形成、维持和恶化。同时,长期的物质使用也会破坏人们的免疫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因此,恢复大脑压力系统和改善免疫功能是物质成瘾恢复的关键途径。幸运的是,接触自然环境已被证明有此2种健康效益。然而,这类研究证据大部分来自健康人群。因此,自然接触对物质成瘾者的大脑压力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图2)。

图2 长期物质使用损害人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机制,进而导致物质成瘾的形成、维持和加剧;接触自然环境可以恢复和改善人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而可能成为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有效策略(注:实线为已证实的路径机制,虚线为可能存在的路径机制)

4.1 大脑压力系统上调是导致物质成瘾的关键

长期的物质滥用会导致大脑压力系统 (brain stress system)[也被称为大脑“反奖赏”系统(brain anti-reward system)]逐渐过度激活或上调,进而导致物质成瘾的形成、维持和加剧[25]。具体而言,长期的物质滥用会反复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杏仁核的反应性,进而导致大脑压力系统的上调[26]。当停止摄入物质时,这种上调会产生强烈的负面生理和心理戒断症状,人们通常为了缓解戒断症状而强迫性地寻求和摄入物质,从而导致物质成瘾[27]。大脑压力系统上调是导致物质成瘾的核心要素,在成瘾戒断过程中依然长期存在,是导致戒断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大脑压力系统的上调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抑郁和早逝等问题。因此,舒缓和恢复上调的大脑压力系统是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一个关键方面。

4.2 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舒缓大脑压力系统

4.2.1 理论机制

环境心理学领域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指出,与自然环境接触能显著舒缓人们的大脑压力系统。在理论方面,1991年Ulrich等[28]提出了压力舒缓理论(Stress Reduction Theory),认为与人工环境相比,自然环境暴露可以促进人们从心理生理压力中恢复[29]。该理论以心理进化论为基础,认为人类在过去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度过的,自然环境为其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空间、食物和资源。因此,人们对没有威胁的自然环境有着与生俱来的积极反应和感知偏好,有助于恢复生理心理压力。

4.2.2 实证证据

在实证研究方面,已经有大量证据支持压力舒缓理论,证明自然环境暴露有助于舒缓压力[30-31]。其中一些研究证明,在自然环境(包括森林、城市林地、城市公园和街道绿地)中散步、休息或仅仅是观看自然环境,都能显著降低唾液皮质醇或α-淀粉酶水平,即降低HPA轴活性和舒缓大脑压力系统,而较为贫瘠的环境则没有此效应[32-34]。另一些研究证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显著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缓解大脑压力系统[35]。还有一些研究通过检测心率、心率变异性、脉搏、血压和皮肤电导率来证明自然暴露的压力恢复效应[36-37]。

然而,这些研究证据鲜有来自物质成瘾者的。因此,自然暴露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质成瘾者的大脑压力系统尚不清楚。

4.3 物质成瘾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物质使用障碍会通过改变免疫因子的水平来损伤免疫平衡,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物质滥用会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抗癌细胞[(又称“自然杀手”(NK)]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数量[38]。使用阿片类药物会严重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功能[39]。使用吗啡会抑制抗体和巨噬细胞集落的形成[40]。免疫功能失调会增加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如肿瘤生长和转移、HIV感染及器官受损。因此,恢复免疫功能是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一个重要方面。

4.4 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恢复免疫功能

4.4.1 理论机制

许多研究表明,自然暴露可通过增强免疫防御机制来提升免疫功能[41]。Kuo和姜斌等认为在众多的路径机制中,增强免疫功能可能是一条核心路径来促进人类的健康与福祉[42-43]。

4.4.2 实证证据

许多证据表明,自然暴露会增加积极的免疫因子,减少消极的免疫因子,从而提升免疫功能。暴露于瀑布环境中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提高唾液中的IgA抗体[44]。森林环境通过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来增强免疫系统[45]。自然暴露可提高NK细胞的活性、数量和比例,从而增强免疫功能[46]。接触自然有助于通过增加血糖、双氢表雄酮(DHEA)、脂肪连素及降低特应性皮炎指数和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来促进免疫功能[35,47]。

然而,这些研究证据鲜有来自物质成瘾者的。因此,自然暴露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质成瘾者的免疫系统尚不清楚。

5 接触自然环境促进物质成瘾恢复的潜在心理机制

长期的物质使用会损害人们的心理状态,当停止物质摄入时,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心理症状,如物质渴求、精神压力和反刍思维。这3种症状是物质使用和戒断期间的主要心理症状,它们会导致持续的物质使用行为和戒断后的复发。因此,减轻这些心理症状对于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至关重要。幸运的是,接触自然环境已被证明可以减轻3种心理症状。然而,这类研究证据大部分来自健康人群。因此,自然接触对物质成瘾者的三大心理症状的影响效应尚不清楚(图2)。

