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跆拳道传播对中国武术传承启迪的相关研究

2024-03-21 16:34王睿迪白光斌樊碧田何基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段位制段位中国武术

王睿迪 白光斌* 樊碧田 何基民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126;2.西安理工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48

武术和跆拳道分别作为中、韩两国的国粹,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我国的武术同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同时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是中华民族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1]。传统武术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力量,武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国家的前进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中国武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跆拳道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进步,它不仅能够在国际上广泛宣传和普及,还能够根据当前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成为一项极富东方色彩的运动。尤其是2000年,跆拳道第一次被纳入奥林匹克运动会,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崇,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项目,并被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同样,跆拳道在中国也蓬勃发展,其凭借着“以礼始终”的文化特点,以及“兼顾观赏性与竞技性”的技术特点,也博得了大众的喜爱,甚至有跆拳道馆挂出“学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招牌,肆意招生。

中国武术的发展受到韩国跆拳道的强势挤压,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2]。所以中国武术将如何处理好与跆拳道的关系,该如何取其精华,又该如何挖掘自身内在核心,这关乎到中国武术的发展与传播,也是体育学界开始广泛关注的问题。

1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联系的紧密性和发展的差异性

1.1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联系的紧密性

目前,东亚格斗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沉淀为一种流行的锻炼身体的形式,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格斗术均可以找到东亚格斗术的影子。如今,西方文化作为世界主流文化迅速扩张,但是东亚格斗术作为特例,在世界文化中广泛传播。

武术和跆拳道分别作为中、韩两国的国粹,都是亚洲最具代表性的格斗技术,其中,跆拳道是以朝鲜族的搏斗技术为基础,吸取了中国武术和日本空手道中某些技术动作而形成的格斗运动。武术和跆拳道在内容、形式上都有相似之处[3]。在内容上,武术散打以腿法、拳法、摔法为主,武术套路以拳术、器械、对练为主;跆拳道以腿法、步法为主,拳法为辅,没有器械及摔法。在形式上,中国武术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武术套路、武术搏斗及武术功法;而韩国跆拳道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品势、竞技及特技,与武术的运动形式一一对应。

1.2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发展的差异性

在宏观层面,跆拳道不仅是韩国体育的标志性项目,还是其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73 年世界跆拳道联盟(WTF)成立至今,跆拳道的内容、规则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且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民间广为流传。在1990 年第十一届北京亚锦赛和1994 年第十二届日本亚锦赛中,武术被列为正式的亚锦赛体育项目,这对于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功不可没。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2 年第四届青奥会,武术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项目第一次将武术列入其正式项目。然而,目前的中国武术中还存在诸如师傅教徒弟“留一手”“本门功夫绝不外传”及“传男不传女”等陈规陋习,武术存在制度改革缓慢、段位制复杂等问题,整体发展不容乐观,其走向国际还任重道远。

从微观层面,具体的差异性可以从技术门槛、文化承载、发展策略和传播传承方面来分析。在技术门槛方面,武术动作难度大,技术门槛高;而跆拳道技术门槛较低。在文化承载方面,武术注重“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练习中自行领悟;而跆拳道强调“以礼始终”,使得大部分人认为跆拳道更注重礼仪。在发展策略方面,武术制度改革慢,段位考核制度复杂;跆拳道制度改革频繁,晋级制简易且通用。在传播传承方面,武术推广形式单一;而跆拳道推广形式多样化且受众广泛。

2 中国武术和韩国跆拳道在发展中的比较分析

2.1 技术门槛:武术与跆拳道的不同入门标准

中国武术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武术套路、武术搏斗及武术功法;而韩国跆拳道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品势、竞技及特技,与武术的运动形式一一对应,但是其难度标准具有较大差异。在中国武术获得成就远比在韩国跆拳道取得成绩难得多,因为这是由武术和跆拳道各自的技术、战术、知识能力等要求和特点决定的[4]。

2.1.1 武术动作难度大,入门标准高

武术散打和套路的动作复杂,入门难度高。武术套路按表现形式分为:徒手演练、器械演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按比赛类型可分为:传统套路、竞赛套路。

