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4-03-21 16:34马海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选体育项目中华

马海霞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5 000 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1]。新时代青年要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文化心态或民族文化心理结构[2]。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秉持开放包容,积极主动借鉴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守正创新。

1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传承现状

1.1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现状

高职院校学制为3年,人员流动较快,未形成持久稳定、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图书馆的人文类藏书相对较少,无法形成全面的网络资源共享,在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技术课程占绝大多数,体育人文课程所占比重较小。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142 名学生进行调研,其中女生109人,男生33人。通过调查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情况,统计得到,有20 人参加2 h 以上的锻炼,占13.99%;45 人每天锻炼1~2 h,占31.47%;62 人每天锻炼1 h 以内,占43.35%;16 人每天基本不锻炼,占11.19%。分析得出,学生整体每天锻炼时间不足。

1.2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

在高职院校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竞技类,如武术、龙舟竞渡、毽球、围棋、象棋、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打陀螺、秋千、摔跤等;表演类,如跳绳、舞龙、舞狮、拔河、跳竹竿、放风筝、抖空竹、投壶、跳马等;健身娱乐类,如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3]、太极柔力球、扭秧歌、腰鼓、导引、民族健身舞(藏族、傣族)、推铁环等。但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讲授、宣传、欣赏和推广方面不够。

通过调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是否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知,有23 人非常了解,占16.20%;有98 人了解一点,占69.01%;有21 人不太了解,占14.79%。分析得出,近83.80%的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了解一点或不太了解。

通过调查“学生是否希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融入学校月度竞赛”得知,有60 人非常希望,占41.96%;有72 人持一般态度,占50.35%;有11人不希望,占7.69%。分析得出,近一半学生对项目融入月度竞赛持一般态度。

通过对“学生希望开设哪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得知,有86 人选荡秋千,占60.14%;有82 人选放风筝,占57.34%;有60人选武术,占41.96%;有59人选射箭,占41.26%;有55人选棋类,占38.46%;有53人选太极拳,占37.06%;有47人选跳皮筋,占32.87%;有44人选健身气功,占30.77%;有37 人选花样跳绳,占25.87%;有29人选踢花毽,占20.28%;有27人选舞龙舞狮,占18.88%;有26 人选抖空竹,占18.18%。由此可见,可根据教学实际开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1.3 时代发展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华民族5 000 多年历史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熠熠生辉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理由和底气[4]。

通过调查“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途径”得知,有101人选线上+线下课程,占70.63%;有82人选互联网平台,占57.34%;有76 人选影视,占53.14%;有42人选校园广播、公众号,占29.37%;有37 人选书籍期刊,占25.87%。分析可知,学生了解途径的多样性,更多选择互联网传播。

通过调查“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知,有124人非常愿意,占86.71%;有19人不愿意,占13.29%。分析可知应创设情景、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调查“学生如何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得知,有133人选“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与保护”,占93.01%;有111人选“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修课”,占77.62%;有108人选“形成特色体育文化旅游产教研基地”,占75.52%;有93人选“邀请专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线上线下讲座”,占65.03%;有90 人选“参加传统体育项目月度竞赛”,占62.94%;有86人选“参加省、市、全国、国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占60.14%。分析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 价值功能

深入挖掘和科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弘扬敬老爱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亲仁善邻等传统美德,挖掘和运用精忠报国、崇德向善、自强不息、礼义廉耻等道德教化资源,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5]。要担负起新的历史发展使命和文化传承重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加快构建具有中国风格、时代特色、开放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格局[6]。

文化传承表现为在活动中体验亲切感、归属感、欣慰感。反映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重德、务实、自强、宽容,如武术、舞龙、龙舟竞渡等。人文教化表现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净化心灵、教育感化,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俗文化延续的载体[7],如武术、龙图腾信仰等。健身娱心表现为健身娱心、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沟通情感、体质增强、净化心灵,如秋千、拔河、蹴鞠、竞渡、棋戏等。精神激励表现为激发中华民族成员团结爱国、拼搏向上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每位成员同心同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如龙舟竞渡、高脚竞速等。民族凝聚表现为共同的民族体育习俗,把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群众吸引在一起,产生认同感和亲和力,如舞龙等[8]。

3 实施路径

3.1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课程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使课程德育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服务,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结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际,特别要加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人文素质培养。如请名家为师生表演传统剧目,在名家的指导下,动手体验非遗体育技艺的操作,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体验民间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情和坚守。如在武术教学中加入抱拳礼教学,挖掘和运用精忠报国、崇德向善、自强不息、礼义廉耻等道德教化资源,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3.2 教师定期培训

教师定期参加线上线下高层次学术培训活动,提高其学术水平与文化素养。学校应进行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搭建平台、统筹资源,聘请专家指导,校内外教师合编教材等。教师要外树形象,苦练内功,提高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知的高度、深度和宽度[8]。

3.3 以赛促学、练、教、研、改

通过背篓绣球、滚铁环、空竹等项目达到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目的,沉浸式地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通过舞龙舞狮、太极拳、武术表演,使其体会中华体育自强、扬善、爱国的文化精髓。“弘扬传统文化,品味圣贤智慧”之孔子六艺游园会活动,设置礼-学礼以立、乐-乐府之音、射-箭无虚发、御-龟速御车、书-你书我猜、数-数字迷盘等现代化六艺体验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思、思中推。

3.4 推动校企政行社多元联动

学校积极推动校企政行社多元联动,以合作打造青岛武术文化交流中心,充分利用青岛国际化大都市的区位资源与人才优势,组织开展各类高规格武术展演、日常培训等活动,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享交流与中华武术人才培养的传承发展;构建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设传统民间技艺体验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专家讲座,开展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等。

3.5 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与民族传统体育深度融合

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与民族传统体育深度融合。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通过了解第十九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星耀”礼服的设计理念,致敬运动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展现国家繁荣昌盛,泱泱大国之风貌。通过立体直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其研究动力,创新出更多传统体育文化服饰;旅游专业学生通过导游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内涵;电商专业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活动设计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元素等。

3.6 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团建设,举办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科技节、文化节,参加专题讲座、名著导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等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赛事、社区服务、进幼儿园、进中小学等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崇尚劳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高技能人才。

3.7 互联网+民族传统体育创新传承

开发线上+线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资源课程,满足学生兴趣多样化,以及碎片化学习特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采用AR、VR技术,加强国内、国际民族传统体育共享交流平台,让学生系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同时推动“一带一路”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发展。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平台,抓典型、树品牌,主动、广泛、有效地做好校内外宣传报道,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跳动的音符、移动的图书馆,营造氛围,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熏陶。

4 结语

为推动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加强教师定期培训;以赛促学、练、教、研、改;推动校企政行社多元联动;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与民族传统体育深度融合;加强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互联网+民族传统体育创新传承。夯实文化自信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和精湛技艺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人选体育项目中华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没人选它当模范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