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讨

2024-03-21 16:34刘乐行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田径耐力体能训练

刘乐行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常州 213100

在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中,积极组织体能训练对提升运动员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情况发现,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仍存在诸多不足,包括教师对体能训练缺乏重视、缺少专项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方法缺乏创新等,导致体能训练效果较差,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灵活性、耐力等[1]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为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并提升其专业水平,应明确体能训练的价值,从而积极探究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有效方法。

1 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对运动员而言,体能训练是提升其耐力、灵活性、毅力的关键因素[2],是运动员提升专业技能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积极针对田径运动员组织开展体能训练尤为重要。一般而言,运动员体能水平越高,其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就越高,则其竞技水平也会随之提升。有关调查显示,当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体能时,其抗压能力也相对更强,在比赛中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快速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对运动员在竞赛中正确发挥技战术与取得好成绩大有裨益。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掌握的专业知识无较大差距,专项技术水平多处于初级或中级水平[3]。这也就意味着参与竞赛时,若运动员体能较好,则更易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从本质上来讲,比赛就是体能上的比拼,对田径运动员体能有较高要求。由此可见,加强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田径项目训练中体能训练中的短板

2.1 缺乏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视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情况可知,多数院校普遍忽视体能训练,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能训练理念相对落后,导致体能训练效果较差。在实际训练中,部分教师只注重专业技巧、动作要领的教学,缺乏对运动员体质水平的具体分析,忽视运动员耐力、毅力、灵活性的培养[4]。此外,在具体考核中,教师未将运动员灵敏、平衡、速度、力量、耐力5项体能指标纳入考核内容中,导致运动员未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价值[5-6]。

2.2 缺少专项体能训练

不同的运动项目均有其特殊性,在开展体能训练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订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然而,在实际训练中,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一般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的专项体能训练缺乏重视,并未对运动员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耐力等都具有较高要求,专项体能训练的缺失将导致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无法得到提升,无法获得针对性的训练,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水平。另外,对于竞技体育而言,体能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但专项体能训练的缺失往往导致运动员基础体能薄弱,运动员身体机能无法得到有效发展,专项体能不强问题制约着运动员田径水平的提升。

2.3 体能训练方法缺乏创新

体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可对神经—肌肉系统进行训练,从而有效提升运动员的灵活性,运动员可在实际竞赛中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有效提升速度素质。分析部分西方国家的训练方法可知,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会采用转变训练场地的方式来训练运动员的灵活应变能力,例如在丘陵、半山路等场地,通过场地变换训练来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耐力和应变能力。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体能训练过程中,多数院校的训练场地较为单一,训练方式也较为僵化,多以长中短跑结合为主,难以对运动员的耐力、灵活性进行训练,运动员的体能和综合能力难以提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创新意识相对薄弱,体能训练方法相对滞后。在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受创新意识薄弱和训练方法滞后的限制,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体能训练,在开展体能训练时采用落后的方法,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训练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项目可细分为跑、跳、投3 类,不同的项目类型都有其特殊性和共性。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既要讲究共性,也要讲究个性,既要采用共用的体能训练方法,如跳台阶、长跑、体前屈等,也要制订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案,不断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专业水平。具体训练的优化策略如下。

3.1 增强体能训练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强化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明确体能训练的价值,在田径教学中增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意识,基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开展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活动。一是高职院校要明确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针对体能训练开设相应课程,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体能训练。二是高职院校要为体能训练提供相应场地,以确保各项体能训练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体能训练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可将体能训练场所开设于户外(田野、半山路等),让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场所明确不同训练的难度,从而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增强其身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2 加强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内容众多,多体现为以下几项。

3.2.1 速度训练

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有较高要求,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重视速度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提升其速度。在速度训练中,首先应进行100 m跑的训练,引导运动员在100 m跑中不断明确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善,在训练中提升速度能力。其次,为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还应进行20 s左右的提膝训练。提膝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应变力和判断力,从而有效增强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确保其在起跑阶段能快速反应并有效协调身体,提升腿部的灵活性,在起步阶段就夺得先机。在训练过程中,要深入分析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了解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为不同运动员制订相应的方案,设置差异性的速度训练计划,以确保每个运动员都能在训练过程中取得进步。