散打基本拳法以中距离攻击为主,分为冲拳、抄拳、掼拳和鞭拳,武术的腿法有压腿、搬腿、劈腿、直摆性腿法和屈伸性腿法,根据腿部发力和攻击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侧踢、前踢、下劈、后踢、后旋踢、勾踢和推踢等。武术的摔法也多,有防直拳抱腿摔、防直拳手别摔、防直拳抱腰摔、防直拳搂腿摔、防侧踹绊摔、防侧踹掏抱绊摔、防高侧踹掀腿摔、防高扫踢锁抱绊摔、勾踢摔和挟颈别腿摔等。

武术套路核心,以武术长拳为例,“四击八法十二形”内蕴美。四击是踢、打、摔、拿;八法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十二型是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具体要求是动如涛,静如月,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山。

武术套路初级难度,以初级长拳为例,动作路线有直线弧线;动作数量为36个,其手型分为拳、掌、勾;步型有弓、马、仆、虚、歇。调查研究表明,学会初级长拳这一套路平均需要18课时。

2.1.2 跆拳道技术入门难度低

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只适合专业运动员学习,而对于大多数业余练习者而言,更容易接受动作简单易学、见效快的技术,跆拳道的技术特点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3]。跆拳道是古代武道融合多种技击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技击的体系,跆拳道的技击技法中约70%是脚法、30%是拳法,主要腿法是前(弹)踢、横踢、双飞、旋风踢、下劈、侧踹、后踢及后摆八大腿法;其步法主要有前滑步、后滑步、上步、撤步、交叉步等;其拳法以直拳(击打腹部)为主,手部格挡分为上格挡、中格挡和下格挡;没有摔法。在对抗中主要靠腿法攻击得分,进攻中通过髋关节发力,带动腿部发力,击打追求力度和准度;拳法有时也用来攻击,但更多的是防守。跆拳道动作简洁,直接去击打目标,不能使用摔法以及扭打,而是崇尚以刚制刚,追求力量和抗击打能力。对于学员来说,跆拳道简单易学;对于教练来说,动作易拆分,方便教学;对于裁判来说,易于评分。跆拳道的直击性也使跆拳道具有实用性,这些都利于跆拳道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跆拳道的品势,即跆拳道动作的套路练习,一套品势套路由20~30个技术动作组成。太极品势按难度分为太极一到八章,有段者品势分为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汗水和一如,共为九章。

跆拳道初级难度套路以太极一章为例,太极一章在太极八卦中表示“乾”的意思,“乾”是宇宙万物之本,与一章的内涵相匹配。其动作路线是“王”字,即直线路线,动作数量为18 个,步法有前行步、弓步,手上动作有直拳、格挡。通常,学会太极一章这一套路平均需要2课时。

2.2 文化承载:武术与跆拳道的礼与术

韩国对传统的跆拳道文化进行了精简和重组,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跆拳道的礼仪中简单的鞠躬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每次练习前,学生都需向国旗敬礼、向教练敬礼、向队友和对手敬礼,练习后向家长敬礼,“跆拳道仪式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表现”,这种普及的传统文化更加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与认可。

而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就更复杂且深奥,汇集了儒、释、道的思想,要求训练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一种需要终身修炼才能够逐渐深刻领悟中华武术文化与人格真谛的运动项目。与跆拳道相反,武术很难通过表面地“学”去获得,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修”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的来说,跆拳道是机械化地追求礼仪,但是在这种简单的循环练习中,学生对“礼”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最终形成一种习惯,并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如在课下,学生遇到教练也要鞠躬问好,许多人就会误解,以为韩国跆拳道比中国武术更重视礼仪。实则不然,韩国跆拳道强调的传播和中国武术的传承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更加强调横向的传播,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纵向的传承,传播是快速的,而传承是长期的。久而久之,中国武术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2.2.1 武术文化内涵注重“可意会不可言传”

中国武术的礼仪并不是靠外在力量强制,而是强调修炼者自觉练习并悟其道理,即主动习得而非被迫。因此,武术除了竞技性、健身性,还具有诸多的道德性、教化性和文化意蕴。而这个“内涵”,就是对应中国武学礼仪的修养,对应中国武学的领悟。如在武术教学中,教练不会过多地强调动作的内涵,而注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鼓励练习者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习得武术的真谛,从而更好地实践和发展。而韩国跆拳道敬礼这种礼仪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简单的训练而习得。