5.1 物质成瘾的三大关键心理因素

物质渴求(Substance cravings)是指一种强烈的使用物质的欲望,会导致强迫性地使用物质,也是导致戒断失败和戒断后复发的原因[48]。物质渴求是物质摄入行为的直接前兆,并可作为物质成瘾者复发的预测指标[49]。

精神压力(Mental stress)是指人们应对挑战和威胁时表现出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压力与前文提到的大脑压力系统的上调高度相关,其也对物质成瘾的形成、维持和加剧起着核心作用[27]。它是主要的戒断症状,可引发其他戒断症状,如焦虑、易怒和抑郁等,其也是物质渴求的重要前兆[50]。

反刍思维(Rumination)是指反复、持续地回忆和思考负性事件和负性情绪,无法自拔。反刍思维是开始使用药物的风险因素之一,也是物质戒断过程中常见的消极戒断症状。反刍思维也会引起物质渴求水平的升高[51]。

因此,降低物质渴望、精神压力和反刍思维是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关键途径。

5.2 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心理症状的恢复

5.2.1 理论机制

有2个经典理论指出与自然环境接触可能对三大心理症状有益处。首先是上文提到的压力舒缓理论,认为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人们舒缓压力[28-29]。另一个则是Kaplan提出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认为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恢复注意力和提升认知功能[52-53]。接触自然环境往往只消耗非直接注意力,使人们的直接注意力得以恢复。认知能力和注意力的提升可能帮助人们控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而降低渴求和反刍思维。

5.2.2 实证证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接触自然环境对三大心理症状的有益影响,且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了物质成瘾人群。

首先,一些研究开始探索接触自然环境与物质渴求之间的关系。一项针对酒精成瘾者的研究发现,与参加常规治疗者相比,参加3天野外露营活动的酒精成瘾者的酒精渴求更低,且其后期的复发率为35%,而常规治疗组则为58%,揭示了野营活动可能作为酒精成瘾者的辅助治疗手段[54]。另有调查发现,接触绿地环境可以减少对物质(如对食物、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等)的渴求[55]。观看自然环境(如海滩或林地)图像有助于减少对食物的渴求[56],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烟草成瘾者对烟草的渴求[57]。虽然研究已证明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渴求的缓解作用,但这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

大量研究证明,接触自然环境可有效舒缓精神压力。研究表明,接触各种类型的自然空间,如森林、城市公园、社区绿地和街道绿地等,都能显著降低居民的精神压力水平[58-59]。同时,接触自然环境对非健康人群也能起到减压效果,如抑郁症患者、压力康复中心的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等[60-61]。然而,针对自然接触对物质成瘾者的压力舒缓益处的研究却较少。有一个涉及物质成瘾者的研究表明,园艺活动可以显著降低退伍军人(部分患有物质成瘾)的压力水平[62]。

现有研究初步探索了接触自然环境对反刍思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在城市环境中散步相比,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能显著减少反刍思维[63]。一项针对临床抑郁症患者的园艺干预研究表明,园艺活动显著降低了反刍思维水平[64]。每周接触大自然的平均时间与反刍水平呈负相关[65]。然而,来自物质成瘾者的证据还非常稀少。

6 接触自然环境促进物质成瘾恢复的潜在行为机制

冲动性是指不加思考就采取行动的倾向,它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人格特质,被认为是物质成瘾的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冲动决策与一系列越轨行为有关,如毒品使用、吸烟和其他成瘾行为[66]。冲动性是药物使用障碍治疗结果的关键预测因子,是成瘾治疗中的重要部分[67](图2)。

许多实验室研究已经证明接触自然环境对冲动决策的降低效应。观看自然环境与观看城市建筑环境相比,人们的冲动性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强[68]。采用了不同的决策任务的研究一致表明,接触自然环境会减少冲动决策,增加自我控制能力[69-70]。对于生活在市中心的孩子而言,女孩从家里看到的自然景观越多,她们在改良版的经典棉花糖任务中就表现出越强的“自我控制”能力[71]。

总体而言,尽管有关自然暴露对冲动性的影响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果,但自然暴露对真实世界中成瘾者冲动行为的影响仍有待研究。

7 当前研究局限和未来关键研究问题

7.1 当前研究局限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本文提出一个研究假设:接触自然环境可能是有效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有效手段。主要通过以下3个路径机制实现:

1)接触自然环境可能通过生理机制促进成瘾缓解与恢复,主要通过恢复成瘾者过度激活的大脑压力系统和受损的免疫系统;