3.2.2 力量训练

田径运动的力量训练包含稳定性力量训练和爆发性力量训练。首先,稳定性力量更强调运动员的基本能力,指运动员保持肌肉与关节稳定的能力,要求运动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其次,爆发性力量是指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完成爆发性动作的能力。其中,以短跑项目和跳远项目为例,此类项目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要求较高,要具备较强的下肢爆发力。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可通过高抬腿、蛙跳等方式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有效锻炼运动员的下肢,不断提升运动员的下肢力量。例如,在进行蛙跳训练时,教师需要提前了解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体质素养,将运动员分为多个小组,并制订相应的训练方案。对于体质偏弱的小组,一般可要求其完成10次蛙跳;体质中等的小组,则完成15 次以上的蛙跳;针对体质较强的小组,则应将其任务定为20 次以上。针对性的训练可促进不同水平运动员均获得成长,有效提升田径运动员的体能。

3.2.3 耐力训练

田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耐力有较高要求,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成绩。田径运动动作并非随意产生,其本质上是受机体的神经系统支配。因此,对运动员而言,在进行比赛时,若想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就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较高的耐力水平,在比赛中冷静应对,思考有效的战术,从而提高获胜概率。在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可对运动员进行一般耐力素质训练,通过长跑、慢跑、反复克服自身重量的力量训练等方式,对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运动员足够的信心,对运动员进行有效激励,引导其在长跑训练中不断坚持,不断提升耐力素质,让运动员不断突破自身“极点”。

3.2.4 技术动作组合训练

技术训练在田径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技术训练能够快速提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可以田径技术基本情况为依据,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制订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案。同时,技术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以运动员个体为基础,为运动员安排针对性训练,并帮助其根据自身情况强化薄弱环节,有效掌握技术要领。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要注重技术动作中的组合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动作的灵敏性。例如,在跳远项目中,需要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要求运动员能顺利衔接动作,将跑与跳紧密融合。因此,教师需展开针对性训练,不断强化运动员动作的连贯性,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此外,通过组合训练可促进运动员不断提升速度和灵活性。

3.3 制订灵活训练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体能训练效果,教师应积极创新体能训练方法,采用灵活的体能训练方案,以达到提升运动员体能的目的。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耐力有更高要求,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制订相应的训练方案,并通过灵活的训练方案引导运动员参与到体能训练中,并在多种训练形式下提升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在制订训练方案时,要以运动员为主体,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出发,制订差异化的训练方案。同时,在制订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类情况,合理调配训练时间,选择训练场所,并根据训练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内容,确保训练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从训练强度方面看,切忌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体能训练难度和强度。训练时间要逐渐延长,训练量要逐步增加,确保运动员能在不同阶段承受相应的训练强度,从而让其在训练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制订训练方案时,可适当增强方案的趣味性。比如,采用游戏活动进行训练,激发运动员的参与兴趣,缓解其训练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促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有效提升其心理素养。

3.4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训练方式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教师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体能训练监测中。要动态量化运动员体能训练指标,这不仅是“数字化控制”的起点,还是制定具体训练目标的前提,应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增加训练数据监控对象,延长监控时间。广泛且富有真实性的训练数据会直接影响数字化评价体系的质量。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数字化监控体系,不仅需要扩大运动员训练数据库,还要适当增加样本数量,以保证数据库的准确性与典型性。增加数字化监控的运动员数量,延长运动员训练的监控过程,可以获取更多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数据。通过多次分析、评估、反馈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相关指标,总结每个运动员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变化规律,形成与自身训练数据对比分析的过程,调整训练目标,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于高职院校田径运动教学而言,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田径训练的关键环节。为此,高职院校需高度重视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明确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相应问题。比如,通过增强体能训练意识、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制订灵活的训练方案、创新体能训练方式等举措,进一步优化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从而不断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改善运动员的体能,助力其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猜你喜欢
田径耐力体能训练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