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非线性教学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4-03-21 16:34刘禹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核心情境

刘禹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淮南 232001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来,教育部积极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也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

体育非线性教学是在学生个体、环境条件、教学任务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开放式、探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也能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助力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强化体育品德、生成健康行为[2]。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非线性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身体与教学情境之间的交融,利用学生身体自主性帮助其适应知识、能力、行为、品德等维度变化,同时还兼顾学生差异化、个体化等需求,指导学生将环境、学习方式、认知行为等进行有效整合,能以非线性发展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在环境变化、任务探索等因素的制约下,探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1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非线性教学价值

1.1 强调学生身体自主性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教材、应试教育等要素,其不仅未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学习目标浅显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非线性教学,可以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及其未来发展需要,在动态化体育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主动感知、知识探索的过程,以体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活动体验和身体自主性,促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情境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到身心合一的学习状态,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等[3]。

体育非线性教学的重点在于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和兴趣,鼓励学生自行探索个性化运动行为,在满足学生实际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主动性身体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自主建构体育运动知识,站在探究的角度鼓励学生体验运动技能,使学生将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及其自身感知能力相结合,从而满足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非线性教学对学生身体主体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在体育非线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的体育运动技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化特征帮助其感受体育运动行为,并在此过程中贯彻理性思维、身体实践的理念,从思维层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知,以便于指导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重构学习成果。这意味着体育非线性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针对每位学生存在的个体化差异挖掘运动潜能,从多个维度着手构建体育实践性教学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4]。

1.2 开发多维体育教学情境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零散、单一的体育知识内容,在体育运动实践中也只能依赖知识记忆和动作模仿等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而单一化、静态化的体育教学情境也无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价值观。

在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体育非线性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体育情境,以情感反馈和思维创新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将个人行为和信息认知相结合,助力学生将知识、行为、能力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这也是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5]。

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不仅需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需要结合已有的场地环境设施,采用角色转换、规则变化等多种方式建立动态化的体育教学情境,贴合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审美等方面的需求,站在整体角度对学生运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态度等进行有机融合[6],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下强调学生自主探索运动行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情境中蕴含的知识、技能以及道德等要素,从而指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意识。

体育非线性教学情境设计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强调整体性原则,同步发展学生的情感认知、运动能力、体育品格等。在整体性体育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的引导性、学生天性以及生活环境的经验性等优势,在学生体育运动实践中融合价值观、跨学科知识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构建复合型体育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非线性教学主张学生知识感知能力和适应行为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动态化的体育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变化的体育元素。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发展全新的体育运动思维,针对不同场景指导学生使用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动态化的体育运动情境将体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依托于多样化的体育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行动力,指导学生在课堂场域和生活场域中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成果。

1.3 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 个方面的内容[7],在体育非线性教学背景下,为学生提供身体与情境交融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应避免局限于技术动作的呈现方式和实践形式,在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情境中帮助学生寻找适合的身体表达方式,通过融合外界信息推动学生探索个性化运动行为,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体育运动技能和游戏性运动技能,重点强调自主探究和自我组织等身体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体育非线性教学的价值取向与静态化的知识传授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主张通过动态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挖掘运动兴趣和动机,从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健康知识及体育运动技能,并在身体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内化到行为上。

在问题情境探究过程中,必须重新梳理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在学生脑海内建立完整的知识图谱,利用学生的主动感知能力以及行为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体育非线性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健康知识讲解、体育品德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感知、反思、总结等体育品德。

体育非线性教学在合作性体育教学情境中,能够深入培养学生形成团结、诚信、公正等品格,而教师则需要将这些体育品格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代表性体育教学情境设计中实现立德树人、体育品德培养的教学目标。

2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非线性教学路径

2.1 创设探究性体育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非线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应树立主动性学习的价值观念,通过创设立体化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完成体育核心素养迁移的过程。但体育非线性教学并非完全放任学生自主探索体育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与感知的能力[8]。