武术文化内涵注重自己意会,如练习太极拳,其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练习者被要求做到圆活连贯、势势相连,虚实分明、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等。且要达到“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武道境界。

2.2.2 跆拳道内涵强调“以礼始终”

韩国文化乃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产物[5]。跆拳道是一项非常重视礼仪的运动,在跆拳道的推广普及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从“礼”至“仁”的文化功能[6],它的“以礼始,以礼终”的规则为训练者和参赛者提供了一套严格而又标准的礼仪,无论是在比赛,还是训练中,师生之间都要互相行礼。行礼的要求是,两臂放于体侧,两手握拳,腰前屈30°,头前屈45°。在比赛时,当运动员听到“立正敬礼”时,须面向主裁判行礼;当听到“左右向”时,双方相对而战;听到“行礼”时相互行礼。虽然上述礼仪只是一种外在形式,但却是跆拳道习练者对自身道德水准的要求。“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深植于跆拳道之中,不论比赛有多么激烈,都始终把礼放在第一位[7]。

与中国武术相比,韩国跆拳道的文化内涵单一、浅显,但也正因如此,跆拳道在我国迅速传播和发展就有了极大的优势:跆拳道充分挖掘其自身以敬礼为表现形式的“重礼仪”的单一的特点,加之不断发展壮大的技术与改革频繁的制度,又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持,因而跆拳道被我国群众广泛接受。

2.3 发展策略:武术与跆拳道的制度改革以及段位制发展

近年来,韩国跆拳道迅速崛起,在各个国家都有跆拳道的一席之地,即使在我国,武术的发展也受到“外来入侵者”跆拳道的强势挤压。形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严苛的段位制度和与时俱进的竞技规则,随着人们的认知和比赛的需要,规则制度的体系不断完善。

国家十分重视武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并将段位制精细化,“武术进入奥运会,没有普及、没有段位不行”[2]。武术被列为2022年青奥会比赛项目,这是武术第一次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系列正式比赛项目,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距离进入奥林匹克全系列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还任重道远。

2.3.1 武术制度改革慢,段位考核制度复杂

1990年,国际武联成立,目的是推动全世界武术团体大联合,颁布《国际武联章程》,分为五个部分和相关条例二十八章,然而国际武联的组织性质还未得到明确,且该章程没有制定明确的处罚机制,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武联章程也应该得到完善[8]。随后中国武协于1998年颁布了中国武术段位制;2007年段位评定制度从套段更改为考段;2008 年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技术体系;2009年,进一步强调要通过武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技术,促进武术在国内的普及以及在国际的推广[2]。中国武术段位制在2010年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并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规则文件,2011—2014 年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分别是2011年颁布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等,2012 年以“继续扩大突破口,并向纵深发展”为主题,武术段位制工作全面开展深入基层的各项举措,2013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全国百城武术段位制”活动,并设置了“2013 年中国武术段位制国家考试”,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印发《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014—2023)》[2]。综上所述,近几十年,中国武术段位制整体上从无到有,再到相对标准化,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这对未来中国武术的特色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然而,相对于跆拳道来说,武术改革缓慢。如群众武术方面,几十年都一成不变: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这“老三样”已经远不能适应当代年轻人运动健身、强身健体的需要[6]。又如武术散打,历经多次比赛规则的更改后,还是未能形成明确又稳定的竞赛规则以及共识。

2.3.2 跆拳道制度改革频繁,晋级制简易且通用

韩国跆拳道早在2000 年就已晋身奥运会,其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规则明确、制度完善。

1966 年国际跆拳道联合会(ITF)宣布韩国跆拳道运动正式起步,1973年世界跆拳道联盟(WTF)问世,颁布《世界跆拳道联盟章程》,制度相对完善,且处罚机制明确(包括《反兴奋剂条例》等),这标志着跆拳道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竞技跆拳道时代[8]。跆拳道的影响遍及全球,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段位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段位标志着练习者不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跆拳道段位实行的是十级九段制,具有严格的阶梯性,段位制旨在督促练习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进取心,以及对他们现有的训练水平的肯定,各个段位都有不同颜色的道带,由低到高分别是白带、黄带、绿带、蓝带、褐带、红带、红黑带,最高段位为黑带,黑带之后有九段,即黑带一段到黑带九段。这样对于教练员来说,可以使教练员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不同道带的学员进行分组教学[5]。对于练习者来说,有利于其了解自己所处的水平,由易到难逐级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裁判来说,有利于其裁决。这样的段位制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保障了跆拳道的发展。

