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体育如何融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
——以Y职业学校为例

2024-03-21 16:34侯学文张歆侯荣基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康复体育

侯学文 张歆 侯荣基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 51043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等数字技术运用作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重要手段[2]。体育与中医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录入主题词进行搜索,发现关于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涉及“体育”或“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数字化资源建设文献丰富,主要从各自领域进行阐述,但关于“体育”与“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融合方面的文献比较缺乏。本文探索数字化背景下体育如何融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中来,一方面,丰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数字化资源,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素材;另一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入该专业群建设,推进公共基础课程与该专业课程的融通、衔接和配合,协同培育和提升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技能人才核心素养,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高水平建设不断夯实力量。

1 教育数字化概念界定

如何定义教育数字化?一线教师如何将数字化理念实实在在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李芒等人[3]认为,对于信息化与教育数字化,二者是相互重叠、相互包含的混合存在。邵艳芬[4]认为,数字化教育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它支持推动和引领教育理念重建、结构再造、内容重组、模式重塑,从而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吴文涛等[5]认为,教育数字化主要有3 个层面,包括“人”“事”“物”的数字化,指人要具备数字化的意识、思维、能力等,以数字化的方式、模式开展数字资源、数字化设备乃至数字化环境等教育活动。翁伟斌[6]认为,教育数字化建设突出特点和优势在于线上线下交融、多主体共享、生态化运行、覆盖性整合,开启了广场化的全景互动。忻随韵等人[7]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教学资源。史凯璐等人[8]认为,体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就是指通过数字化处理,能够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的多媒体体育课教学资源。含课件、网上教学等多媒体体育教学资源。因此,该文将从“人”“事”“物”层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规划构建Y中职学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在线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建设好的教学资源,借助网络投放于智慧职教慕课平台,并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

2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在线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规划

2.1 定位规划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在线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建立思政学习内容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Y学校“健康育人、育健康人”的办学理念,以及中医康复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将中医康复技术、中药、营养与保健3个专业组合而成的特色专业群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设计,强调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促进青少年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同时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数字素养,弘扬传统文化,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努力培养具有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核心技能、德才兼备、思想政治意识浓厚的高素质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产业加速变革、分化、重组,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课程迎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融合资源和教学途径,学生可以不单纯依靠教师和课堂,而是直接获取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混合式、翻转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为师生的互动、教学相长的局面创造了一番新天地。

第一,本课程的建设能使教师的教授方式和途径更加丰富便捷,一改传统课堂模式,学生课后还可自我反复研究知识点,并预习、讨论及评价。

第二,本课程的建设可为目标学生群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思政学习内容,为学生打造综合化学习平台,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知识传输的局限性。

第三,本课程的建设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学生的职业体能专项发展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锻炼价值,对体育与健康学科与专业特点相融合的课程构建起到辐射作用。

第四,本课程的建设还为全社会服务着广泛的受益对象,为全民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非常实用便捷的学习平台。

2.2 目标规划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在线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发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特色,重组该校常设的太极柔力球等课程的具有普适性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两年的建设,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现体育与专业相结合的职教特点。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专业特色完善体育课程内容,强化课程内在联系,体现课程内容锻炼的价值、科学性与先进性。第二,丰富教学资源库,体现线上课程特点。建设微课、实操/示范视频、动画等共60 多个资源,占全部课程资源30%以上,资源力求系统、完整、规范和科学,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和体现专业特色,达到“教辅”“能学”的目标。依托智慧职教MOOC,建立能满足线上教学需要的精品课程,学习者能通过该课程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教师能通过调用颗粒化的教学资源进行组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坚持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思政。深挖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课堂革命”,打造体育课程思政体系,针对课程知识点,系统梳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实现课程思政建设。

2.3 内容规划

全民健康、健康中国,是立足长远的国家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本课程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认识运动技能习得规律,提升主动参与运动锻炼的内在动机和学练意识,积极服务践行“开展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

课程充分挥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训实习课,构建共性知识技能范畴,发展学生个性,设置提升职业技能技术的体育课程。以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质不变为前提,发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太极文化、经络腧穴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主要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八段锦》《太极柔力球飞龙二套》《健身球操》《职业体能弹力带操》《职业体能哑铃操》《职业体能轻器械健身》《力量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心肺功能性训练》等内容,构建发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课程特色的在线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丰富学生学习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提升运动能力,满足专业岗位体能需求,促进文化学习及体质健康的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锤炼优良精神品质,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4 教学设计规划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互联网+”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授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线上“先学”,教师线下“后教”。分小组式教学方法,在小群体中鼓励学生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展示自我。任务式教学模式,课中培养,课后拓展:小教练员角色学以致用,课后向同学、朋友、家人、社区拓展提升。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习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点的梳理,改善学生学习情况与反馈;改变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观察、分析、思考的点,提供了多平台,多资源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根据任务导学,学生充分利用在线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包括课件PPT,微课视频,身体活动练习,知识点习题,主题研讨与思政案例学习,健康、运动、营养、职业健康等相关链接资源,过关测试,师生线上讨论答疑等。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更便捷,信息互通快速,思维碰撞及时,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全面和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特点;多元的培养路径和平台,全面发展学生,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组织更多样、灵活,有效地促进重难点的学习突破。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多维度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评价体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客观性和发展目标的导向性。

2.5 团队规划

Y 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项目领导小组,教务科、组织人事科、公共基础教学部切实做好管理及激励保障,职责明确,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经费保障。课程项目团队成员由具有老中青和不同职称、优势互补的教师组合而成,有丰富教学经验并且对本专业群学生熟悉的专职体育中专讲师、体育高级讲师以及广州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的开展在线课程经验丰富的教授,课程建设人员架构是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补和优势指导的组合,是分工明确、有经验、执行力强的团队,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和经验,保障本课程线上线下的教学正常有序。团队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构建有创新能力、有研究水平、有良好合作精神的教学团队。

2.6 技术支持规划

依托智慧职教MOOC,建立能满足线上教学需要的精品课程,学习者能通过该课程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教师能通过调用颗粒化的教学资源进行组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建设微课、实操/示范视频、动画等资源,力求系统、完整、规范和科学,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并体现专业特色,达到“教辅”“能学”的目标。微课视频资源设计以5~10 min短视频为主,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微课视频的学习。录制教学资源的教师,形象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视频制作,根据知识点配合简要讲解,PPT 演示、动画辅助,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片头片尾、画面风格以极具专业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元素为主线,使内容与画面协调统一。通过微信群、QQ群、学习通等平台,搭建学生反馈学习平台,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指引。

2.7 特色创新

本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从学生实际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出发,面向新时代,立足岗位需求,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服务于“开展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举措。

第一,打造一门关注全身心综合发展的体育活动与具有专门的健身性特点与专业特点、职业发展相结合,服务于生活质量和岗位需求的综合课程。

第二,贯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表述,建设多元主体课程(五元一主体),以健康为中心主体,建设养生健身、康复提升、职业体能、保健提质、理论提升五元体系。以运动安全,运动有效和运动可持续性为原则,融合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多平台、多时空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课程。

第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太极文化、经络腧穴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

3 结语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在线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秉承Y 学校“健康育人,育健康人”办学理念,从学生身心健康实际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出发,面向新时代,努力打造一门跨越时空、关注全身心综合发展、契合专业特点、服务于生活质量和岗位需求的公共基础课程,积极服务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猜你喜欢
数字化康复体育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2016体育年
数字化制胜
我们的“体育梦”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