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动态化的身体主动性情境,积极融合问题引导、未知探索、自我建构等指导性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目标自主探究未知的知识环境,并在体育竞争、合作等多元化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寻找自由的身体表达形式,并塑造美好的体育品德。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体育运动情境,将感官体验与形式美学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身体实践情境中蕴含的理性思维和秩序观念。例如,开展网球反手击球教学时,教师不应局限于网球反手击球的动作规范,而是向学生讲述基础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球打进有效区域,利用个性化的任务方案激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从思维层面构建信息感知—行为表达的架构。

与此同时,体育非线性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不断拓展这些场地器材具有的功能,以此为学生创造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情境。例如,在基本动作能力教学中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图案形状划分目标区,并根据不同目标区设置不同的分数,学生以开合跳的方式跳到指定位置后,即可自动记录学生的投射分数,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位移性操控能力,同时摆脱现有场地器材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的限制,站在跨学科的角度为学生创造理性的体育课程情境。

2.2 设计复合性体育教学任务

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动态化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通过变化的身体体验适应动态化的体育运动和生活情境。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任务,围绕着体育核心素养目标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记忆到理解的过程,尽可能为学生带来有意义的身体体验。

在体育非线性教学情境中,应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形成适应性行为,在学生日常生活和体育情境中,通过他人的影响,充分利用对手、队友之间的约束作用,培养学生形成适应性行为。基于此,在体育实践活动设计中,应重点强调竞争、协作等要素,利用良性竞争挖掘每位学生的运动潜能,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适应性行为。

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体育情境教学任务的难度,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获得体验感和满足感。体育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包容性、愉悦性的教学情境,避免局限于复杂化、标准化的体验技术动作,以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整个学习情境的连续性。

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持续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本着结构化知识和非结构化经验相结合的原则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体育健康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融合个体经验,在迎合学生个体化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其掌握各项运动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深化学生的运动乐趣。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将重心放在体育运动规则的科学调整上,在特定的体育教学情境下,需要用到不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从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从知识固化转变为知识流动。因此,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可以利用规则变化提升学生运用活化知识的能力,推动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和价值转型的过程。在游戏化情境中开展足球控球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只能传地滚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规则调整要求学生不断跑位接球,在游戏化场景中将教学与实战相关联。

在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可以利用规则变化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性行为和品格,依托于不同的学习情境,督促学生选择适合的行为模式和道德准则,促使学生根据环境变化、规则信息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3 注重体育非线性教学的顶层设计

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时,应注重顶层设计,要以学生个体和结构性情境交融为出发点,在激发学生行动力和运动思维的基础上创造动态化、立体化的运动技术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的过程。在体育非线性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深入挖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潜在关联。体育教师应客观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能引领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是否能支撑教学目标,进而加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体育教学情境之间的关联。在体育品德培养过程中,更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个体经验、运动行为进行有机融合,保证学生互动学习的指向性以及品德培养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

二是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需要灵活控制系统变量,围绕着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情感、价值观等要素设计系统任务,并对系统变量进行实时调整。体育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系统任务生成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重新梳理系统变量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思考系统变量调整可能引起的行为变化和品格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还需要客观评估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环境变化以及场地设施潜在风险等,在保证系统变量合理控制的基础上维护学生个人安全,在体育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融合学生个体、社会生活、主流文化等,从而在学习成果转化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三是要强调学生信息感知与适应性行为之间的关联。在体育非线性教学中,教师应时刻监督、引导学生的个体行为,观察学生根据个体知识和信息感知反馈出的运动行为,通过适当干预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积极的适应性行为。例如,开展竞争性的团队竞赛活动时,学生很可能出现消极的不文明行为,因此,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干预手段引导学生意识到不文明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加强反思教育来规避不文明行为,使学生在信息感知过程中保持正向的行为反馈,依托于交互式的体育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体育行为的理解和认知。

3 结语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背景开展体育非线性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而体育教师也能够摆脱传统技术性教学和运动表现形式对学生个体发展造成的限制,基于学生身体自主性和在体育情境交互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身心体验,通过调整系统变量和规则变化来挖掘学生活化知识的综合能力。从信息感知、适应行为等角度出发,探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可以使学生充分感知到体育运动情境的乐趣,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品德等,充分满足核心素养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核心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