跆拳道的影响遍及全球,与其制度改革频繁也有重要关系。如在比赛区域的规定上,2005 年比赛区域为12 m×12 m;2009 年,比赛场地面积更变为10 m×10 m,2013年又更变为8 m×8 m,并沿用至今。又如在比赛时间的规定上,最初的规定是每场比赛分为3局,每局3 min,每局之间休息1 min,2005年比赛时间改为每场3 局,每局2 min,局间休息1 min。随着人们的认知和比赛的需要,不断更新比赛的规则制度,自身的规则制度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2.4 传播传承:武术与跆拳道的推广手段与受众的差异性

2.4.1 武术推广形式及受众的单一性

不像韩国那样,政府专门派崔泓熙将军到多国走访,传播韩国跆拳道的内容,早期,中国武术有着“传男不传女”、师傅教徒弟“留一手”“本门功夫绝不外传”等陈规陋习,限制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内部传承与向外传播的途径。

数年前,多数外国人对于武术的认识,仅停留在认识李小龙、成龙等人,以及见过他们所表现的中国功夫层面。然而仅依靠图片、视频、电影等途径,其他国家的人并没法真正地认识中国武术内容、考核制度、规则,更没法接触到中国武术的内涵。近两年一个建立的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8个国家的7 724名受众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显示,中国武术文化在8 个国家的受众中的主观评价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454 8,表明中国武术在国际上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9]。

调查显示,在受众方面,从性别来看,男性比女性更关注武术的技击价值;从年龄来看,健身养生已成为各个年龄阶段共同关注的内容,年长者还更关注武术文化,年轻人则更喜欢武术表演、功夫、电影等;从受教育水平分析,受教育程度高的受众相比之下更关注武术文化、专业技术知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但每个教育程度的受众都对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感兴趣[10]。

2.4.2 跆拳道综合化手段的推广形式以及受众的广泛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跆拳道已经成为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项目。需要强调的是,体育知识不同于其他文化知识,若只靠单纯地浏览图片和视频,不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运动要领。韩国政府为向亚洲甚至全世界推广跆拳道,派遣了专门的教练、运动员,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使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跆拳道。

日本占领朝鲜半岛之前,跆拳道仅限于本国范围内的普及,对外交往甚少,日本侵略朝鲜以后,一部分跆拳道爱好者流落到国外,在此过程中,他们接触和吸取了来自各国的优秀武术,韩国从日本殖民地解放出来以后,就把跆拳道推广到了世界各地。跆拳道的普及,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援,为使跆拳道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政府派崔泓熙将军到多国走访,率领政府代表团到世界各地进行表演,使跆拳道广为传扬。跆拳道运动比较刺激,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是很好的休闲运动,其动作简单易行,规则完备,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跆拳道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十分重视对人们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对意志品质的锻炼,同时还能创造一种积极的、和谐的、文明的氛围,因此,吸引了许多人参加,家长也非常支持孩子学习跆拳道。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跆拳道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也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学习。

3 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展望

3.1 根据受众对象分层简化武术套路动作,促进武术学习的大众性发展

向大众传播,应该考虑到群众的需求,选择相对简单的技术动作。传播时应该以受众分层为依据,改变传播内容或者简化武术动作,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受众需求,分别进行传播,并且广泛宣传其修身养性、祛病健身、和畅气血等优势。

分层传播,例如,经常见到中老年练习八段锦,但是很少见到其练习长拳等高难度动作。一是因为八段锦节省时间,全套练习用时10 min 左右;二是锻炼全面,动作简单;三是符合中老年健身的需求,即疏通经络、培元补气等。

简化武术动作,如24 式简化太极拳,虽然只有24个动作,但这是精练了传统的套路的动作,动作更具有概括性且规范,是初学者学习武术的不二之选。很多高校在武术体育课程中的期末考核内容就是24 式简化太极拳;又或是其他年龄段的初学者,都可以选择从简化太极拳入门。

因此,武术传播应根据受众的需求分层,以健康传播为切入点,将武术健身、养生作为受众了解武术项目的起点,进而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促进武术学习的大众性发展。

