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体育异化与否的判断审视与利弊探讨

2024-03-21 16:34李凤方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体育项目异化

李凤 方萍

河池学院 广西河池 5463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作为活态的人文遗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因其自身所特有的民族生态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一笔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财富。民族传统体育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国家层面的广泛重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优秀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保护、推广和创新,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但是,受经济全球化和西方近现代体育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些走向了边缘,有些则在适应现代文明的曲折发展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背离本原宗旨、丧失民族传统体育固有特性,被现代体育所西化、同质化,或内涵消解、功能弱化的现象,比如去民族化和文化性、功利化、模板化、商业化、竞技化与汉化等[2-3],学界称之为异化。通过梳理关于体育异化的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异化的不足和提出规避策略方面,以批判为主。当前学界关于民族体育发展进程中异化的讨论尚未形成统一论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1 民族体育异化的判断标准及价值审视

要讨论民族体育是否异化,首先要确立异化的判断标准。纵观诸多研究,笔者比较认同何维民等学者[4]对体育异化概念的界定:“体育异化是指体育在活动过程中,在不自由的状态下变成异于其本真活动结果的现象。”借用并界定本文所讨论的民族体育异化为:我国民族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在不自由的状态下变成异于其本真活动结果的现象。

伴随城市化进程以及现代比赛、观赏的需要,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逐渐脱离乡土,进入城市,各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景区的体育休闲表演等是其重要表现形式。出于经济原因和提升知名度等考虑,民运会的举办商业化氛围渐浓,职业选手参赛以及与职业训练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热闹之后,似乎又缺点什么。冷静思考一下,这些具体的现象是异化么?是需要全盘否定的异化么?基于本文对民族体育异化的界定,考虑从以下几点进行界定与价值判断。

1.1 依据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客观理解和面对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多形成于农业社会,与当时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通常与生产生活、军事武艺、宗教祭祀等紧密联系,其发生、发展、异化受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5]。

以独竹漂为例,其最早出现时主要是人们通行水路的一种交通方式和劳动技能,漂体材质为天然楠竹,后以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渐演变为民间体育活动,并增加了观赏、表演、比赛竞技等功能。目前,漂体主要有楠竹材料和复合型材料两种类型,楠竹材料漂体适用于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仿生复合材料漂体适用于各种公平、公正、公开的大型比赛场合[6]。从没有外力干预的、自然发生的交通工具到独竹漂竞赛项目,通过选定场地、调整与改变器材去适应比赛,可见独竹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异化。若在此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地方群众或运动员基于喜爱或健身需要,在不同场域练习,同伴之间嬉戏、比赛、娱乐健身,传承民间技艺,则人的最高本质并未背离,且独竹漂在活动形式与功能价值方面仍属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保留了其特色内涵,形成了一种价值性活动。无论漂体是否是楠竹,还是其他,这种异化都可以被认为是基于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适应时代生活变迁与发展需求的适度调适,是民族文化生活的现代化,不应予以否定,不必再人为地去刻意创造原来苛刻的自然环境与器材,去刻意恢复原貌。但若独竹漂竞技化与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功利主义的利益纠葛,其形式及价值取向与原初内涵日渐疏远,与传统意蕴相背离,使得参赛选手为一味追求竞赛成绩而被控制、支配,扭曲、违背了人自由发展的本性,这种异于其本真的异化,则被认为应予以杜绝。

1.2 依据民族体育的属性和价值理性分析和认识

民族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娱乐性、竞技性、多样性和交融性等特点,具有强调整体性,追求宽厚、和平的文化理念,以及推崇伦理教化的价值取向[7]。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族体育属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一些学者提出民族体育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说法。“民族认同”是界定民族体育的关键点,也是民族体育的本体属性所在[8]。如涂传飞等学者[9]对Y 村龙舟赛的研究表明,在地方政府征用进入国家化历程之后,其核心功能从原先侧重于宗族和血缘共同体认同转化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有效地契合了这些行动主体的现实需求,这种异化基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建构的中国式探索,对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解释逻辑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促进作用。

在朴素的预期中,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是带有情感性和超功利性的,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文体结合,是一种既有明显的锻炼身体价值,又可满足人们文化心理需求的活动。但如果一项民族体育项目走向竞技化时不是重在交流、团结、公平竞争,而是充斥着功利主义、利益纠葛,项目竞赛的组织者和观赏者以及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表现出不公平竞争行为,甚至作弊、作假,操控比赛,偏离伦理道德价值标准,放弃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使体育失去本源性价值,这就明显偏离了民族体育的预期和标准,即未能实现民族体育活动所本有、所应有的理念与功能,异于本真,危害参与者的自由成长和发展,毫无疑问属于应坚决摒弃的异化。

2 民族体育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利弊探讨

2.1 民族体育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基于以上判断标准,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目前民族体育异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商业化、职业化、城市化,等等。

2.1.1 商业化

以成熟的商业化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为主要手段,通过获取经济利益来达到驱动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模式[10],通过引进各种商业赞助举办相关民族体育活动,以及民运会“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提法。

2.1.2 职业化

各地政府出于建设体育强省、实现竞技体育突破,以及推广民族体育项目扩大影响的需要,出现了部分民族体育项目职业化的现象,比如为了提高全运会或民运会成绩,有的省份组建专业运动队,建立专门的训练基地,组织专职教练、专职运动员进行训练,事实上已经形成体制内职业化。

