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岗课赛证”一体化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3-22 10:49文加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
广西城镇建设 2024年2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市政工程教学资源

文_文加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

蒋秋云(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这一领域,教材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愈发明显。为此,开发一种新形态的教材,整合最新的知识、技术与实践经验,成为当前教育领域迫切的需求。“岗课赛证”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以“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为例,探讨“岗课赛证”一体化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以期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传统“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

(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传统“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材的编号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对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感受和实践施工组织与管理技能,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教材无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制约了市政工程技能型人才能力的提升。

(二)结构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传统的“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材通常采用章节结构,内容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形式相对单一,这种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材的信息容量和表现形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然而,高职院校传统“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材缺乏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虚拟仿真软件等,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动力不足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传统的“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材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枯燥、与竞赛内容及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脱节,导致学生动力不足、学习潜力没有得到激发、传统教材与竞赛内容脱节。高职院校常举办各类技能竞赛,这些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传统教材的内容与竞赛内容不一致,学生在教材上学到的知识无法直接应用于竞赛中,导致学生需额外学习竞赛相关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社会认可度不高

传统教材的编写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企业的参与度不够,虽然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够了解,这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脱节,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无法真正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技能。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参与度不够,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快速适应当前的企业需求,这不仅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也与教材质量有关。社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传统“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材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结构形式单一、学生动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而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将岗位技能需求、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有机融入教材,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建设,是新形态教材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通过SPSS对所收集的766组数据实施检验,29个变量的 KMO检验数据的 Cronbach’s α值为0.969(一般认为,Cronbach’s α 系数理想值为 1,可接受阈值为0.6,0.8以上为很好[25]125-133)。同时,新疆资源基础、产业发展、政府职责、行业协会作用、企业品牌竞争力、品牌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品牌影响力的 Cronbach’s α 值分别为0.768、0.710、0.927、0.953、0.909、0.954、0.894、0.924, 结果较为理想,说明收集的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岗课赛证”一体化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引入典型案例,对接实际岗位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制约市政工程技能型人才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教材进行改革,优化教材结构,增加实践环节的篇幅,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技能。同时,引入更多的典型案例,加强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市政工程管理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确保教材内容与当前行业发展保持同步,新形态教材对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相关内容进了全面更新。同时,整合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丰富教材内容。通过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前沿理念和技术,使教材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二)应用数字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应增加“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信息化改造。加强信息化改造不仅可提高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还能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复习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辅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想要对教材进行信息化改造,应在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在线课程上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过程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实际施工场景和管理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融入赛证内容,激发学习潜力

一是加强教材与竞赛内容的衔接。在教材中引入与竞赛相关的内容和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竞赛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加强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的衔接,在教材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和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同时,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培训和辅导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四)校企合编教材,提高社会认可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企业参与度。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引入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环节,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企业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建设实践

(一)“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地位作用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学校制定的《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交通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高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施工组织基本知识,掌握施工组织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组织管理施工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解决工程施工组织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的编写团队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编写团队的组建充分考虑了完成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年龄、教学及实践经验,团队共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团队成员均拥有职业资格证书,6人为双师型教师,1位市政工程专业行业专家,1位市政工程企业一线施工人员,1位出版社资深人员。团队成员责任心强、战斗力足,在校企合作、教材改革、教法改革、信息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厚的研究功底及大量实践硕果。

(三)“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的编写步骤

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构,以实际工程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将课程对应的施工员岗位要求、全国BIM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建造师等职业等级证书、二十大精神等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内容,按照“基础理论研究、分析需求、寻求满足需求模式、通过实践改进和完善、应用推广”的路线,结合作者多年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企业典型案例,以信息化教学作为手段,推动教材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编排方式科学、配套资源丰富、信息技术应用得当的新形态教材,其具体编写步骤如下。

(1)研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等教育部文件对教材建设要求。

(2)开展企业调研,熟悉市政工程行业标准和企业相关岗位需求,把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邀请市政工程行业专家、学生、思政类教师进行商讨,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构,制订编写大纲和编写计划。

(4)按照编写大纲和编写计划,完成教材样章编写和微课样片制作,并广泛征求意见。

(5)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教师主导、企业一线人员深度参与,共同完成“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新形态教材编制。

(6)向市政工程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工程一线施工人员、学生征求意见。

(7)持续继续完善教材,形成“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定稿,提交出版社审核。

(8)学校、企业、出版社共同建设信息化立体资源。

(9)根据出版社意见,完成“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终稿并出版。

(四)“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的运用成效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新教材应用一个学习周期,使用教材的学生将近1000人。学生从传统教材的“课堂用”变成新教材的“课前用、课堂用、课后用、经常用、习惯用”。新教材将抽象的技能知识点形象化和模块化,并建立立体化资源平台,使学生毕业后也可回到课程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预计经过完善改进后的教材,将辐射其他兄弟院校并输出东盟国家,使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国内学生和东盟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四、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证明,“岗课赛证”一体化新形态教材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教材通过多元形式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和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支持。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市政工程教学资源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不平衡报价在市政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