3.2 完善武术内涵的宣传和传播模式,促进礼与术的共同发展

据调查,在了解武术文化的前提下,只有20%的调查者明确表态会学习武术[10],武术在传播和宣传上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改进。从不同方面分析:传播方面,需借鉴韩国传播跆拳道文化的经验,充分利用小群体高效率传播的方式,扩大传播范围[11-12];传播内容方面,需要完善武术段位制与其命名方式,简化武术套路与散打技术,使武术广泛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挖掘、宣传每个动作的内涵;在传播途径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武术的深度传播,增加面授课;在沟通环境上,要重视各国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建立一个开放性武术沟通环境。

如在传播内容方面,挖掘每个动作的含义,如武术抱拳礼:左掌四指并拢伸直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左手的大拇指屈曲内扣表示谦虚不傲;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武不犯禁;右手握拳表示百折不屈;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以武会友,天下习武者、五湖四海为一家;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双全,且虚心接受指教[13]。

又如武术传播渠道方面,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在网上学习、看新闻,接受新的知识。也有一批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人出现,如抖音博主凌云,是非遗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粉丝1 296.7 万人,其在法国巴黎铁塔下,身穿红衣,和朋友一人弹奏古筝、一人展示武术,一静一动绝妙配合,迅速走红网络;又如新民晚报介绍的功夫老爹梁长兴,在海外短视频平台TikTok 上凭借户外练习武术的视频收获了450 万粉丝,甚至单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接近8 200万。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增加,各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要抓住机遇,利用合适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接触中国武术。

3.3 完善武术段位制度,加强武术政策发展的通用性

我国武术的段位制复杂难考,跆拳道练习者可以三个月上升一个级别,而有个别武术练习者学习了七八年还没有在级别上取得进步。

从制度方面来说,《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是中国武术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完善武术的制度,就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使之能更好地体现中华武术的技艺与文化精髓,更好地发挥它对中华武术事业的促进与推广的积极影响。

从空手道、跆拳道等格斗项目的段位命名标准化水平的结果来看,跆拳道以“拳种”命名段位[2]。中国武术段位制理应参考这种命名方法,因为拳种是中国武术的基本单位,所以用“拳种”这个命名方法更能准确地表示等级的类别。中国武术包含的拳种很多,如少林拳、醉拳、南拳、咏春拳、太极拳、八极拳、螳螂拳等,每一种拳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技巧内蕴和文化内涵,以至“拳术门门都有道,一门不到一门黑”的谚语流传至今[2]。需要注意的是,武术段位制不只要面对习武者精英,还要适合广大群众,以推广、发展武术为目的,这是传播武术的重中之重。且绝大多数武术习得高段位者,均不可能在每个拳种领域学习得游刃有余,只能在自己所学习的拳种中深入练习。因此,以“拳种”命名段位,是不二之选,适合各个段位的武术习练者,也更有益于彰显不同拳种的技术风格。反之,若简单地用拳种分类之上的“中国武术”命名段位,则过于模糊,不区分拳种领域,不易于初学者学习武术,也不易于高段位者进行区分。若过于细分,以拳种之下的“流派”命名段位也是不合理的,虽然同一拳种下的不同流派技术风格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但整体上的技术动作还较为一致。换言之,中国武术的基本单位是拳种,故应以“中国武术+拳种”的形式对武术进行命名,如“中国咏春拳三段”,而不是命名为“中国武术三段”或“咏春拳三段”,如此不仅彰显了咏春拳的中国属性,且表达了习练者的技术种类,还表明了咏春拳与中国武术的从属关系[2]。

4 结语

综上所述,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无论是在技术特点,还是文化礼仪,又或是制度以及传播模式方面,都各有所长。但是,韩国跆拳道在我国逐步占领了武术市场,在受众数量上的表现略胜一筹,有其过人之处,这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有借鉴之处,武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简化武术动作,促进武术学习的大众性发展,完善武术的宣传模式,促进礼与术的共同发展,完善武术段位制度,加强武术政策发展的通用性,促进武术更好地发展,也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提供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段位制段位中国武术
联觉段位:中国新诗的有机性叙事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复兴号”美食“新段位”
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研究
地域视角下“武术段位制+一校一拳”模式构建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测测你是哪个段位的吃货
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瓶颈与对策研究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河南省武术段位制开展状况调查研究(199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