2)接触自然环境可能通过心理机制促进成瘾缓解与恢复,主要通过减轻成瘾者的物质渴求、精神压力和反刍思维;

3)接触自然环境可能通过行为机制促进成瘾缓解与恢复,主要通过降低冲动行为,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然而,当前大部分的研究都以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仅有少数研究关注了物质成瘾者,而物质成瘾者与非物质成瘾者在生理、心理和行为决策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能够佐证“自然环境-物质成瘾”关系的直接证据还较少。该研究议题主要存在以下局限:

1)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行为的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2)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者产生影响的路径机制还未得到充分揭示;

3)接触自然环境作为一种治疗方案,如何控制其剂量以用于实际的治疗工作,还未进行充分的实践。

7.2 未来关键研究问题

基于目前的研究局限,本文尝试提出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研究问题。依据问题的不同方向,可分为直接效益、路径机制和实践应用3类(图3),下文对14个关键研究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图3 从直接效益、路径机制、实践应用3个层面提出的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研究问题

7.2.1 直接效益

1)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行为的影响。目前研究多关注自然环境与物质使用概率或物质成瘾概率的相关关系,亟须探究接触自然环境与物质成瘾行为的因果关系,如接触自然环境对成瘾者使用物质的剂量、频率、使用方法的影响。

2)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戒断成果的影响。通常成瘾戒断成果主要可通过3个指标衡量:戒断成功的概率、成功后复发的概率及戒断到复发的时间跨度。未来研究可关注接触自然环境对3个指标的影响。

3)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引发的不良健康后果的影响。物质成瘾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如罹患各种精神疾病、艾滋病、肝癌、肺癌等。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接触自然环境是否或多大程度影响成瘾导致的健康问题。

4)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的影响。物质成瘾会产生多种社会问题,如经济损失、劳动力丧失、相关的犯罪行为增加等。研究需要关注接触自然环境是否或多大程度影响成瘾导致的社会问题。

5)接触自然环境对不同类型物质引起的成瘾行为、戒断结果、不良健康后果、不良社会后果的影响。许多成瘾性物质,如咖啡因、酒精、尼古丁、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等,都能导致物质成瘾。然而,人体对这些物质的成瘾性及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性却不尽相同。研究需要对不同类型物质的成瘾者分别进行探索和分析。

7.2.2 路径机制

1)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者生理机制的影响。物质成瘾会损害人体原本的生理机制,被损害的生理机制反过来会导致、维持和加剧物质成瘾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者的大脑压力系统和免疫功能等的影响。

2)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者心理机制的影响。物质成瘾通常伴随着心理机制的改变,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症状,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导致物质成瘾的产生、维持和加剧。亟须探究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者的物质渴求、精神压力、反刍思维等的影响。

3)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者行为机制的影响。成瘾者的冲动行为或自我控制能力低下会导致成瘾问题的持续、戒断的失败或戒断成功后的复发,因此探究接触自然环境对物质成瘾者冲动行为的影响也很重要。

4)接触自然环境对生理、心理、行为机制的交互影响。除了对单一机制的探讨,3个机制之间的交互影响也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5)接触自然环境通过3种机制对成瘾戒断成果的介导机制。通过以上3种路径机制,接触自然环境是否或多大程度对成瘾戒断成果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都是亟待探索的研究方向。

6)接触自然环境对不同类型物质成瘾者的生理、心理、行为机制的影响,以及3种机制的交互影响和介导机制。

7.2.3 实践应用

1)接触自然环境与其对物质成瘾的直接效益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自然环境接触有不同的剂量,包括自然环境的类型、特征、要素和密度,以及暴露的单次时长、频率和长期规律等。研究亟须探究这些不同自然剂量与物质成瘾行为、戒断成果、不良健康后果和不良社会后果之间的关系。

2)接触自然环境与其对成瘾者的路径机制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亟须探究不同自然剂量(同上)对生理、心理、行为三大路径机制的影响,以及对3种机制的交互作用和介导机制的影响。

3)接触自然环境对不同类型物质的成瘾者的直接效益和路径机制相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以上2类“剂量-反应”关系研究亟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质成瘾者展开。

8 结语

物质成瘾是全球性的关键公共健康问题。许多研究探讨接触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然而很少关注对物质成瘾问题的影响。本文系统地概述了接触自然环境与物质成瘾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阐释了接触自然环境可能促进物质成瘾恢复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路径机制。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研究假设:接触自然环境可能是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直接证据较少,该议题研究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层面均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进一步地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研究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性思考,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加入,共同推动“自然环境-物质成瘾”议题的相关理论机制和实证证据的补充和完善。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成瘾者大脑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知觉机制研究
网络成瘾者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持续注意任务事件相关电位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