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方略研究

2024-03-21 16:34余梦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全民公共服务

余梦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2

新时代,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践行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重要内容。而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全民健身领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 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1]也强调,要“加快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但目前,既有研究对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转型、数字技术应用的具体效果等方面的探讨尚显不足[2]。

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分析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内在逻辑和应用现状,把握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方略,以期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

1.1 精准识别服务需求

在传统模式下,信息的滞后性与失真性常常导致供需之间的脱节,这不仅影响了服务的有效性,也削弱了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因此,对于全民健身服务而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精准对接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3]。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路径。通过对大量健身需求数据的精准采集与分析,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全民健身服务需求的识别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供需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匹配。这种数据驱动的需求识别机制,不仅提高了服务的个性化水平,也增强了服务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2 个性化定制服务产品

个性化定制的健身服务内容是数字技术的另一大优势。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健身需求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健身计划。这种高度个性化的服务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而且通过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提高了健身效果和效率。

同时,数字技术的实时性和动态调整能力为健身服务的连续性和适应性提供了保障。通过穿戴设备、移动应用等工具的实时数据收集和反馈,健身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实时表现和反馈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健身计划的持续适应和优化[4]。

1.3 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当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成为了制约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的介入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数字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广泛的网络连接性[5-6]。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快速收集、处理和传递,从而为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和高效配置提供重要支撑。

2 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

2.1 服务需求识别的准确性一般

首先,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仍有所不足,导致其对于公众服务需求的识别能力一般,主要体现在体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应用开发的滞后。在数字化时代,数据量的大小往往与信息的丰富程度成正比。数据量的不足不仅限制了对全民健身需求的全面理解,也影响了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数据的质量和维度同样受到限制,这使得对全民健身现状的评估和未来趋势的预测缺乏足够的支撑。

其次,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社会歧视问题。在数据采集环节,由于不同人群和区域间的数字素养与基础设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性在数据中得到了反映。例如,一些偏远地区或者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数字化工具和环境,其健身活动的数据记录可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和群体。这种不平衡的数据采集,不仅扭曲了全民健身的真实状况,也影响了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不同需求的精准响应。

最后,全民健身需求数据挖掘算法较为落后。当前,数据挖掘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的应用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这种技术上的滞后,限制了对全民健身行为模式、需求变化等关键信息的深入解读,从而无法为公共服务体系的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2.2 个性化服务定制存在技术障碍

数字体育技术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使之无法为受众定制个性化服务。

一方面,其在智能穿戴设备和运动感知设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上表现不足。这种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了个性化服务产品的特征不鲜明,无法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时性以及后续数据处理的智能化程度上存在限制,这些限制直接影响了设备为用户提供的健身指导和健康管理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高精度算法的发展滞后问题不容忽视。在数字化运动处方的制定中,算法的精确性直接关系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尤其是在“云医院”等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中,高精度算法的缺乏可能导致健身指导和健康管理不够精准,从而影响整个服务的质量和用户的健康效果。

此外,老年群体与数字社会的脱节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老年人由于感知易用性不足和存在技术障碍,难以适应数字化体育服务。这不仅限制了老年人群体的参与度,也反映了数字化服务在普及性和包容性方面的不足。

2.3 服务资源调配存在数字鸿沟问题

当前,数字基础设施的不均衡分布进一步导致了健身服务资源在落后区域的有效覆盖受阻。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其中数字体育终端的普及率低下,网络覆盖和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全民健身数据传输的需求。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获取健身服务的机会,也限制了优质数字健身内容的传播和普及。

另外,东西部地区在数字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较为落后,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反映在服务提供者和用户的数字素养上。城乡居民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农村居民在互联网使用意识和技能上的不足,成为制约全民健身服务数据资源向农村区域流动的关键因素。

3 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现方略

3.1 优化公众需求数据采集流程,提高数据分析深度

首先,全面实施需求管理流程。该流程应涵盖需求的全周期管理,从感知到匹配各个环节。在感知阶段,应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实时捕捉公众的健身行为和需求变化。画像环节则需构建多维度的用户档案,以便深入理解不同群体的特征和需求。甄别和排序环节应采用智能算法,对需求进行优先级划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监测环节要求对服务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以便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最后,在匹配环节,应利用高效的推荐系统,将用户需求与最适合的健身服务相匹配。

其次,应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全人群、全地域的健身数据采集网络,意味着从城市到乡村,从室内到室外,所有健身活动的数据都能被有效捕获和分析。这要求在公共健身设施中部署智能传感器,同时鼓励个人健身设备与数据网络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公众健身行为的全面监控和分析,为服务提供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3.2 开发个性化的健身服务技术,优化服务多元感知

第一,提升数字化全民健身服务产品的研发能力。这要求集中力量攻克个性化智能健身产品的技术难题,如智能运动处方算法的开发、个性化健身指导系统的构建等。通过深入研究用户的健康数据和运动习惯,可以开发出更加精准的个性化健身解决方案,从而提升用户的健身效果和体验。

第二,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化技术方案,细化服务内容。这意味着需要开发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健身服务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例如,为老年人群体开发适老化的数字化健身服务,确保其健康评估、疾病干预和运动风险防范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第三,提升智能健身产品的感知易用性,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由于老年人在数字技能上可能存在不足,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智能健身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确保其简洁直观、易于操作。同时,通过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导和客服支持,可以帮助老年用户更好地适应和使用智能健身产品。

3.3 推进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资源下沉

第一,强化农村数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应着重于提升健身设施和体育场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以实现设施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优化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此外,通过建立智能化的体育场馆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场馆运营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健身服务。

第二,推广智能体育终端设备的策略应包括智慧管理系统、物联网传感器和智能运动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智能体育终端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帮助用户优化运动计划,提高运动效果。同时,这些设备的普及也有助于收集大量的健身数据,为健身服务的精准推送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提升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和体育健康认知。这需要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健身服务。同时,通过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健身习惯。

4 结语

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有必要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加速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不仅需要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合理评估,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齐短板,防控风险,以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和优化。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全民公共服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全民·爱·阅读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