2.1.3 城市化

现代社会,城市是中心,发源于农村的民族体育项目经过发展演变,最终走向城市,成为表演、赛会型的项目。

2.2 民族体育异化的利弊探讨

民族体育项目如果发生异化,是否都是不利的呢?基于异化本身属于中性词的基本观点,以及上文的价值判断分析,笔者认为,对此需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

2.2.1 积极方面

商业化是促进体育运动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有利因素。利用商业手段,体育赛事可以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寻求更大发展[11],提高项目赛事的影响力,利于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利用和传承。对于民族体育赛事主办方来说,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节省支出,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民群众而言,可以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使民族体育运动可以成为供观赏的商品。对赞助企业而言,体育商业化运作通过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达成自我宣传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知名度以及企业形象,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文化效益的提高。

职业化首先可以促进体育竞技水平提高,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促进国际化传播,提高民族体育的世界地位和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其次,职业化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使运动员具有可持续发展基础保障。职业化对优秀运动员意味着成长、机会和荣誉,运动员可以通过运动展示自己,超越自我,获得价值肯定,获取学历、学位等提升机会,利于退役后的个人职业发展。再次,职业化有利于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最后,职业化有利于推动项目文化推广,强化价值引领。如果在民族体育项目中产生一位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体育明星,可以发挥榜样作用,利用偶像崇拜引领青少年参与项目,同时实现对青少年的正确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促进其健康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全民健身机制,成为全民健身和娱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拥有更多资源,有利于项目的推广繁荣和创新,一些具有鲜明竞技特征的项目经改造与推广,与现代体育接轨,走向国际体育舞台,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级现代化形态[12]。

2.2.2 消极方面

商业化本身就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活动,市场经济的目标在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过度的商业化操作容易使体育项目受赞助商控制,使竞技体育发展成为靠金钱和资本运作的纯物质文明,而非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文化文明[10],若将经济效益放第一位,民族体育项目本源就有成为牺牲对象的可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体育竞技主体超出规则框架,都去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以不法手段达成目的,就会玷污体育的形象。比如被金钱腐蚀的运动员、教练员等,陷入拜物教的异化状态之中,容易采用违反体育精神和社会伦理的不正义行为[13],甚至可能威胁运动员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各种金钱纠纷日益增多,多元主体的博弈加剧,滋生了种种不公平竞争,背离了民族体育本原精神,最终造成对项目本身的反噬,成为民族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桎梏。

职业化意味着少数人参与,即只有少数人有经济条件参与,如果一个地方发展某项民族体育项目尚可依赖举国体制的优势,但一旦被取消,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职业化如果不规范,容易导致假、赌、黑现象。加之目前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小,意味着监督相对困难,易滋生腐败。对从业者而言,只要有比赛就有失意者,一般都是倒金字塔结构,除了站在顶端的人,很多参与者必然经历伤病和失败,甚至被淘汰的命运,如何安抚失意者心理,以及如何避免在不当利益诱导下成为获胜的工具人而逐渐背离项目的初衷,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成与族群的历史具有同步性[14]。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失去了原始的环境土壤,变成一种为表现民族特色的表层人为项目,不再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12],若开发保护不当,脱离了原生滋养环境,对族群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就会逐渐弱化,成为世俗文化的快消品,文化根基不稳定、不持久,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3 民族体育异化的正视

面对社会转型、奥林匹克运动冲击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文化背景,经过历史涤荡与时代潮流冲击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化,是农耕、游牧文明产物的民族传统体育在面临工业文明的经济、文化全球化压力下妥协、扬弃过程中无可回避的结果。不能一味地否定,应抱着发展的态度,理性、辩证地看待,有限地消解,承认其合理性和作用价值的同时,努力规避异化带来的危害。

3.1 与时俱进,正确引导

辩证看待民族体育异化的双面性,正确引导体育商业化,为全民健身战略、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服务。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显著,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愈加紧密,体育商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通过正确引导来实现良性互动。有效推动民族体育表演、服装、器材、广告、传媒、旅游、健身等行业朝着有利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合理挖掘开发地方民俗特色文体活动的商业价值,与时俱进,使其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构建中保留精神内核和核心形式,突出民族国家认同,突出群体认同和社会制度认同,尽量满足传承主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核心功能可以有效契合行动主体的现实需求。通过创作优秀体育文化作品,培育体育文化品牌,推进项目的文化建设等,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显著提高,进一步发挥体育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强化民众、国家与民族共同体意识。

3.2 科学管理,依法治体

民族体育竞技应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为精神内核,集体育精神和民族精神于一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以助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势必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办赛模式多元化,逐步形成管理科学、协同高效、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竞赛体系[15]。支持各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不断完善职业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体系,完善运动员收入分配和激励保障政策,加强民族体育项目人才队伍建设,使职业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从而自主提高技术水平和成绩,更好地投入比赛,积极参与项目传承与推广,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中,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领域不是法外之地,面对民族体育商业化、竞技化、职业化进程中的弊端,只有健全中国特色体育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体,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在制度层面上规范体育行为,保证民族体育群众活动、教学训练以及职业比赛等发展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从而更好地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民族体育健康发展。

4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民族体育获得了空前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育在强健人民体魄、凝聚民族精神、规范社会行为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民族体育演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应依据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客观理解和面对,依据民族体育的属性和价值来理性分析和认识。辩证看待,与时俱进,正确引导,科学管理,依法治体,促其良性发展,让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让民族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猜你喜欢
职业化体育项目异化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